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的身邊,你卻不知道我對你的感覺」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的身邊,你卻不知道我對你的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這是一個剛剛上過「夥伴教練心關係」(The Heart Of Coaching,THOC)的團隊,在回訓的中場休息;A主管靠過來問:「教練,我有一個同事我覺得他很煩,想給他負向回饋覺得很難,因為他防備心很強、很抗拒,要怎麼辦?」

我了解了一下狀況,大意是「這是一位非常忠心耿耿的老同事,對組織全心全意;對工作也有很多理念,也很負責任。也因此有任何人在會議中或私底下跟他討論事情時,他總是振振有詞發表自己的想法​ ​ ;​ ​ 直到他覺得說夠了為止;無論他人臉色已經變化或是時間已經超過會議或預定的談話時間。

​ ​ ​ 在今天之前,曾有同事嘗試在中途打斷他;結果他不悅的表示還沒說完請同事尊重他。接著同事提到看見他被打斷不開心的樣子,他直接反駁:「我只是就事論事 ​ 我又沒有情緒。你幹嘛這樣說我?!」搞得幾位同事當場為之氣結,之後紛紛去跟A主管抱怨


​ ​ ​ ​ ​A主管跟這位同事共識很久,也知道同事們說得確實就是常見的狀況;他曾以勸告的方式去跟這位老同事說,希望他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在表達意見時他人的反應,以及聽聽大家的想法而不是覺得他的理念就是最正確的。該位同事仍然直接反駁:「我只是就事論事 ​ 如果大家有想法也可以提出來討論。我又沒有堅持我一定是對的。那他們不講我怎麼會知道?!」​ ​ ​ ​ ​

A主管在工作坊中學了 負向回饋的架構,很希望給這個同事一個「精準到位的負向回饋」;但是想到他之前每次的理直氣壯跟抗拒,就覺得很煩。於是我們釐清了一下「之所以 要給出這個回饋的意圖是什麼?


​A主管想了一下說:「我不想要每個跟他工作的人都討厭他。」​


別人討厭他跟你有什麼關係?那是他跟別人的議題。」​


「哦……………這麼說的話,應該是我不希望那些人因為討厭他就跑來跟我告狀,我事情已經很多了,不想再花那麼多時間聽抱怨。」​


「好,所以想給出這個回饋的一個意圖是,你不想收其他同事的抱怨,因為佔用了你的時間。還有嗎?我們之前學到,回饋是一份禮物。你可以為了自己這個意圖,這是給自己的禮物,那對這位同事呢?怎樣對他來說這會是一份禮物?」​


A主管又想了一下說:「其實他對公司是真的很用心,有一些想法也不錯。如果他不是那麼討人厭的話,其實大家也會更願意聽跟配合他的想法,這樣不是很好?


​「好,所以想給出這個回饋的另一個意圖是,你也希望他的用心是可以被同事接受的是嗎?你看見了他的用心。也覺得因為他的表達方式就抹煞了他的用心,有些可惜。」

「嗯………….對,是這樣。」​


「帶著這樣的意圖去給回饋,跟你剛剛一開始說覺得他很煩,有點什麼不一樣嗎?」​


「我覺得會比較心平氣和一點,因為我也是為他著想。那教練,回饋裡面說的 行為對"工作關係的影響",我是不是可以說,他這樣一講話就停不下來的行為,對於大家要跟他配合造成了負向影響?」

「他的表達行為對於大家要跟他配合造成困擾,這是對 "工作結果"造成的影響。對 "工作關係"的影響指得是,當他有這樣的表現時,對於 "你跟他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影響?你會怎麼看他?」​


「我會怎麼看他?..就覺得他很煩啊,可不可以有點自覺,看一下別人的臉色呀?」A主管苦笑的說。


​「他這樣沒有自覺的表現,會讓你想要跟他……………?」我留出填空題試圖引導。​


A主管又想了一下。「想要逃離?疏遠他?退縮?拉開距離?」可以放進空格的好幾個詞出現。​


「是的,這是對工作關係的影響。」​


「哇…………..要講得那麼直接喔………..這樣會不會傷害到他呀…..」​


「我們來想想看,如果今天有一個你的同事,用真誠的態度來跟你表達你的某個行為會讓他想要疏遠你,你會怎麼想?」


​「嗯………..我可能會很驚訝,可能也會有點難過吧?畢竟我不想這樣啊。」​


「是啊~~那你會 重視這個回饋並試圖調整自己嗎?」


「...........被你這麼一說................」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A主管,接下來會怎麼做呢?

如果你是那位老同事,又會希望A主管或同事怎麼做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或想法喔


A主管學的回饋究竟是是什麼?歡迎你一起來學這套在全世界已經有20年實戰好用的「夥伴教練心關係」模型
avatar-img
你的生命,不虛此行嗎?
87會員
109內容數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天David(化名)在聽完幾位同事分享後,看起來像是終於下定決心般的開口:「教練,我想問,如果我已經給了對方負向回饋,可是對方都沒有改,那還要給嗎?] 好幾個同事也頻頻點頭,好像很為這件事苦惱。於是我們開始討論: 「究竟要怎樣回饋,對方才聽得進去,才會改呢?」
最近不約而同收到好些朋友轉傳,黃仁勳先生分享的一段「你在工作中不一定會快樂,但是這並不妨愛你熱愛工作」的影片 這讓我想到經常被問的一類問題:「我怎麼知道要不要花時間投入這個工作(或繼續下去)?」或是「我在現在的工作中覺得很苦悶,我還要繼續下去嗎?」
    我的客戶氣沖沖的進入會議室,一坐下來就跟我抱怨:「我真是受夠了,他都已經當主管這麼久了,還不知道不能當眾發飆嗎?現在的年輕人是還可以跟以前一樣被你摔資料、吼叫嗎?我真的是會被他氣死,我叫他不要這樣他還說我不了解狀況叫我授權給他處理。教練,你說怎麼辦啦?!!」      
這天David(化名)在聽完幾位同事分享後,看起來像是終於下定決心般的開口:「教練,我想問,如果我已經給了對方負向回饋,可是對方都沒有改,那還要給嗎?] 好幾個同事也頻頻點頭,好像很為這件事苦惱。於是我們開始討論: 「究竟要怎樣回饋,對方才聽得進去,才會改呢?」
最近不約而同收到好些朋友轉傳,黃仁勳先生分享的一段「你在工作中不一定會快樂,但是這並不妨愛你熱愛工作」的影片 這讓我想到經常被問的一類問題:「我怎麼知道要不要花時間投入這個工作(或繼續下去)?」或是「我在現在的工作中覺得很苦悶,我還要繼續下去嗎?」
    我的客戶氣沖沖的進入會議室,一坐下來就跟我抱怨:「我真是受夠了,他都已經當主管這麼久了,還不知道不能當眾發飆嗎?現在的年輕人是還可以跟以前一樣被你摔資料、吼叫嗎?我真的是會被他氣死,我叫他不要這樣他還說我不了解狀況叫我授權給他處理。教練,你說怎麼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