看見孩子-淺談父母的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没有一個人是先天就準備好要當爸爸或媽媽的!」阿維在我擁有第一個孩子時,頓時陷入六神無主的我,給我一些鼓勵!阿維本身已有兩個小孩,他不疾不徐地道賀我並說:「以後你就知道怎麼養小孩!」。我多年後才發現我陷入一個我自稱為「親子焦慮」的狀態。所謂「親子焦慮」是,「一旦你為人父母時,不知道要給予孩子什東西或帶給他(她)什麼樣的經驗對他(她)是最好的?!父母對孩子的職責又是什麼?」,因為總是希望孩子能避免我們兒時糟糕的經驗,所以特別注意自己不要重蹈自己爸媽作法的覆轍,但有趣的是,愈是這樣對待孩子,孩子就成為你投射的對象,比如說一位没機會讀書進修的媽媽,不斷向孩子提起讀書的重要,這時没有了孩子自己,孩子變得不是跟你很像(認同你),就是和你完全相反(反抗你)。有些具有「親子焦慮」的爸媽,只好以「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人云亦云,給孩子加強許多技能,補習許多事情,深怕孩子「跟不上!」或是「怕將來造成社會的負擔」,而勤加管教!猶記得以前在筆者小時候的年代,許多同學學珠算、學鋼琴、學畫畫,鮮少成為他(她)往後長大之後的工作技能。也常有父母過火地管教孩子,口中嚷嚷著:「我不要我的孩子成為『陳進興』!」,前一陣子則是換成「我不要養出第二個『鄭捷』!」,殊不知這般對待,眼睛的方向都已經遠離孩子本身,沒有真的看見孩子,反映著只是身為父母的焦慮。

那什麼是親子對待的適當標的呢?孩子在嬰兒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及成年前心智狀況與需求都不同,筆者認為適當的方式是認知到「父母的天命」。什麼是「父母的天命」?就是儘量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成年人」,它扮演的角色過程是「從孩子的『導演』逐漸成為孩子的『觀眾』,並允許孩子認識他(她)自己。」孩子小時,什麼都不懂,他(她)需要爸媽的指導引來適應這個世界,爸媽對孩子來說,有一種上對下的感覺,「父母是大的,我們是小的」,像個「導演」一樣,導演他(她)的人生作息,所以愈是年紀小的孩子的外在,顯現的是父母的照顧品質,不是小孩自己的;同時孩子也再探索自己,允許自己有黑暗面,有負面的情緒,不會討厭自己。待逐漸長大時,孩子能力愈來愈強,父母的協助就將退隱,轉變成「觀眾」的角色,孩子有自己的靈魂、知識與力量,來面對他(她)的世界社會,爸媽就只有欣賞和支持,像個坐在台下叫好的「觀眾」,因為他(她)已經為自己的生命在負責了,不用干涉他(她)怎麼樣在人生舞台演出。很多爸媽不願放手,仍耽溺在對孩子指導上,因為他們有過來的經驗,有實際的焦慮,覺得孩子的決定不是好決定,深怕孩子受傷,而覺自己罪過,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曾有一位母親憂心忡對我說,我不允許我的女兒在未成年前上她男友的摩托車,後來出了車禍,她被通知去醫院探望女兒,氣得要死(據說女兒幾乎跪在地上求醫護人員不要告知她媽媽,可是她未成年⋯⋯),她說:「我叫她不要給她男友載就是不聽!現在出事了,我被通知前往醫院,心理師,我該對她說什麼好?把她臭罵一頓嗎?」,我建議她,看到這個快成年的女兒,雖然氣炸了,但什麼都不要說,只要好好地關心她的傷即可!諸位讀者,你們可以想想看,是把女兒臭罵一頓,還是單純關心她的傷勢,哪一個方法較可以防止下次女兒扺抗上男友摩托車的誘惑?哪個作法,較可以建立羞恥感?當一個孩子為別人所愛,他(她)比較容易建立起愛他(她)的人之內在價值信念類似的價值觀。所以爸媽要修練「逐漸放手」的功夫,與自己的焦慮共存(如何共存,那是另一個話題!)。

諸位讀者,就我的領悟,孩子到我們身邊,我們的目標不是「讓他(她)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豐盛我們彼此的生命旅程!」。父母認知到自己角色的變換,由當孩子的「導演」逐漸變成「觀眾」(就國家作比喻,家中的體制有點像「獨裁極權國家」走向「民主聯邦國共和」),看見孩子,讓他(她)的生命趨向完整,正是身為爸媽的天命,以後也會成為他(她)人生的珍貴回憶!

(本文可搭配podpodcast 「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同名EP13來聽)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6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九型聊關係-親子(下) 上一集提到了由喜法莉.薩貝瑞博士所撰寫的"覺醒父母"這本書 你信任生命嗎? 生命的本質是善良的,而且有智慧的我們就是生命智慧與人生當中的共同創造者而我們如何回應這生命的良善,正是對於孩子的言傳身教,假設我們能有彈性的、正向的面對生活現實,孩子們觀察到了這樣的心態,自然也會正向
Thumbnail
九型聊關係-親子(下) 上一集提到了由喜法莉.薩貝瑞博士所撰寫的"覺醒父母"這本書 你信任生命嗎? 生命的本質是善良的,而且有智慧的我們就是生命智慧與人生當中的共同創造者而我們如何回應這生命的良善,正是對於孩子的言傳身教,假設我們能有彈性的、正向的面對生活現實,孩子們觀察到了這樣的心態,自然也會正向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孩子在兒童期(4 -1 1、1 2)歲,該注意哪些教養原則?穗波心理師分析給您聽。
Thumbnail
孩子在兒童期(4 -1 1、1 2)歲,該注意哪些教養原則?穗波心理師分析給您聽。
Thumbnail
要怎麼對待孩子才是適當的?是讓他(她)不要輸在人生的起跑點嗎?讓穗波心理師告訴你。
Thumbnail
要怎麼對待孩子才是適當的?是讓他(她)不要輸在人生的起跑點嗎?讓穗波心理師告訴你。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是孩子的天,所有的疑難雜症,我們都有解方。 漸漸的,你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他的羽翼漸豐。慢慢的,他飛得很高、看得很遠,帶回來的問題,我們不再有完美答案。 換個角度想,也是時候我們不需要有完美的答案。 需要轉變與放下的,是那個習慣堅強無畏的自己。從抱著他走到並肩而行,風景仍舊美好。
Thumbnail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是孩子的天,所有的疑難雜症,我們都有解方。 漸漸的,你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他的羽翼漸豐。慢慢的,他飛得很高、看得很遠,帶回來的問題,我們不再有完美答案。 換個角度想,也是時候我們不需要有完美的答案。 需要轉變與放下的,是那個習慣堅強無畏的自己。從抱著他走到並肩而行,風景仍舊美好。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