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面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自己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何謂做自己。如何如實的在別人面前呈現出真實的自己。

面對不同的人,會讓你看見不同的自己。哪一個自己是你最喜歡的樣子。

在社會上生存,我們會因應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戴上不同的面具。

時間久了,會不會連哪個是真實的自己都不清楚了。

我們都以為在最親密的人面前,會是最真實的自己。但如果那個真實的你不是他喜歡的呢?你願意為對方戴上他喜歡的面具嗎?

面對不同的人,我們都願意戴上面具。為何在關係裡,我們卻總是堅持要做真實的自己。是因為我們把關係局限了嗎?

如果為了別人我們都願意戴上適合他們的面具,那麼為何在喜歡的人面前,卻不願為他戴上他喜歡的面具。

是因為堅持,還是覺得對方如果喜歡你,就該尊重你想要的樣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向,而如何呈現就取決於自己的決定及想法,還有遇到的人。

在關係裡,因為遇到的人不同,我們是不是也該學習戴上適合他們的面具,而不是堅持用自己想要的。

也許會讓你覺得那不是真正的自己,但你能清楚辨別出那個才是真實的你,還是你只是堅持做那個你想要的自己呢?

在關係裡,透過相處去了解對方的需要,適時的調整自己,也是一種讓關係更好前進的方法。

如果用不同的自己和喜歡的人相處,能夠讓你們的關係加溫,是不是就無需那麼堅持何謂真實的自己。因為每個面向都是你的一部份。

面對不同的人,學習用適合對方的面具與之共處,不是像我們想的無法做自己,而是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更好的和對方相處。

放下一些堅持和預設,其實每個你都是最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49會員
296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府辛聊瘉室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Thumbnail
2025/02/24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Thumbnail
2025/02/19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Thumbnail
2025/02/19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Thumbnail
2025/02/18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Thumbnail
2025/02/18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卸下偽裝的面具,勇敢做自己,學習接受他人的批評與討厭。隨著自我認識的加深,對自身優缺點的接受,我們能夠在自由中活得更加快樂,並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卸下偽裝的面具,勇敢做自己,學習接受他人的批評與討厭。隨著自我認識的加深,對自身優缺點的接受,我們能夠在自由中活得更加快樂,並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偽裝自己。然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卻來自於放下偽裝,勇敢地做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做自己的意義,以及這樣做對個人和周圍人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偽裝自己。然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卻來自於放下偽裝,勇敢地做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做自己的意義,以及這樣做對個人和周圍人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許多人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瑕疵而戴上「完美」面具,對自己要求過高,甚至無法放鬆。但若想被他人無條件愛,自己必須成為第一個這樣對待自己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允許自己不完美是關鍵。文章探討瞭如何放下這個完美面具,以及如何真正接受自己。
Thumbnail
許多人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瑕疵而戴上「完美」面具,對自己要求過高,甚至無法放鬆。但若想被他人無條件愛,自己必須成為第一個這樣對待自己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允許自己不完美是關鍵。文章探討瞭如何放下這個完美面具,以及如何真正接受自己。
Thumbnail
"與其執著發現你是誰,不如決定你想做誰",這是一句發人省思的話,它強調了個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塑造的重要性,提醒我們不要過度執著於發現自己的身份和本質,而應該更關注於"主動"決定自己想成為的人 人的身份和本質是一個複雜而且多元的概念,可能是由多方面和層面組成的,有時候,我們可能陷入尋找自己真正身
Thumbnail
"與其執著發現你是誰,不如決定你想做誰",這是一句發人省思的話,它強調了個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塑造的重要性,提醒我們不要過度執著於發現自己的身份和本質,而應該更關注於"主動"決定自己想成為的人 人的身份和本質是一個複雜而且多元的概念,可能是由多方面和層面組成的,有時候,我們可能陷入尋找自己真正身
Thumbnail
人類自古以來是從自我出發,再來才發展成群體,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介紹,但現在的社會與世界,太多標籤與人設把自我塑造出一個四不像的產品,是不是有些時候,會因為別人的舉動或眼光而影響自己的決定。
Thumbnail
人類自古以來是從自我出發,再來才發展成群體,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介紹,但現在的社會與世界,太多標籤與人設把自我塑造出一個四不像的產品,是不是有些時候,會因為別人的舉動或眼光而影響自己的決定。
Thumbnail
忍耐或逞強都會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因為那不是原本的自己,而是演出一個「裝腔作勢的自己」。 當「裝腔作勢的自己」受到別人認可時,我們就必須時常扮演這樣的角色,一直戴著面具過生活扮演著別人認可的人,心裡就會覺得苦悶。 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有心想要解決,就一定能找到方法,只看自己願不願意那樣做而已。
Thumbnail
忍耐或逞強都會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因為那不是原本的自己,而是演出一個「裝腔作勢的自己」。 當「裝腔作勢的自己」受到別人認可時,我們就必須時常扮演這樣的角色,一直戴著面具過生活扮演著別人認可的人,心裡就會覺得苦悶。 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有心想要解決,就一定能找到方法,只看自己願不願意那樣做而已。
Thumbnail
我們不是因為要當好人才出生的 我們也不是因為要迎合別人才出生的 如果我們太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想要做好、做到完美,反而把自己逼到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不自知。 我們要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的路,所以「證明」給別人看是不需要的,反而會讓路走偏;我們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無論結
Thumbnail
我們不是因為要當好人才出生的 我們也不是因為要迎合別人才出生的 如果我們太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想要做好、做到完美,反而把自己逼到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不自知。 我們要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的路,所以「證明」給別人看是不需要的,反而會讓路走偏;我們只需要堅持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無論結
Thumbnail
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爲了人際的和諧做出一些遷就,只要是基於良善的動機而不過於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群體生活中是需要的。 但若是出於目的性的討好和迎合,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恰當了。 在這個講究包裝行銷的時代,爲了塑造個人品牌,似乎只能呈現出一個化妝過的形象來示人,這或許是因時代潮流不得
Thumbnail
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爲了人際的和諧做出一些遷就,只要是基於良善的動機而不過於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群體生活中是需要的。 但若是出於目的性的討好和迎合,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恰當了。 在這個講究包裝行銷的時代,爲了塑造個人品牌,似乎只能呈現出一個化妝過的形象來示人,這或許是因時代潮流不得
Thumbnail
人生只有一次,活給別人看實在太奢侈。 寧可因為真實的自己而被討厭,也不要因為偽裝的自己而被喜歡。 而一個人最難的,並不是贏過別人,而是能夠對自己誠實,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刻做到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也就是做出符合內心善念指引的選擇,亦即「不欺心」,不欺騙自己的心。
Thumbnail
人生只有一次,活給別人看實在太奢侈。 寧可因為真實的自己而被討厭,也不要因為偽裝的自己而被喜歡。 而一個人最難的,並不是贏過別人,而是能夠對自己誠實,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刻做到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也就是做出符合內心善念指引的選擇,亦即「不欺心」,不欺騙自己的心。
Thumbnail
剛剛和某人談到的,雖然我的要求很多,但是主要目標都是態度,還有,態度可不可以讓你變得更好(或是找到更好的姿勢生存下來)。 思考是必要的,學習不用反射過日子,不用習慣麻痺自己,最終你才能真正愛自己,或者找到心中想望的自己,好的那個。
Thumbnail
剛剛和某人談到的,雖然我的要求很多,但是主要目標都是態度,還有,態度可不可以讓你變得更好(或是找到更好的姿勢生存下來)。 思考是必要的,學習不用反射過日子,不用習慣麻痺自己,最終你才能真正愛自己,或者找到心中想望的自己,好的那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