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mute.-avatar-img
發佈於茶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你年老而且住院,你可以成為以下三者之一:可愛、難搞、裝聾作啞。
如果希望大家對你很好,我建議你選可愛。」——《親愛的人生》



八月記下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處方箋:一位醫者的思索筆記》雜記後不久便閱讀了本書《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對於揭露這種社會都有所共識、但避而不談的陰影處總很有共鳴,我們尊崇著年輕的生命力,因此對於老化、死亡的拒絕成為一種秘而不宣的共識宣言,而在各專業中「老年歧視」(ageism)這件事都是存在且深刻的事實。

書中作者其實也並未意圖引起對抗或進行道德勸說,就像我們每個人在說出口、做出事的那刻的停頓般,這些反思的思緒就這樣曾經短暫地停留在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中。

若順利的話,我們皆會面臨老化的時間歷程(即使是班傑明的旅程也是奇幻而逆向的時間歷程),如同作者所形容的老化,「像這樣近距離看到日後的自己,實在是很衝擊、很可怕的事」,我們無法暫停、無法阻止身體機制的不受控制。

如今才三十好幾的我都會在某些時刻感嘆道「老了」這樣的說詞,近來在我的學生口中也會聽到,而他們才堪堪十八過後。我想這大概就是《未來的衝擊》所說到的時間性變化,已經讓我們更加的急速且暴力的需要面對「時間感」的差異。

然而老化其實是從古至今都無法避談的議題,但是到底是怎樣的社會無形共識,讓人思考起這些議題時總是成為一種年齡上的對立(想想前陣子吵得頗兇的捷運讓位)。

實話來說,我們在這樣必經的衰老過程中,到底該怎麼看待自身從幼童走向青壯再到「老人」的角色?畢竟我們也知道醫療進步與少子化下的台灣人口年齡結構比早已從金字塔逐漸倒置,在人生不同階段與其他年齡層的關係也逐漸改變。


「要難搞並不難,只要在某個二十五歲的人把你當三歲小孩對待時,發出該有的反應就行了;或者,你也可以要求半小時之內拿到便盆、喝的茶要是熱的。」

我的父母逐漸年長,當我們不再年幼、不再必須依賴,相處的方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與友人的小孩相處時,也總是感概起在還沒有記憶之前的年紀,到底要多偉大可以如此有耐性地安撫一個還無法溝通的生命(是的,我覺得他們都是勇者),我只抱了走了幾段路,隔天我手酸到覺得自己要練下臂力。

我們對生命的初始總是充滿正向的積極,然而對於老化的年長者耐性與毅力卻是相對衰退並且負面而消極。我曾因修習永續課程而拜訪老人安養園區,那學期的課程裡參訪並與居住者訪談,雖是難得的體驗,但卻不是美好的經驗,有一訪談者提到,他們也沒辦法,也不想影響子女,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他們來到這裡就是等死的。

回到本書,當中以八個篇章:〈老年抱病〉、〈碎片〉、〈醫院不是收容老人的地方〉、〈最妥善的計畫〉、〈安樂死〉、〈分隔與獨居〉、〈死亡〉、〈我們還活著的人〉,匯集指向核心的問題,對我而言其實就是「死亡是親愛的人生的一部份」,而身為醫生的作者,對她而言可能是:「我們怎麼來到世界,也怎麼離開——都是需要協助的」「醫師處理病症而非處理生命。生命永遠不會是疾病,死亡也絕對不會是療法。」


「大家都傾向相信好萊塢式的死亡:沒有先兆,你全身乾乾淨淨,枕著一個清新乾爽的枕頭,慢慢闔上雙眼、頭一轉,就這樣永遠睡著了。」
這並不是常見的死亡類型。

我想我會這樣陷入這些議題,正是那次課程的接觸經驗,我無法想像自己老後在那樣的地方生活,也無法接受生命的價值最後必須這樣結束。我們確實在內心深處期盼著、就像等待如童話故事般的完美結局,希望生命的終結也是如此美麗無瑕。

