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系列報導引起了我的注意,勞退上路18年85%勞工沒自提,一表看懂自提威力別錯放
大意是說勞工退休金制度上路之後,有將近 85% 的勞工仍然沒有自己提撥退休金,只依靠雇主的 6%提撥來準備退休金。文中特別製作了一個表格來呈現自提與否的差異:以月薪3萬元的勞工為例,如果從25歲就開始自提6%,假設到 60 歲薪資都沒有成長,以目前勞退平均年報酬4.26%、平均餘命24年、提繳35年估算,自提帳戶中會累積172.6萬元,月領9,548元;加上雇主提撥的6%,月領金將有19,096元。(這意味著每個月的退休金差了一倍,高達 9500 多元!)
關於是否自提勞工退休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由,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我在這裡分享自己的親身經驗和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但您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狀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結論先行:
在同一個系列文章中,作者指出,雖然目前勞退基金的年報酬率只有 4.26%,可能讓人覺得不划算,但其實自提退休金有三大隱形好處,分別是:
強迫儲蓄是自提退休金的第一個好處,因為你的薪水還沒入帳就會先被扣 6% 存到勞退帳戶中,這樣你就不會花掉這筆錢;如果你沒有儲蓄的習慣,這樣做可以讓你長期下來累積一筆可觀的退休金 (還不包括雇主提撥的 6%)。
保本是自提退休金的第二個好處。根據勞退新制的規定,勞工領取退休金時,將享有不低於2年銀行定存利率之保證,這意味著即使勞動基金在運用過程中出現虧損,也不會影響勞工的退休金。勞保局表示,即使2022年全球股市大回檔,勞工的退休金也不會受到損失。
這部分可能會有誤解,勞退基金不保證績效”每年”都至少有2年銀行定存利率,而是到了勞工領取退休金時,至少可以拿到保證收益的金額。例如 100 萬的勞退金額(假設定存利率是 1%),如果有一年大跌 20%,隔年大漲 25% 回到原點,你能領到的是 100*1.01^2 = 102.01 萬,而不是第一年 101 萬,第二年上漲成 126.25 萬。
節稅是自提退休金的第三個好處。根據稅法的規定,自提 6% 的退休金可以免繳所得稅,這對於所得愈高的族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節省;因此,專家建議,如果你的所得稅率在 12% 以上,你就應該自提退休金來節稅。
自提退休金雖然有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其中第一個是保本的限制。雖然勞退基金有保證收益機制,但這也意味著你無法享受市場的高報酬;如果勞退的代操基金長期表現不佳,很可能最後的績效跟放在銀行定存差不多。
自提退休金的第二個缺點是節稅的效益有限。雖然自提退休金可以免繳所得稅,但這只是當年度的節省,之後的效益會隨著時間遞減。舉例來說,如果你的邊際稅率是 30%,月薪高達 20 萬,自提 6% 的金額是 12,000 元,代表你可以節省 3,600 元的所得稅 (12,000 * 30%=3,600)。如果省下來的所得稅只有很低的投資績效,長期下來很可能得不償失;還不如繳了所得稅之後,把可投資的資產放到股市中,賺取更高的報酬。
自提退休金的第三個缺點是提領的機制不靈活。根據新制的規定,大多數勞工要等到 60 歲之後才能提領勞退基金,這意味著你的錢會被鎖在勞退帳戶中很長的時間。雖然勞退基金沒有破產的問題,但是,長達 30~40 年的閉鎖期,對於資金的運用仍會帶來一些限制。
自提退休金的第四個缺點是代操的問題。台灣目前的勞退基金都是由基金公司代為操作,勞工沒有自行選擇投資標的的權利。從過去的績效看來,號稱「專業」的基金公司表現並不比大盤來得好(實際表現是差很多…),勞退基金沒有得到專業的好處,付出去的管理費卻是專業的規模。
我曾經聽說勞保局有計劃讓勞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現,而且投資標的包括市值型的 ETF,那麼,我會強烈建議所有勞工自提到最大額度,並且選擇市值型 ETF,這樣不僅可以節稅,還可以享受市場的高報酬,這對於勞工的退休金規劃是非常有利的。(不過,這個計劃可能會遭到基金公司的反對,因為他們會失去一部分的管理費收入,所以實施的難度不小。)
退休金的規劃是個很大的課題,除了自行投資儲蓄之外,勞保與勞退也應該同步考慮。建議大家可以視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要自提 6% 的勞退基金。
只有以下三種情況我會高度建議自提 6% 的勞工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