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自殺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社會中持續發生的現象。但大部分人都認為自殺是個人的行為,有關於個人的決定和心理、生理狀態,但卻尚未有人真正將這個問題和群體、社會連結。

社會學三大奠基人 — -馬克思、韋伯、涂爾幹之中其中一位將這個議題用社會學的角度看。他是涂爾幹Émile Durkheim。涂爾幹的學術著作涉及分工、自殺、教育、法律、道德、職業團體等眾多領域。而從核心關懷來說,他終生關注的問題都離不開「社會團結」(social solidarity) 或「社會整合」(social intergratation)這條主線。在一個充滿動盪且發生劇變的時代,涂爾幹不斷思考社會的秩序與失序,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897年他發行的<<自殺論>>中,探討的不是心理角度的自殺原因而是自殺率和社會因素連結。他收集歐洲各國的自殺數據。他不認同自殺的人單純只因為生活貧窮與精神衰弱 — — 更不是缺乏生涯規劃 — — 因為在繁榮的地帶、科技倡明的城市,人依然會自殺。涂爾幹發現自殺的人與社會整合的強弱之間有連帶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越薄弱,就越容易自殺。他分析尋找之中的因果關係。再運用大量的的數據資料,不同職業、地區、宗教、時期人們自殺率的基礎上,分析出三種自殺型種類。

raw-image

第一種是利己型的自殺,做出利己型自殺(egoistic suicide)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殺。涂爾幹指出這是社會整合成度過弱時會出現的現象。但死了後還有自己的利益嗎? 人類是居於獅虎等猛獸,與老鼠兔子等繁殖率高的動物之间,所以人是社会性動物,透过合群互惠、智力来求生。人一旦與他人隔離,孤立於社会之外,便容易產生内在的分化,例如自卑、憂郁。這些人自殺的理由是因為覺得孤立、孤單、疏遠受不了而最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有些極端的教徒自殺是因為要回歸天國。

第二種是利他型的自殺(Altruistic Suicide),這種自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戰時日本人的神風特攻隊,是社會整合程度太高的現象。人們為了國家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甚至覺得非常光榮。以及近幾年的ISIS的自殺炸彈客、911事件的飛機駕駛人員皆是這種自殺的例子。這些自殺大多皆是類似殉道。自殺的人大多是有類似信仰的信念而做出自我了結生命的舉動。

第三種是失範型自殺(Anomic Suicide)。這種自殺大多發生在社會或人經歷了重大事件、天災人禍、離婚、失業時,無法在理性的思考事情而充做出的行動。如金融海嘯時香港人大批的因生存壓力而自殺。921大地震時大批難民因為妻離子散、親人死亡、房屋財產的喪失而產生了自殺潮。

最後一種是宿命型自殺(Fatalistic Suicide),意思是覺得自己已無法改變生命、被宿命壓倒了而選擇自我了結。這種自殺例子是奴隸。涂爾幹並沒有詳細地說明這一個類型的自殺。

而我讀完仍一直想到底自殺是個人的事還是社會的事。我想不太到到底社會是怎麼樣的存在。我想一個人自殺最多影響到他身邊的社群團體、家人,那對社會有影響嗎?

但我確實覺得自殺跟社會拖不了關係,我看過、聽過許多自殺的案例都是因社會對待他們的方式,如同性戀、許多學生因被逼迫讀書而自殺、社會弱勢、人們被標籤化而心理壓力太大選擇自殺、悲觀蔓延、「不問過程,只計結果。」的工作模式、盲目追求身份、溝通模式改變,關係更疏離等等。現在不應該再把造成自殺的原因都認為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應正視他和整個社會的關聯,找出關聯,讓自殺率降低,不是只是保護他人,更是在保護自己、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raw-image

參考文獻:

1《自殺論》 涂爾幹 著 五南出版社 出版 (2013)

2.《自殺論》(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著 商務印書館 出版(2009)

3. 無睡意哲學/17.10.2016涂爾幹:自殺論 — EP48 張恩源 著

4. 無睡意哲學/涂爾幹:從社會學看自殺 (11/15) 01哲學團隊 著

5. 端傳媒/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為何尋死?從涂爾幹到90後的詮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三島由紀夫作品中主角羽仁男的自殺心理及其生活的荒謬性。文章深入分析羽仁男的被動自殺理念,及其在面對生活的困頓與死亡的矛盾心態下,所經歷的奇異事件和內心的掙扎。該作品不僅挑戰了生命的價值觀,還對自由、信念和人生的虛無感進行了反思,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存在的真實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禮儀公司部落格中觀看數最高的反而是談論自殺的文章,這可真是始料未及。細數世界上發生的大小案件,自殺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本文再次收錄了幾種自殺手法,不論您是走在人生的風口浪尖上,又或是身邊親友正墜入深淵之中,都能拉您一把。若能接住一個個失重的靈魂,那更是一大善事。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三島由紀夫作品中主角羽仁男的自殺心理及其生活的荒謬性。文章深入分析羽仁男的被動自殺理念,及其在面對生活的困頓與死亡的矛盾心態下,所經歷的奇異事件和內心的掙扎。該作品不僅挑戰了生命的價值觀,還對自由、信念和人生的虛無感進行了反思,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存在的真實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禮儀公司部落格中觀看數最高的反而是談論自殺的文章,這可真是始料未及。細數世界上發生的大小案件,自殺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本文再次收錄了幾種自殺手法,不論您是走在人生的風口浪尖上,又或是身邊親友正墜入深淵之中,都能拉您一把。若能接住一個個失重的靈魂,那更是一大善事。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