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恐懼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個人和組織紛紛開始學習應用AI。然而,許多有意採用AI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AI的出現感到茫然,甚至可能引發「AI恐懼症」(AI-phobia)。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AI作為「另一個我」:從AI恐懼到AI準備的AI工作旅程圖〉(AI as “Another I”: Journey map of work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AI-phobia to AI-preparedness)。

該研究提出了四種類型的「AI恐懼症」:AI素養性(AI-literacy)、AI可替代性(AI-substitutability)、AI當責性(AI-accountability)和AI可實施性(AI-implementability)。如圖1所示。

圖1 AI恐懼症

圖1 AI恐懼症

  1. AI素養性

AI引起人們擔憂的根本原因是對其運作和應用的不瞭解,進而形成焦慮感。這種焦慮源於對AI機制和影響的不熟悉,以及資訊不對等。由於對AI理解程度的不足,形成了所謂的「AI鴻溝」,對組織和社會產生影響

  1. AI可替代性

第二種對於AI的擔憂體現在對自身被取代的不安感。隨著AI可能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取代人類的工作,這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失業。然而,若一個組織過度仰賴AI進行營運,也可能因缺乏人力資源而喪失解決各種潛在問題的能力。畢竟,依然有許多問題是必須由人類來解決的。

  1. AI當責性

第三種AI恐懼症牽涉到一項關鍵問題:在事情出現錯誤時,責任歸屬於我還是AI?當AI提供不正確的資訊時,是程式設計師、使用者還是AI本身應該負責?同樣地,如果人類基於AI的資訊做出錯誤的決策,又應該由誰負責?若未清晰定義各利害關係人的責任範疇,這些問題將難以解答。

  1. AI可實施性

第四種可能引發AI恐懼症的表現涉及對AI的「熱衷」,這種恐懼源於一種強烈的感覺,認為不應該錯過應用AI的潮流。然而,這種熱衷反而可能成為AI實施時的障礙。通常,對AI充滿熱情的人可能自認必須運用AI。因此,當高階主管對AI抱持天真的渴望時,引入AI可能更多地成為一種時尚,而非真正的實際需求。

理解上述四種「AI恐懼症」的類型,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應對與導入人工智慧。

--

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黃揚博(政大企管碩士,識商創辦人)

資料來源:Junesoo Lee, Jaehyuk Park, (2023). AI as “Another I”: Journey map of work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AI-phobia to AI-prepared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ume 52, Issue 3, 100994, ISSN 0090-2616, https://doi.org/10.1016/j.orgdyn.2023.100994.

--

► 歡迎加入Line交流社群,獲取更多資訊!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識商的沙龍
18會員
72內容數
AI轉型策略、AI商業思維,帶你從宏觀的角度看AI
識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工智慧應用湧現,有人驚嘆,有人欣賞,有人恐懼,有人忌妒,結合這段日子以來對社會方方面面的觀察,總結出新時代必勝心法,贈予有緣人。
Thumbnail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工智慧應用湧現,有人驚嘆,有人欣賞,有人恐懼,有人忌妒,結合這段日子以來對社會方方面面的觀察,總結出新時代必勝心法,贈予有緣人。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個人和組織紛紛開始學習應用AI。然而,許多有意採用AI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AI的出現感到茫然,甚至可能引發「AI恐懼症」(AI-phobia)。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A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個人和組織紛紛開始學習應用AI。然而,許多有意採用AI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AI的出現感到茫然,甚至可能引發「AI恐懼症」(AI-phobia)。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A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儘管人工智慧(AI)的前景看似無限寬廣,但許多企業在導入AI專案時屢次失敗。例如,IBM縮減了Watson技術項目,亞馬遜也擱置了AI招募工具,這表明導入AI絕非易事。 雖然企業積極希望導入AI,但除了一些科技巨頭的成功案例外,多數人對一般企業在導入AI時的實際狀況知之甚少。因此能借鏡的地方有限。
Thumbnail
儘管人工智慧(AI)的前景看似無限寬廣,但許多企業在導入AI專案時屢次失敗。例如,IBM縮減了Watson技術項目,亞馬遜也擱置了AI招募工具,這表明導入AI絕非易事。 雖然企業積極希望導入AI,但除了一些科技巨頭的成功案例外,多數人對一般企業在導入AI時的實際狀況知之甚少。因此能借鏡的地方有限。
Thumbnail
在媒體大肆報導、社群廣泛分享下,AI生成技術已經成為無人不知曉的話題。 如果說2023年是AI技術普及化的元年,我想應該沒有什麼人反對。 但熱潮發生後緊接而至的,就是一連串的社會恐慌....
Thumbnail
在媒體大肆報導、社群廣泛分享下,AI生成技術已經成為無人不知曉的話題。 如果說2023年是AI技術普及化的元年,我想應該沒有什麼人反對。 但熱潮發生後緊接而至的,就是一連串的社會恐慌....
Thumbnail
生成式人工智能處於技術創新的最前沿,涵蓋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等一系列技術,近年來不斷發展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人工智能算法現在能夠產生原創且引人注目的內容,包括圖片、音樂,甚至和人類原創相似的文本。 正是這些功能讓像 ChatGPT 這樣的應用獲得了媒體的廣泛報導。
Thumbnail
生成式人工智能處於技術創新的最前沿,涵蓋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等一系列技術,近年來不斷發展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人工智能算法現在能夠產生原創且引人注目的內容,包括圖片、音樂,甚至和人類原創相似的文本。 正是這些功能讓像 ChatGPT 這樣的應用獲得了媒體的廣泛報導。
Thumbnail
AI來勢 洶洶,你是否也出現了下面的症狀? 焦慮AI發展太快怎樣都學不完擔心自己被AI淘汰甚至失業遇到問題想從AI直接得到解答想用AI取代現有全部工作流程喜歡直接使用AI生成內容覺得自己的產出品質不如AI 以上,你中了幾個呢? 一起留言討論吧! 如果前面的症狀你中了3個以上, 一定要了解今天要介紹2
Thumbnail
AI來勢 洶洶,你是否也出現了下面的症狀? 焦慮AI發展太快怎樣都學不完擔心自己被AI淘汰甚至失業遇到問題想從AI直接得到解答想用AI取代現有全部工作流程喜歡直接使用AI生成內容覺得自己的產出品質不如AI 以上,你中了幾個呢? 一起留言討論吧! 如果前面的症狀你中了3個以上, 一定要了解今天要介紹2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