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爸媽在教養上的困擾,就是和孩子有衝突的時刻,自己瞬間會產生高張力的情緒感受,像是不爽、生氣、憤怒或無助⋯⋯等。
因為這些高張力的情緒感受,接下來很容易就打罵、威脅、恐嚇、處罰孩子,和孩子的關係也在一次次的衝突之下,逐漸變得對立或疏離。
我們常說「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也鼓勵爸媽可以在家庭當中設置「冷靜角(幸福空間)」,目的就是在自己出現高張力情緒感受的當下,可以先拉出時間、空間來「冷靜」。
讓自己和自己對話,並且從內在照顧自己,理解自己情緒感受背後的念頭想法,以及有哪些需求未滿足,甚至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意識能量等級,進而真正地讓情緒張力回歸穩定。
然而多數的爸媽(包括過去的我),從小到大並沒有學習如何面對和調整情緒張力,因此很容易把壓抑和麻痺誤解成了冷靜。
習慣壓抑的爸媽,從小的生命歷程,應該常聽到「不要哭!」「有什麼好害怕的!」「樂極生悲喔!」⋯⋯
這些外在的語言,讓我們認為張力大的情緒是不好的、是丟臉的、是可恥的,因此我們從小到大極盡所能的想要壓抑、隱藏、否定這些情緒感受,卻錯過了和它們面對面的機會。
結果不但沒有真的冷靜,反而因為無法即時面對處理情緒張力,造成之後很容易因為一根稻草而大爆炸,然後事後又懊恨自責不已。
習慣麻痺的爸媽,許多是長時間身處張力大的情緒環境,有的是原生家庭、有的是學校、有的是在工作上,於是我們會使用「外力」來讓我們降低、轉移或失去感受,例如:追劇、打電動、狂工作,甚至藉由酒精或煙草來麻痺自己。
這樣也無法真的冷靜,反而離自己的情緒感受愈來愈遙遠,接著也無法同理他人(伴侶、孩子)的情緒感受,不是要求他們壓抑,就是藉著逃避關係來假裝看不見,結果讓關係愈來愈疏離。
真正的冷靜,在平日就需要練習,我很推薦使用「正念同在」的 #呼吸觀察 做為練習的起點,因為呼吸是我們一輩子的好朋友,沒有了呼吸,也就代表我們的生命畫下句點。
呼吸觀察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要「呼吸」而已。
目前網路上有很多資源,我自己很推薦 #台灣正念工坊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 的YT頻道,大家只要上網搜尋「呼吸觀察」,就會有蠻多引導的音檔可以輔助使用。
重要的是願意每天花時間練習,初期只要3~5分鐘,漸漸地我們會重新拾回對自己的掌控權,也會開始有勇氣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而不再壓抑或麻痺了。
當我們真正處理了心情,就會發現原來教養的事情是如此簡單,親子關係也就會愈來愈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