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森啤酒(Pilsner/Pils),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啤酒類型。
最初這類型的啤酒是在捷克皮爾森市(Plzeň)釀造,才有皮爾森啤酒(Pilsner)的名稱。皮爾森市其實當初是想要保護這類型名字的專利,如同香檳(Champagne)必須在Champagne-Ardenne生產、比利時自然發酵啤酒(Lambic)必須要在Pajottenland生產。1911年時,在兩場訴訟中德國的酒廠曾經因使用皮爾森(Pilsner)的用詞而敗訴。直到1913年,短短兩年竟讓最終判決反敗為勝,「Pilsner」已經成為一個通用術語,德國酒廠可以自由地使用這名字。因此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德式皮爾森以及接下來發展出來的其他皮爾森。
到了近代,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皮爾森出現在市場。有時候出現的速度甚至快到,消費者根本就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差異、定義。就讓我們有一個機會,好好的來認識一下這些皮爾森們的小故事吧。
皮爾森一直以來都是個釀酒風潮盛行的城市,但釀造的品質一直是起起伏伏。
直到了十九世紀,皮爾森因為釀造了過多污染的啤酒,必須全部被丟棄。因此在1830年的時候,他們找了來自巴伐利亞的釀酒師Josef Groll來當釀酒顧問、改善問題。而Josef Groll所在的酒廠就是現今最有名的皮爾森酒廠Urquell,釀造出來的捷克皮爾森(Czech Pilsner)「Pilsner Urquell」。
在皮爾森啤酒問世於捷克約30年之後,德國也漸漸出現了那金黃酒色的皮爾森。在記載上第一間釀造皮爾森的德國酒廠是Simonbräu Brauerei在1883年釀造的酒款「Bier Nach Pilsner Art」。但當時皮爾森在德國並不是什麼受歡迎的酒款,當時消費主流的啤酒類型還是慕尼黑棕色拉格(Dunkel)。透過酒廠Weihenstephan Brauerei與釀造學院VLB一些學者的推動,德國小酒廠們漸漸發現皮爾森的優點,酒廠Weihenstephan的自家拉格酵母品種W-34/70也漸漸成為德國釀造皮爾森的主流酵母。1970年德式皮爾森(German Pilsner)正式被定義出來,不光是整個國家流行起這類型,德式皮爾森的特色也在此與捷克式的原本皮爾森有著顯著的差異。
1850年隨著德國移民,皮爾森進入了美國。當時因為在美國釀造的皮爾森風格有點介於捷克跟德國之間,加上啤酒花的使用是美國當地的品種。因此美式皮爾森(American Pilsner)的名字就出現了。這裡我們所提到的美式皮爾森也就是禁酒令之前的版本,而非之後更清爽的版本,因此它也以另一個名字被認知「pre-Prohibition Lager」。
位於美國麻州的酒廠Notch Brewery,創辦人Chris Lohring對於釀造傳統與科學有著高度的好奇心。因此對法國著名的啤酒釀造重鎮Alsace進行一些研究,並結合一直以來喜愛的歐式傳統皮爾森做結合,釀造出了一款法式皮爾森。更精確地來說應該是阿爾薩斯皮爾森(Alsatian Pilsner)。
這款法式皮爾森酒款名叫「Bière d’Alsace」,使用了顏色較深、風味較有個性的法國皮爾森麥芽搭配玉米,並透過熬煮糖化法(Decoction Mash)來展現麥芽的層次與口感。啤酒花則使用了源自阿爾薩斯(Alsace)的品種Strisselspalt。
正當我們大家都以為比利時人平常在喝的,不是修道院啤酒就是野生類的傳統啤酒。他們有一個大眾品牌「Jupiler」,釀造的就是家家戶戶日常喝的皮爾森。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比利時一度經歷了工業化與大眾口味的影響,讓皮爾森啤酒取代了愛爾啤酒。在嚴峻的環境下,連釀造季節啤酒(Saison)的知名酒廠Dupont Brasserie也開始釀造了他們的皮爾森酒款「Rédor Pils」。最終幫助了他們度過財務困難,到今天能夠釀造他們所喜愛的傳統啤酒類型。因此可以說,皮爾森最初從巴伐利亞進入比利時,看似威脅到了傳統啤酒,卻又在戰爭時期救活了酒廠們。
比利時人是出了名的不在乎啤酒類型的民族,其實喝比利時的在地皮爾森這件事情非常的單純。生長在這裡、喝這裡釀的啤酒。美國喬治亞州的酒廠Halfway Crooks Brewery,創辦人就是來自比利時。對他來說皮爾森就是他過去常常會喝的在地啤酒,如今來到美國釀酒了,也想要把這味道帶過來。因此釀造了酒款「Pintje Pils」成為比利時皮爾森(Belgium Pilsner)的經典酒款。使用了比利時當地的麥芽、堅持使用無壓力發酵(Pressure-free Fermentation)的方式釀造,並保有比利時啤酒的特色:乾爽(dry)、氣泡感強(highly carbonated)、堅固的泡沫。
被大家認定最早開始釀造義大利皮爾森的酒廠,是Birrificio Italiano的酒款Tippopils。有別於大多近代的其他類型皮爾森,義大利的並沒有強調使用了義大利當地的原料。義大利皮爾森堅持使用的啤酒花,其實跟傳統一樣是比較老派的歐陸貴族酒花(Continental Noble Hops),只不過在釀造過程會運用到啤酒花乾投(Dry-Hop)的手法去更凸顯貴族酒花的特殊香氣。
當然,義大利一樣不是個會在意類型定義的國家。最早開始推廣這類型的是美國缅因州的酒廠Oxbow Brewery,以及他們釀造第一款定義為義大利皮爾森(Italian Pilsner)的酒款「Luppolo」。
墨西哥皮爾森其實更常被稱做墨西哥拉格(Mexican Lager),與美國皮爾森的釀造一樣最初是透過德國移民而開始的。但有別於美式皮爾森,墨西哥拉格也深受澳洲移民所帶入維也納拉格(Vienna Lager)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墨西哥的最大啤酒品牌Modelo,即便今天釀造的拉格也是深受大眾口味而演變為清淡版本,但始終有一款琥珀色版本的酒款「Negra Modelo」。
這裡我們所要說的國際型皮爾森,定義不但不是很明確之外,酒款本身與傳統捷克式或德式並沒有相似處,更多的其實是在精神與地位上共通點。想要強調的是那金黃色、氣泡感足的大口喝拉格啤酒,這市面上是最主流的酒款。因此即便這些世界特各地的皮爾森,在風味上更接近我們認知的國際型淺色拉格(International Pale Lager),還是以國際型皮爾森(International Pilsner)名字出現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