那我們就必須接受死亡是我們人生不可切割的理所當然,如同生命中需要重視的一切事物一樣都該被平等對待。

「如果我們的社會享有永一套全國電子系統,註記醫療照顧的限制,並且具有法律效力又不能更改,那麼也應該要求定期複審。每月複審一次也不算是太費事,畢竟你所登錄的是自己的生命。我們每年都會登錄自己的車子,而那不或是些沒有感情的金屬塊。

我給今年年底的目標是立下遺囑包含醫療照護計畫,並每年更新。我相信我仍舊還會繼續尋找對於死亡或老化的任何答案,雖書中思辨有關「善終」的討論,但我想首先開啟正視,這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和我自己的課題。

「一些關於善終的定義,來自格拉頓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的報告《善終》(Dying well),便是典型的實例:

  • 知道死亡何時來臨,也了解可以有什麼期望。
  • 對於發生的事情能夠保有掌握。
  • 能有尊嚴和隱私。
  • 能夠掌控疼痛的緩解及其他症狀。
  • 能夠選擇並掌握死亡發生地點(在家中或別處)。
  • 能去得必要的資訊和專家意見。
  • 能取得所需要的任何心靈或情緒支持。
  • 能在包括家中的任何地點得到安寧照顧,不只是在醫院。
  • 能夠掌握讓何人在場、由誰陪伴到最後。
  • 能夠提出預立醫療只是,確保願望受到尊重。
  • 有時間道別,也能掌控其他方面的時機。
  • 能夠在該離開的時候離開,不要無謂地延長生命。

當我看到像這樣的圖表時,就忍不住好奇:概述美好人生的圖表又是什麼樣子呢?是否應該先試著要求那樣做?

善終——理想的死亡——是預先計畫好的,發生在完美的時間點,不會有排泄物,很快速,很巧妙,在掌控中。出生就不是這樣,人生也不是這樣,但我們卻覺得有權利要求死亡是這樣。」

期盼社會會傾聽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是癡念,但「一個社會拋棄弱者和失能者,用『這些人已經享受過了』來辯解,這是很可怕的事。」我想這是我們為何得在尚未年長時就討論這個議題的原因。

2023.12.17 記

2023.09.04 閱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作者:凱倫・希區考克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年:2021

