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的問題:閱讀克里希那穆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放棄救世主身份、退去玄學色彩的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是身心靈圈子、新時代運動中廣為人知的一個大師級人物,經常被拿來和奧修做相提並論。實際上奧修本人也常常有意無意的提及到克里希那穆提,可見得他在這個圈子的份量。

克里希那穆提出生於1985年的印度。那個年代,雖然表面上是科學與工業發展昂揚的時代,但那個時代一些玄學團體也廣為流行,甚至許多知識份子、上流人士都投身其中。克里希那穆提幼時就被玄學團體「通神學會」領養揀選,認為他是彌勒再世,是類似彌賽亞的角色,可以拯救混亂的時局。

然而在克里希那穆提在他三十來歲時,解散了為他成立的「世界明星社」,褪去了這些玄學色彩濃厚的團體。至此之後,他開始於世界各地演講、佈道。由於他和英美上流人士的關係不錯,諸如赫胥黎、卓別林、亨利米勒等等都曾與之往來,所以他的言論更顯份量。而他的演講、隨筆等,日後也被他的追隨者整理成冊,變成了許多身心靈愛好者的讀物。

raw-image

三種關於克里希那穆提的書籍

在台灣,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與思想是由胡因夢所引入。在80年代新時代運動從歐美流傳到台灣,也是在那時,胡因夢於海外的旅行中,於書店看見了相關著作,獲得啟發,進而將之引進台灣。當時,胡因夢的翻譯多由方智出版社發行。在這些著作中大致可以分三類:一為克里希那穆提的傳記、二為克里希那穆提的隨筆與演講、三為克里希那穆提與各界人士的對話錄。

傳記方面,是由他的追隨者所撰寫,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成長經歷、思想成形的過程。不過由於是追隨者所著,所以書中不免有崇拜的語氣。而克里希那穆提的隨筆,我喜歡的是他描寫花草自然等風景的片段。我們一般人很倚賴思想與記憶,所以在描述任何旅遊歷程、風景名勝時,常常會連結到自身的經驗故事、連結到文化和時局,藉以來感懷哀嘆一下。但克里希那穆提就很單純的喜歡這些自然景色的美好,閱讀他的文字是另一種體驗。當然,這類書寫還是不可能只有描寫景物,還是有很多的「講道」過程,也許有些人並不喜歡聽人講大道理就是了。

raw-image

第三種類型,也就是和各界人士的對話錄,其實是我最初認識克里希那穆提的閱讀類型。我當初看的是《質疑克里希那穆提》這本書,我那時想,怎麼有人出這樣的書來質疑自己?但其實這類型的書就是透過各方人士的質疑、探問,用問答的方式來追尋身心靈的問題,也是身心靈書籍中常見的模式。不同的是,眾人和克里希那穆提的對話,不像一般大師進行你問我答的環節,反而比較像佛教辯經的過程,思辯性較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色看點。對克里希那穆提有興趣的人,不妨選擇自己偏好的閱讀類型來理解克里希那穆提。


有限的思想形塑有侷限的我

那麼,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為何?他和其他身心靈人士的說法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出身於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其思想其實看得出印度文化脈絡的痕跡,尤其和佛教思想更為相近。不同的是,克里希那穆提並沒有太強烈的宗教色彩,不強調宗教儀式、不強調修行、沒有經典、不收信徒。他更多的是闡明他的思想。

說「他的『思想』」其實不太對,因為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所謂的思想,其實是由過去的記憶、情感、歷史、知識等所形成的,但這些東西都是片段、都是有侷限的。而這些記憶、情感、知識等等,其實也構成了所謂的「我」,因此當我們過度倚賴這些思想,其實就是過度執著於我。過於自我的人,當然就會和他人產生摩擦。

raw-image

這個「我」,有時候會很大,也許是一個社群、一個階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宗教。但無論這個我多大,他都是有侷限的。例如基督徒,他們有自己的基督教文化、自己的宗教故事、自己的靈修經驗。但無論你怎麼宣稱博愛,你若只用自己的宗教歷史來看待世界其他民族,那就有可能產生宗教的衝突。

也因此,在克里希那穆提的脈絡裡,所謂的靜心、冥想,也就是英文的meditation,他不是要你去想像光、想像什麼上師神祇,相反地,而是要把這些想法念頭、把這些有限的經驗思想都給冥除。他認為只有人從這些思想、經驗的侷限中解脫後,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


