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論

2023/1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自殺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社會中持續發生的現象。但大部分人都認為自殺是個人的行為,有關於個人的決定和心理、生理狀態,但卻尚未有人真正將這個問題和群體、社會連結。

社會學三大奠基人 — -馬克思、韋伯、涂爾幹之中其中一位將這個議題用社會學的角度看。他是涂爾幹Émile Durkheim。涂爾幹的學術著作涉及分工、自殺、教育、法律、道德、職業團體等眾多領域。而從核心關懷來說,他終生關注的問題都離不開「社會團結」(social solidarity) 或「社會整合」(social intergratation)這條主線。在一個充滿動盪且發生劇變的時代,涂爾幹不斷思考社會的秩序與失序,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897年他發行的<<自殺論>>中,探討的不是心理角度的自殺原因而是自殺率和社會因素連結。他收集歐洲各國的自殺數據。他不認同自殺的人單純只因為生活貧窮與精神衰弱 — — 更不是缺乏生涯規劃 — — 因為在繁榮的地帶、科技倡明的城市,人依然會自殺。涂爾幹發現自殺的人與社會整合的強弱之間有連帶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越薄弱,就越容易自殺。他分析尋找之中的因果關係。再運用大量的的數據資料,不同職業、地區、宗教、時期人們自殺率的基礎上,分析出三種自殺型種類。

raw-image

第一種是利己型的自殺,做出利己型自殺(egoistic suicide)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殺。涂爾幹指出這是社會整合成度過弱時會出現的現象。但死了後還有自己的利益嗎? 人類是居於獅虎等猛獸,與老鼠兔子等繁殖率高的動物之间,所以人是社会性動物,透过合群互惠、智力来求生。人一旦與他人隔離,孤立於社会之外,便容易產生内在的分化,例如自卑、憂郁。這些人自殺的理由是因為覺得孤立、孤單、疏遠受不了而最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有些極端的教徒自殺是因為要回歸天國。

第二種是利他型的自殺(Altruistic Suicide),這種自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戰時日本人的神風特攻隊,是社會整合程度太高的現象。人們為了國家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甚至覺得非常光榮。以及近幾年的ISIS的自殺炸彈客、911事件的飛機駕駛人員皆是這種自殺的例子。這些自殺大多皆是類似殉道。自殺的人大多是有類似信仰的信念而做出自我了結生命的舉動。

第三種是失範型自殺(Anomic Suicide)。這種自殺大多發生在社會或人經歷了重大事件、天災人禍、離婚、失業時,無法在理性的思考事情而充做出的行動。如金融海嘯時香港人大批的因生存壓力而自殺。921大地震時大批難民因為妻離子散、親人死亡、房屋財產的喪失而產生了自殺潮。

最後一種是宿命型自殺(Fatalistic Suicide),意思是覺得自己已無法改變生命、被宿命壓倒了而選擇自我了結。這種自殺例子是奴隸。涂爾幹並沒有詳細地說明這一個類型的自殺。

而我讀完仍一直想到底自殺是個人的事還是社會的事。我想不太到到底社會是怎麼樣的存在。我想一個人自殺最多影響到他身邊的社群團體、家人,那對社會有影響嗎?

但我確實覺得自殺跟社會拖不了關係,我看過、聽過許多自殺的案例都是因社會對待他們的方式,如同性戀、許多學生因被逼迫讀書而自殺、社會弱勢、人們被標籤化而心理壓力太大選擇自殺、悲觀蔓延、「不問過程,只計結果。」的工作模式、盲目追求身份、溝通模式改變,關係更疏離等等。現在不應該再把造成自殺的原因都認為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應正視他和整個社會的關聯,找出關聯,讓自殺率降低,不是只是保護他人,更是在保護自己、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raw-image

參考文獻:

1《自殺論》 涂爾幹 著 五南出版社 出版 (2013)

2.《自殺論》(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著 商務印書館 出版(2009)

3. 無睡意哲學/17.10.2016涂爾幹:自殺論 — EP48 張恩源 著

4. 無睡意哲學/涂爾幹:從社會學看自殺 (11/15) 01哲學團隊 著

5. 端傳媒/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為何尋死?從涂爾幹到90後的詮釋


iiihhhh的隨想/讀書心得
iiihhhh的隨想/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