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mute.-avatar-img
發佈於茶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你年老而且住院,你可以成為以下三者之一:可愛、難搞、裝聾作啞。
如果希望大家對你很好,我建議你選可愛。」——《親愛的人生》



八月記下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處方箋:一位醫者的思索筆記》雜記後不久便閱讀了本書《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對於揭露這種社會都有所共識、但避而不談的陰影處總很有共鳴,我們尊崇著年輕的生命力,因此對於老化、死亡的拒絕成為一種秘而不宣的共識宣言,而在各專業中「老年歧視」(ageism)這件事都是存在且深刻的事實。

書中作者其實也並未意圖引起對抗或進行道德勸說,就像我們每個人在說出口、做出事的那刻的停頓般,這些反思的思緒就這樣曾經短暫地停留在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中。

若順利的話,我們皆會面臨老化的時間歷程(即使是班傑明的旅程也是奇幻而逆向的時間歷程),如同作者所形容的老化,「像這樣近距離看到日後的自己,實在是很衝擊、很可怕的事」,我們無法暫停、無法阻止身體機制的不受控制。

如今才三十好幾的我都會在某些時刻感嘆道「老了」這樣的說詞,近來在我的學生口中也會聽到,而他們才堪堪十八過後。我想這大概就是《未來的衝擊》所說到的時間性變化,已經讓我們更加的急速且暴力的需要面對「時間感」的差異。

然而老化其實是從古至今都無法避談的議題,但是到底是怎樣的社會無形共識,讓人思考起這些議題時總是成為一種年齡上的對立(想想前陣子吵得頗兇的捷運讓位)。

實話來說,我們在這樣必經的衰老過程中,到底該怎麼看待自身從幼童走向青壯再到「老人」的角色?畢竟我們也知道醫療進步與少子化下的台灣人口年齡結構比早已從金字塔逐漸倒置,在人生不同階段與其他年齡層的關係也逐漸改變。


「要難搞並不難,只要在某個二十五歲的人把你當三歲小孩對待時,發出該有的反應就行了;或者,你也可以要求半小時之內拿到便盆、喝的茶要是熱的。」

我的父母逐漸年長,當我們不再年幼、不再必須依賴,相處的方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與友人的小孩相處時,也總是感概起在還沒有記憶之前的年紀,到底要多偉大可以如此有耐性地安撫一個還無法溝通的生命(是的,我覺得他們都是勇者),我只抱了走了幾段路,隔天我手酸到覺得自己要練下臂力。

我們對生命的初始總是充滿正向的積極,然而對於老化的年長者耐性與毅力卻是相對衰退並且負面而消極。我曾因修習永續課程而拜訪老人安養園區,那學期的課程裡參訪並與居住者訪談,雖是難得的體驗,但卻不是美好的經驗,有一訪談者提到,他們也沒辦法,也不想影響子女,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他們來到這裡就是等死的。

回到本書,當中以八個篇章:〈老年抱病〉、〈碎片〉、〈醫院不是收容老人的地方〉、〈最妥善的計畫〉、〈安樂死〉、〈分隔與獨居〉、〈死亡〉、〈我們還活著的人〉,匯集指向核心的問題,對我而言其實就是「死亡是親愛的人生的一部份」,而身為醫生的作者,對她而言可能是:「我們怎麼來到世界,也怎麼離開——都是需要協助的」「醫師處理病症而非處理生命。生命永遠不會是疾病,死亡也絕對不會是療法。」


「大家都傾向相信好萊塢式的死亡:沒有先兆,你全身乾乾淨淨,枕著一個清新乾爽的枕頭,慢慢闔上雙眼、頭一轉,就這樣永遠睡著了。」
這並不是常見的死亡類型。

我想我會這樣陷入這些議題,正是那次課程的接觸經驗,我無法想像自己老後在那樣的地方生活,也無法接受生命的價值最後必須這樣結束。我們確實在內心深處期盼著、就像等待如童話故事般的完美結局,希望生命的終結也是如此美麗無瑕。

那我們就必須接受死亡是我們人生不可切割的理所當然,如同生命中需要重視的一切事物一樣都該被平等對待。

「如果我們的社會享有永一套全國電子系統,註記醫療照顧的限制,並且具有法律效力又不能更改,那麼也應該要求定期複審。每月複審一次也不算是太費事,畢竟你所登錄的是自己的生命。我們每年都會登錄自己的車子,而那不或是些沒有感情的金屬塊。

我給今年年底的目標是立下遺囑包含醫療照護計畫,並每年更新。我相信我仍舊還會繼續尋找對於死亡或老化的任何答案,雖書中思辨有關「善終」的討論,但我想首先開啟正視,這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和我自己的課題。

「一些關於善終的定義,來自格拉頓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的報告《善終》(Dying well),便是典型的實例:

  • 知道死亡何時來臨,也了解可以有什麼期望。
  • 對於發生的事情能夠保有掌握。
  • 能有尊嚴和隱私。
  • 能夠掌控疼痛的緩解及其他症狀。
  • 能夠選擇並掌握死亡發生地點(在家中或別處)。
  • 能去得必要的資訊和專家意見。
  • 能取得所需要的任何心靈或情緒支持。
  • 能在包括家中的任何地點得到安寧照顧,不只是在醫院。
  • 能夠掌握讓何人在場、由誰陪伴到最後。
  • 能夠提出預立醫療只是,確保願望受到尊重。
  • 有時間道別,也能掌控其他方面的時機。
  • 能夠在該離開的時候離開,不要無謂地延長生命。

當我看到像這樣的圖表時,就忍不住好奇:概述美好人生的圖表又是什麼樣子呢?是否應該先試著要求那樣做?