不易親近的風格 相對較少的身心靈粉絲

和奧修那種「萬宗同一」的態度不同,克里希那穆提幾乎是拒絕陷入於宗教的色彩裡,他並不特別強調宗教的語彙,也警惕人們別著迷於任何形式的宗教修行裡,尤其是別沉迷於神秘經驗之中。因為這些經驗就只是「經驗」而已,也是有限的。

但也因為克里希納穆提此般「否定」的態度,所以他的觀點其實並不如奧修那樣流行,和奧修相比,克里希那穆提的普及度相對沒那麼高。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一般普羅大眾多是因為心靈脆弱才會開始閱讀這類書籍,他們偏好的,是暖心、撫慰的文字。比起告訴他們真相,他們討拍的需求更需要被滿足。

而克里希那穆提這類相對抽象、「冷調」的語言,自然就比較沒那麼受歡迎。不過以閱讀的角度來說,就像各類型的美感、各類型的故事,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一樣,如果你對暖調的身心靈書籍比較喜歡,也不妨偶爾翻閱克里希那穆提的書籍看看,把心靈的韌度拉寬拉廣,讓內在更加活躍。

avatar-img
27會員
87內容數
洪七 隨意系部落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夠好就好」的政治人物,在這個概念中,「失敗」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能透過失敗,來迅速學習與調整,那麼這個政治人物會顯得更有韌性與適應力,這在現代社會來說並不是壞事。
有些人選擇生存,是因為畏懼死亡;然而有些人選擇死亡,是因為他們恐懼生命。
所謂的無意識不只是傳統想像的,是潛伏在我們的內在。應對外在世界的那些陌生的事物,其實和我們面對心靈的無意識是類似的,都是面對一個外在於自我意識的他者。而積極想像這時的角色,就是協助你怎麼透過技巧去和他者溝通對話,並反過來認識自己。
身體意象產生的第一步:關注身體 身體便會人格化 最近開始閱讀《積極想像》一書,這是由義大利的心理分析師瑪塔提巴迪(Marta Tibaldi)所撰寫的書籍,用來討論榮格的「積極想像」的心理療癒的概念。過去在談積極想像時,大部分人多是談用清醒夢、藝術創作等的方式來與無意識對話。然而在這本書中,有一章專
身心靈的場域裡,許多「嚴師」經常會以「罵哭顧客」為傲,以為這代表打到客人的痛點、抑或可彰顯自己的見解透徹。然而很多時候,這只是身心靈工作者不願花更多時間精力對客人負責的手段罷了。
「夠好就好」的政治人物,在這個概念中,「失敗」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能透過失敗,來迅速學習與調整,那麼這個政治人物會顯得更有韌性與適應力,這在現代社會來說並不是壞事。
有些人選擇生存,是因為畏懼死亡;然而有些人選擇死亡,是因為他們恐懼生命。
所謂的無意識不只是傳統想像的,是潛伏在我們的內在。應對外在世界的那些陌生的事物,其實和我們面對心靈的無意識是類似的,都是面對一個外在於自我意識的他者。而積極想像這時的角色,就是協助你怎麼透過技巧去和他者溝通對話,並反過來認識自己。
身體意象產生的第一步:關注身體 身體便會人格化 最近開始閱讀《積極想像》一書,這是由義大利的心理分析師瑪塔提巴迪(Marta Tibaldi)所撰寫的書籍,用來討論榮格的「積極想像」的心理療癒的概念。過去在談積極想像時,大部分人多是談用清醒夢、藝術創作等的方式來與無意識對話。然而在這本書中,有一章專
身心靈的場域裡,許多「嚴師」經常會以「罵哭顧客」為傲,以為這代表打到客人的痛點、抑或可彰顯自己的見解透徹。然而很多時候,這只是身心靈工作者不願花更多時間精力對客人負責的手段罷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克里希那穆提說:「關係是一面讓我看見自己的鏡子,而那面鏡子可能是扭曲的,也可能是『如實』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
Thumbnail
《生命之美》看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但其實也是讀者重新閱讀自己生命的旅程──看著同樣的人間風景,你腦海中會閃過什麼念頭?你眼裡看著世界,但,世界可曾進到你心裡?你心裡是否裝滿了俗世的塵埃,不再明心見性,看不見大千世界之美,也看不見真相?
Thumbnail
日記通常是私密的,日記的預設讀者也通常是自己。讀他人的日記,就似乎在窺探他人的秘密:一個人私下想什麼,關心什麼。讀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卻不帶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從來不認識他,也會觀察到他敞開的心靈狀態;就算有所謂的預設讀者——自己,這個「自己」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大更寬廣。
