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I時代管理研究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項研究,提出「由AI執行」(Working by AI)和「與AI協作」(Working with AI)的概念,並說明如何從組織層面促進人類與AI的合作。

「由AI執行」(Working by AI)代表將AI視為人類的替代品;「與AI協作」(Working with AI)則是將AI當作人類的助手。在這兩者中,「與AI協作」的範疇更廣,包括了「由AI執行」,因為人類需擔負組織工作的最終責任。人類有責任處理和克服對AI的擔憂,以確保在人類與AI協作時能更積極且有效。

關於人類與AI在組織層面的協作,該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AI組織協作的建議

首先,釐清組織裡不同層次和不同功能領域中,多樣化的AI使用需求。舉例來說,CEO可能需要一個協助制定整體策略決策的AI,而一線經理可能需要一個能夠收集特定運營數據的AI。

透過分析並確定組織裡不同職位上,哪些工作AI來較勝一籌,哪些方面人類更加擅長,組織可以更有效地結合人力和AI。例如,當機器人客服面對較複雜的客戶時,應主動尋求人類的介入。

其次,與其完全參考其他組織的做法,每個組織應該考慮逐步、實驗性地引入AI,以適應各自獨特的組織環境。

此外,在涉及AI責任的問題上,由於在與AI合作的過程中,人類和AI之間的責任歸屬有時會變得模糊和混亂。然而,AI不具有人類的責任能力,所以在與AI協合時,責任應由人類來承擔。

也因此,組織需要不斷努力明確定義與AI相關利害關係人的責任界限,包括:組織、AI開發人員、客戶等。同時,在開發AI系統時,應使其在執行工作過程中,納入主動尋求人類的介入和判斷,以減少誤用AI和AI失誤的情況。

最後,該研究提到,展望與AI合作的未來,可以確定的是,人類將繼續與AI協作,而AI將繼續取代部分人類工作。人類擁有獨特的精神和靈魂,是機器無法取代的。相反的,AI可以協助探索人類在某些方面優於機器,使人類更加人性化,以擺脫單調工作的束縛。

--

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黃揚博(政大企管碩士,識商創辦人)

資料來源:Junesoo Lee, Jaehyuk Park, (2023). AI as “Another I”: Journey map of work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AI-phobia to AI-prepared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ume 52, Issue 3, 100994, ISSN 0090-2616, https://doi.org/10.1016/j.orgdyn.2023.100994.

► 歡迎加入Line交流社群,學習更多資訊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識商的沙龍
18會員
72內容數
AI轉型策略、AI商業思維,帶你從宏觀的角度看AI
識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探討AI取代人類的議題,分析AI的優缺點及限制,並強調人機協作的重要性。文章建議人們應學習善用AI,將其視為神隊友而非隊長,藉此提升工作效率並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情感交流的工作。
Thumbnail
探討AI取代人類的議題,分析AI的優缺點及限制,並強調人機協作的重要性。文章建議人們應學習善用AI,將其視為神隊友而非隊長,藉此提升工作效率並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情感交流的工作。
Thumbnail
在2021年1月,《管理學會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刊登了一篇題為《人工智慧與管理:自動化-增強化悖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agement: The Automation–Augmentation Paradox)
Thumbnail
在2021年1月,《管理學會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刊登了一篇題為《人工智慧與管理:自動化-增強化悖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agement: The Automation–Augmentation Paradox)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個人和組織紛紛開始學習應用AI。然而,許多有意採用AI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AI的出現感到茫然,甚至可能引發「AI恐懼症」(AI-phobia)。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A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個人和組織紛紛開始學習應用AI。然而,許多有意採用AI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AI的出現感到茫然,甚至可能引發「AI恐懼症」(AI-phobia)。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A
Thumbnail
之前在格友的文章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 -- 從 AI 的"本質"來看 AI 的發展 中有感而發,雖然說這樣的題目已經看到都快爛了,但是他點出了很重要的點,就是只要瞭解其中的本質,便可以明白,被AI取代工作這件事。
Thumbnail
之前在格友的文章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 -- 從 AI 的"本質"來看 AI 的發展 中有感而發,雖然說這樣的題目已經看到都快爛了,但是他點出了很重要的點,就是只要瞭解其中的本質,便可以明白,被AI取代工作這件事。
Thumbnail
你和GPT相處得如何? 這4個月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之後的世界,自己要如何將「人機協作」的技能掌握得更好。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尋求知識和規律,以此創造工具和方法,讓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隨著AI的出現和發展,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是世界規律的唯一感知者和發現者。所以,在這個新時代變局下,我們需
Thumbnail
你和GPT相處得如何? 這4個月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之後的世界,自己要如何將「人機協作」的技能掌握得更好。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尋求知識和規律,以此創造工具和方法,讓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隨著AI的出現和發展,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是世界規律的唯一感知者和發現者。所以,在這個新時代變局下,我們需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擔心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一些專家預測,未來許多傳統的工作岡位都可能被AI所取代,這將對人們的就業和生計帶來巨大影響。本文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可能性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首先,AI在許多領域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例如,在製造業中,機器人能夠執行大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擔心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一些專家預測,未來許多傳統的工作岡位都可能被AI所取代,這將對人們的就業和生計帶來巨大影響。本文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可能性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首先,AI在許多領域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例如,在製造業中,機器人能夠執行大
Thumbnail
社會變革是一個持續的進程,這個進程可能會以各種方式發生,有些方式是人們預測得到的,有些方式則是出人意料的。隨著AI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傳統組織的核心是基於權力和層級體系的中心化模式,而去中心化的模式注重平等、協作和創新,更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在這樣的變革中,人文思維和創造力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核心競
Thumbnail
社會變革是一個持續的進程,這個進程可能會以各種方式發生,有些方式是人們預測得到的,有些方式則是出人意料的。隨著AI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傳統組織的核心是基於權力和層級體系的中心化模式,而去中心化的模式注重平等、協作和創新,更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在這樣的變革中,人文思維和創造力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核心競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 AI可不可以當總統或法官?機器人要不要繳稅?思辨人類與人工智慧該如何共生 洋蔥式分層閱讀,按內容深淺階梯式排版── 依個人閱讀喜好,自由跳接、由簡至繁,秒懂當代不可不知的世界議題    
Thumbnail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 AI可不可以當總統或法官?機器人要不要繳稅?思辨人類與人工智慧該如何共生 洋蔥式分層閱讀,按內容深淺階梯式排版── 依個人閱讀喜好,自由跳接、由簡至繁,秒懂當代不可不知的世界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