善終——理想的死亡——是預先計畫好的,發生在完美的時間點,不會有排泄物,很快速,很巧妙,在掌控中。出生就不是這樣,人生也不是這樣,但我們卻覺得有權利要求死亡是這樣。」

期盼社會會傾聽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是癡念,但「一個社會拋棄弱者和失能者,用『這些人已經享受過了』來辯解,這是很可怕的事。」我想這是我們為何得在尚未年長時就討論這個議題的原因。

2023.12.17 記

2023.09.04 閱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作者:凱倫・希區考克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年:2021

ISBN:9789869934732

頁數:240

閱讀平台:台北市圖書館 台北好讀電子書庫

avatar-img
28會員
43內容數
每次讀完書,若沒有記下想法、心情,最後就只連茶渣一般的東西都沒留下,雖然只是最後留下之物,但還是想留下個紀錄,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Morning Room ✺ 的其他內容
我在兩三個月前預約了《小鳥小哲學》,等候了一段時間才拿到手。即使此刻,它在市圖的借閱依舊需要等候預約。拿在手中時,突然能夠理解為何它會如此受歡迎,這麼輕盈的書與舒服的書籍設計,讓人閱讀起來非常愉悅,陪伴了我這幾天睡前的美好時光。
如同書中引用拉斯金所說的「我們不是虛度一天又一天,是用所擁有的去填滿。」我想每個人都希望填滿的是一切美好的事物,而這點可以從今天的一小步開始。
有時候我歆慕兒童,歆慕他們跌倒了可以理直氣壯地坐在那邊哭,更羨慕的是,很少有人拷問一名哭泣的兒童,你是不是未免太傷心了啊? ——〈那些致命的明亮〉 2019年買下了吳曉樂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中收錄21篇文章,喜歡她的筆下內斂的觀察描述和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故事,輕鬆的字句卻也微小的刺激著某些理所
「人類如此無足輕重,卻以一點點的科學和巨大的想像力,躍入了宇宙。」 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的《處方箋:一位醫者的思索筆記》收錄著看診前的清晨間寫下的50篇文章,一篇篇探索著生老病死間沒有解答的人生課題,由一位比起一般人而言、看似更有說話權的醫者來提問,好像更有說服力。
我自己也很喜歡陳雪,喜歡他的文字和態度(也很喜歡她分享的生活點滴),看完這本書也更了解這個人,其實每件作品都可以從作品更貼近作者,或者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角度投射的了解,而這本陳雪將自己創作的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回應每個內心有創作想法的人非常樸實、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事物態度的心法。
發現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對自我心靈喊話,其實是在這繁雜社會生活之中太多紛擾下,不得不的定錨作為。 借下枡野俊明所寫《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一書的契機,其實只是因為封面挺好看,但多少也是內心所想,希望被這句話吐槽一下,不要那麼陷入社會化的泥沼,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啊!
我在兩三個月前預約了《小鳥小哲學》,等候了一段時間才拿到手。即使此刻,它在市圖的借閱依舊需要等候預約。拿在手中時,突然能夠理解為何它會如此受歡迎,這麼輕盈的書與舒服的書籍設計,讓人閱讀起來非常愉悅,陪伴了我這幾天睡前的美好時光。
如同書中引用拉斯金所說的「我們不是虛度一天又一天,是用所擁有的去填滿。」我想每個人都希望填滿的是一切美好的事物,而這點可以從今天的一小步開始。
有時候我歆慕兒童,歆慕他們跌倒了可以理直氣壯地坐在那邊哭,更羨慕的是,很少有人拷問一名哭泣的兒童,你是不是未免太傷心了啊? ——〈那些致命的明亮〉 2019年買下了吳曉樂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中收錄21篇文章,喜歡她的筆下內斂的觀察描述和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故事,輕鬆的字句卻也微小的刺激著某些理所
「人類如此無足輕重,卻以一點點的科學和巨大的想像力,躍入了宇宙。」 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的《處方箋:一位醫者的思索筆記》收錄著看診前的清晨間寫下的50篇文章,一篇篇探索著生老病死間沒有解答的人生課題,由一位比起一般人而言、看似更有說話權的醫者來提問,好像更有說服力。
我自己也很喜歡陳雪,喜歡他的文字和態度(也很喜歡她分享的生活點滴),看完這本書也更了解這個人,其實每件作品都可以從作品更貼近作者,或者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角度投射的了解,而這本陳雪將自己創作的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回應每個內心有創作想法的人非常樸實、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事物態度的心法。
發現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對自我心靈喊話,其實是在這繁雜社會生活之中太多紛擾下,不得不的定錨作為。 借下枡野俊明所寫《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一書的契機,其實只是因為封面挺好看,但多少也是內心所想,希望被這句話吐槽一下,不要那麼陷入社會化的泥沼,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與幼之間的差異?到底怎麼樣才算老?本文提出了許多觀點,並探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在心態上面對和因應這些變化。同時,也討論了老化和世代差異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與幼之間的差異?到底怎麼樣才算老?本文提出了許多觀點,並探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在心態上面對和因應這些變化。同時,也討論了老化和世代差異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