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百二三十年前,台灣剛被日本接管,當時人口約230萬的台灣,在歷史上及民生上皆翻到了全新的、陌生的一章。
雖然早在四百年前台灣部份區域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陸續接觸到西方文明,但不可諱言多數西方文明體驗仍是經日本帶來的,包括慶祝耶誕節,初來台灣的那些傳教士反而不興過耶誕。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作者陳柔縉女士考據嚴謹,本書佐以照片史料,如此鉅細靡遺的年代、數據、參考來源、台日歐美人名、古今地名混雜在百年前的生活史中。一般人想到這些就頭昏腦脹吧?
但作者就是有本事梳理雜亂的資料,用輕鬆如說故事、話家常的方式對比今昔,讀起來非但完全不吃力,還能具體想像當時的時空背景,說不定今人創作日治時代的電影、小說參考本書會更顯真實呢。
自來水、電燈、廁所、水泥建築......書裡能看到這些西方文明在19世紀末漸漸進入台灣人生活的過程。
上述這些算是現代建築基本配備,而百年前的馬偕先生甚至在付費客棧必須與豬雞同住;大部分家戶的廁所在房子外、或在房內設個便盆,規定戶外亂便溺罰錢 甚至被列入某抗日團體的起義原因之一;還沒有電燈前大多是用油燈,牆壁和臉常被燻得黑黑的,還不時引發火災。
現代人大概很難想像,1949年國民黨來台時竟有官兵看到水龍頭,誤以為裝在牆上就會有水流出,去買一個裝在牆上卻沒水,而回去大罵水電行老闆。此時自來水雖不到家戶普及的程度,至少當時的小學、監獄都是有現代化自來水的。
日治時期使用牙膏牙粉牙刷倒是滿普及的,從廣告看來品牌大小型號皆多樣可選,中學校入學時也會提醒學生要帶潔牙用具,可見潔牙觀念開始普及,連帶提到當代齒科醫學的發展。
鐘錶、電話、汽車則是當時的奢侈品,作者常以當時小學教員月薪本俸12圓5角、大學畢業生行情60圓來對比當時的民生物價。所以讀者能同時想像哪些條件的人買得起這些物品。
當然不單有標題提到的單一物品,「汽車」篇觸類旁通地談到台灣最早擁有進口汽車者、運轉士,描述當時的租車業者、車牌號碼、汽車增加後制定的交通規則。
又見面啦,曾在漫畫異人茶跡擔任男主角的大稻埕茶商李春生、英國洋行陶德;
( 異人茶跡:淡水1865--起風了,把台灣的茶帶到世界的風!)
至今在台灣仍赫赫有名的辜振甫、辜顯榮家族;
作者曾為其撰口述筆記的張超英;
東大畢業曾在台從政後任中國人大代表的陳逸松;
歷史課本上總會看到的樺山資紀、後藤新平;
在台行醫的傳教士馬偕、馬雅各......這些人的事蹟政績、甚至回憶錄、筆記、報章雜誌都是作者蒐羅史料的範圍。只要與主題相關的,即便是默默無名者也會如聊天般自然地提起。
在「法院」、「監獄」等章節,描述日本引進西式的法理制度、衛生設備、教化能力以外,亦提到抗日人士與組織入法院審理的歷史,及他們在獄中眼見身受的私酷刑。
在「選舉」篇提到,當時的選民資格限制嚴格,必須納稅額五圓以上,也就是說貧戶是沒有投票權的;候選人必須以日語演講;台灣人可以選自己的議員,但其中一半名額必須由官方指派。大概是基於種種不公平的待遇,蔡培火、蔣渭水等人如此致力推動地方自治吧。
如果沒看過這本書、聽長輩講過相關經歷,現代人憑有限的理解想像百年前台灣人的生活,大概會像資料庫不夠充分的AI繪出滑稽的圖吧?
慶幸這些過往得以紀錄保存,沒有在紛亂的時代中湮滅,才能透過陳柔縉女士平易近人地傳達;現在不乏可以記錄的媒介,但也可能真假摻雜;未來的百年後回望現在,大概有不少不可思議的驚嘆,願我們留給後人的,是一段能夠欣然回顧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