Thumbnail
想這個主題有一陣子了,但一直很懶,畢竟這算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而且我對於克蘇魯的故事其實還沒熟悉到可以長篇大論,我只能回到最原始克蘇魯故事的內容(新的就不談,也不談後來一大票創作形成的譜系)做一點分享。 克蘇魯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
五百年來第一人克里希那穆提與當代引領思潮者的對話錄。 J. Krishnamurti等 著 繆妙坊 譯 故因夢 審訂 1998 方智出版 ❍ ❍ ❍ ❍ ❍❍ ❍ ❍ ❍ ❍❍ ❍ 你是否在闡述佛陀的教義? 瓦爾波拉•拉胡拉 國際佛教權威,「大英百科全書•佛陀篇」作者。
以下內容是我讀了神話後的連結和心得。 吉爾伽美什(後簡稱「吉爾」)有能力、有熱情,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有了夥伴後並肩作戰,充滿陽性力量。直到夥伴死亡的打擊,開啟了他對「不知道」的探問,要找到克服死亡的方法,但此時他的態度還是維持本來的人定勝天、用力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態度。
Thumbnail
(這次文章不著重前世的部分, 隨著阿卡西的探訪越多次, 我越認知"唯識"運作於生命的機制, 我想不管金錢靈氣、塔羅、阿卡西紀錄, 任何這個年代的身心靈文化產物, 全部都是輔助於我們的工具而已, 改變與解讀現實的最有效途徑, 唯有我們自己將意識裡的東西整理並顯化出來的能力, 就是唯識)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克里希那穆提說:「關係是一面讓我看見自己的鏡子,而那面鏡子可能是扭曲的,也可能是『如實』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
Thumbnail
《生命之美》看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但其實也是讀者重新閱讀自己生命的旅程──看著同樣的人間風景,你腦海中會閃過什麼念頭?你眼裡看著世界,但,世界可曾進到你心裡?你心裡是否裝滿了俗世的塵埃,不再明心見性,看不見大千世界之美,也看不見真相?
Thumbnail
日記通常是私密的,日記的預設讀者也通常是自己。讀他人的日記,就似乎在窺探他人的秘密:一個人私下想什麼,關心什麼。讀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卻不帶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從來不認識他,也會觀察到他敞開的心靈狀態;就算有所謂的預設讀者——自己,這個「自己」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大更寬廣。
Thumbnail
想這個主題有一陣子了,但一直很懶,畢竟這算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而且我對於克蘇魯的故事其實還沒熟悉到可以長篇大論,我只能回到最原始克蘇魯故事的內容(新的就不談,也不談後來一大票創作形成的譜系)做一點分享。 克蘇魯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
五百年來第一人克里希那穆提與當代引領思潮者的對話錄。 J. Krishnamurti等 著 繆妙坊 譯 故因夢 審訂 1998 方智出版 ❍ ❍ ❍ ❍ ❍❍ ❍ ❍ ❍ ❍❍ ❍ 你是否在闡述佛陀的教義? 瓦爾波拉•拉胡拉 國際佛教權威,「大英百科全書•佛陀篇」作者。
以下內容是我讀了神話後的連結和心得。 吉爾伽美什(後簡稱「吉爾」)有能力、有熱情,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有了夥伴後並肩作戰,充滿陽性力量。直到夥伴死亡的打擊,開啟了他對「不知道」的探問,要找到克服死亡的方法,但此時他的態度還是維持本來的人定勝天、用力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態度。
Thumbnail
(這次文章不著重前世的部分, 隨著阿卡西的探訪越多次, 我越認知"唯識"運作於生命的機制, 我想不管金錢靈氣、塔羅、阿卡西紀錄, 任何這個年代的身心靈文化產物, 全部都是輔助於我們的工具而已, 改變與解讀現實的最有效途徑, 唯有我們自己將意識裡的東西整理並顯化出來的能力, 就是唯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