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非常關注環保議題、綠色創新企業,我認為環保現在不應只是一個議題,而是個人與企業都應落實的責任,以下分享我對於綠色企業、低碳轉型以及創新的一些看法。
現今的金融市場中,除了好的獲利能力外,大家也更注重企業是否有落實ESG,ESG是現在衡量企業能力的重要指標,讓投資人、社會大眾了解企業非常注重長期持續的發展,在關注、落實ESG的同時也提高了創新機會,增加推出可持續性商品或材料的機會,普遍民眾也認為落實ESG永續經營的公司擁有更良好的品牌形象。
台灣經濟部曾提出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而台灣又以石化業、電子業、鋼鐵業為大宗,故目前許多企業的製程方面都在推動「低碳轉型」,像是透過設備更新汰舊、智慧能源管理、氫氣技術開發與含氟氣體消滅來減低碳排,能源則鼓勵使用綠電代替傳統電力、以天然氣和生質能取代煤。「低碳轉型」除了對環境有利以外,也增加投資人對此公司的信心,綠色創新也更容易吸引外資的注意近而投資。
目前國際上已有許多綠色創新企業,例如:瑞典企業Northvolt、H2 Green Steel,兩間公司分別專注於發展電動車電池製造以及氫能製鋼,而目前在台灣在綠能轉型方面,比較知名的就是泓德能源集團,他同時也是創新版TIB的其中一家企業(泓德能源-創(6873)),照證交所規定在TIB上市掛牌公司要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例如: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或是創新經營模式的創新事業,所以我認為TIB更看重的是企業未來發展性,這也另我聯想到發展chatGPT的OpenAI,OpenAI在2022年雖虧損達到4.5億美元,但目前獲得多家創投業者大力挹注資金,使公司估值達290億美元,人工智慧在發展階段本來就比較需要大量的研發成本,不過他的未來也無可限量,人工智慧的運用場景大多分為四個面向,分別是計畫、生產、行銷、供給,其中我認為像智慧金融、電動自駕車以及能源科技,都讓我對人工智慧發展對於生活中的改變非常有感受。AI不僅為生活帶來方便,也對減碳帶來進步,「智慧金融」讓民眾能在線上辦理銀行業務,減少帳單寄送的碳足跡,「電動車」相較於傳統車輛減少碳排放,「能源科技」利用演算法分配綠電,相較於一般使用減少30%用電量。而其中「智慧金融」的發展,除了能讓投資人在使用上更便捷,在證券市場管理也可以運用於預測市場及風險管理。除此之外,在ESG的推動上更尤為重要,智慧金融帶給金融機構的工具、數據,台灣證交所建構的ESG生態系,我認為就是一個智慧金融結合ESG永續治理的例子,生態系中ESG資訊平台、多元化ESG商品以及碳權交易平台,都落實了組織ESG永續治理的目標。
在大家都積極發展人工智慧,致力於永續發展時,在北歐瑞典斯德哥爾摩,擁有12間全世界百大永續企業,所以此地區也被稱為「綠色矽谷」。車用電池公司Northvolt,2016年才成立,現在已和福斯、BMW等車廠簽下超過500億美元的合約,是估值達120億美元的「十角獸」。飛機公司Heart Aerospace,致力於用電池讓飛機飛上天,美國聯合航空和加拿大航空公司已跟它下訂。電動船公司X Shore,已開發一艘要價約新台幣300萬元的全電動船,被稱為「水上版特斯拉」。瑞典能在永續領域蓬勃發展,我認為離不開政府對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還有就是歐洲對於企業碳權相關的規定,歐盟2021年規定車廠以每公里95公克,而特斯拉就可以出售碳權作為獲利來源,以支持其繼續研究減碳項目。由此可見碳權的規定對於不同產業的正負面影響,高碳排產業為了降低碳權所帶來的營業成本增加,進而推動綠色技術的創新,而低碳排產業可以出售多餘的碳權,增加收益繼續投資於綠色創新,目前許多國家都採行碳權的管理策略,達成經濟成長及環境可持續性的平衡。
企業發展綠色轉型的過程,不僅增加了投資機會,更帶動產業第二次成長與增加異業互助的可能性。而除了企業的努力外,我認為零碳排也是全民的任務,平常從食衣住行開始落實,綠色生產、剩食規劃、舊衣回收、慢經濟、慢時尚、舊建築物能源效率管理和綠交通等等,都是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感謝大家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疑問或想要跟我討論,歡迎留言或私訊我的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