ISBN:9789869934732

頁數:240

閱讀平台:台北市圖書館 台北好讀電子書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Morning Room 閱讀室 ✺
30會員
54內容數
每次讀完書,若沒有記下想法、心情,最後就只連茶渣一般的東西都沒留下,雖然只是最後留下之物,但還是想留下個紀錄,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2025/03/03
看完谷口菜津子的《今晚吃壽喜燒喔!》和《雖然今晚不吃壽喜燒》,一直惦記著,所以那段時間的晚餐就很想吃壽喜燒料理。 其實書跟壽喜燒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壽喜燒成為一種隱喻,講的是人與人相處,還有屬於每個人面對自己各自的問題(但食物還是發揮很棒的作用)。
Thumbnail
2025/03/03
看完谷口菜津子的《今晚吃壽喜燒喔!》和《雖然今晚不吃壽喜燒》,一直惦記著,所以那段時間的晚餐就很想吃壽喜燒料理。 其實書跟壽喜燒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壽喜燒成為一種隱喻,講的是人與人相處,還有屬於每個人面對自己各自的問題(但食物還是發揮很棒的作用)。
Thumbnail
2025/02/22
「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吳爾芙這句話已太知名。她於1929年寫說,期待百年後的我們可以「培養出自由的習性,以及切實寫出心中所想的勇氣」,一本書對誰無用,只要忠於自己,是必有人欣賞。看著熱絡於閱讀的討論,我想吳爾芙其實會很適應現在這個時代的。
Thumbnail
2025/02/22
「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吳爾芙這句話已太知名。她於1929年寫說,期待百年後的我們可以「培養出自由的習性,以及切實寫出心中所想的勇氣」,一本書對誰無用,只要忠於自己,是必有人欣賞。看著熱絡於閱讀的討論,我想吳爾芙其實會很適應現在這個時代的。
Thumbnail
2025/02/19
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一書,描繪了一個我們正在經歷的世代,即使是如今已經過10年,書中描述的情境,看起來許多仍然科幻到不真實。現今和過去時代的生活相比,躍進的巨變是如此顯著,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未曾停止尋找與地球共存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2/19
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一書,描繪了一個我們正在經歷的世代,即使是如今已經過10年,書中描述的情境,看起來許多仍然科幻到不真實。現今和過去時代的生活相比,躍進的巨變是如此顯著,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未曾停止尋找與地球共存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你年老而且住院,你可以成為以下三者之一:可愛、難搞、裝聾作啞。 如果希望大家對你很好,我建議你選可愛。」——《親愛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年老而且住院,你可以成為以下三者之一:可愛、難搞、裝聾作啞。 如果希望大家對你很好,我建議你選可愛。」——《親愛的人生》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你害怕老嗎?」 進入「人生後半場」,面對種種不安與憂鬱,要用什麼樣的心境和智慧去看開釋懷? 熟齡族以上最擔心的事,在本書都可以得到溫柔指引。
Thumbnail
「你害怕老嗎?」 進入「人生後半場」,面對種種不安與憂鬱,要用什麼樣的心境和智慧去看開釋懷? 熟齡族以上最擔心的事,在本書都可以得到溫柔指引。
Thumbnail
在這本《閃亮歲月》裡,我們會讀到「老年」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具體的「老人」,怎麼回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作為一個「人」的方式去理解他;正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其他人理解自己一樣。
Thumbnail
在這本《閃亮歲月》裡,我們會讀到「老年」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具體的「老人」,怎麼回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作為一個「人」的方式去理解他;正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其他人理解自己一樣。
Thumbnail
「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尤其是在數十年來基礎教育的洗腦下,老化更被認為是「問題」,不只恐老、仇老,我們對於「變老」本身充滿恐懼,想盡辦法想要否認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定律。然而,我們為何害怕變老?那些對於熟齡者的想像是否屬實?又或者它們只是種種刻板印象的累積,並且讓我們最後悲慘地困在自己打造的牢籠?
Thumbnail
「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尤其是在數十年來基礎教育的洗腦下,老化更被認為是「問題」,不只恐老、仇老,我們對於「變老」本身充滿恐懼,想盡辦法想要否認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定律。然而,我們為何害怕變老?那些對於熟齡者的想像是否屬實?又或者它們只是種種刻板印象的累積,並且讓我們最後悲慘地困在自己打造的牢籠?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閱讀這本《不老的挑戰》,就像進行了一場愉悅而輕鬆的旅程,一切都是剛剛好。年齡的意義是什麼呢?健康又是什麼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當暫時想不到這些問題的解答時,就來看看書吧,讓我們一起聰明運用,健康動動!
Thumbnail
閱讀這本《不老的挑戰》,就像進行了一場愉悅而輕鬆的旅程,一切都是剛剛好。年齡的意義是什麼呢?健康又是什麼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當暫時想不到這些問題的解答時,就來看看書吧,讓我們一起聰明運用,健康動動!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這是一本試著對人生最「大」的難題發問的「小」書,探問著有關老年、疾病、死亡及活著的課題。曾獲得文學獎的內科醫師凱倫•希區考克,以細膩而真摯的筆觸展開脆弱性的敘事書寫。
Thumbnail
這是一本試著對人生最「大」的難題發問的「小」書,探問著有關老年、疾病、死亡及活著的課題。曾獲得文學獎的內科醫師凱倫•希區考克,以細膩而真摯的筆觸展開脆弱性的敘事書寫。
Thumbnail
當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正在變老,大概已是步入中年之時。雖然明明覺得自己與“老”字完全攀不上關係,但真實年齡卻讓我們不好意思再說自己有多年輕。 其實,變老並沒有想像般可怕,只是如何優雅地老去才是大學問。 有些人從來沒有真正長大過,於是老了以後,依然要別人不斷作出遷就,變成任性的“老小孩”,給照顧者添加
Thumbnail
當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正在變老,大概已是步入中年之時。雖然明明覺得自己與“老”字完全攀不上關係,但真實年齡卻讓我們不好意思再說自己有多年輕。 其實,變老並沒有想像般可怕,只是如何優雅地老去才是大學問。 有些人從來沒有真正長大過,於是老了以後,依然要別人不斷作出遷就,變成任性的“老小孩”,給照顧者添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