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1學年度的大學分發入學資訊公布已久,該年創下了歷史缺額的新高,部分私立學校缺額數更是破千,甚至連頂大、中字輩也罕見出現缺額。
111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未足額錄取學校列表
資料來源: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而關於缺額數大缺的原因,我們常會直覺性地將原因歸咎於「少子化」,包含各大媒體的報導,但筆者認為111年的缺額數有暴增的現象,縱使少子化存在,也不應該造成今年這種反常的現象,因此,筆者就去挖出相關的統計資料進行簡單分析。
出生率有減少那麼多嗎?
首先,基本上111學年度的考生基本上都是18歲的高中生,所以我們可以回溯至18年前,調查該年的出生率[1],如果該年出生率有大量下降,導致新生兒大量減少,那111年缺額則是勢所難免,來,上資料:
近五年之報考人數與其對應年分之出生率
圖片來源:筆者繪製
資料來源:內政部、大學入學考試分發委員會
由上圖可知,將111年年分回推18年,該年的出生人數為216419,前一年則是227070,111年相比於前一年的減少幅度約為5%,而綜觀這五年,也是能發現整體趨勢有為負斜率,因此我們需要肯認少子化現象確實存在(回推至十年也是一樣的趨勢),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我們不能只因為少子化現象存在就將大學缺額的原因全歸咎於少子化。我們綜合分科測驗(舊稱指定科目考試,指考)的報考人數來看,若整體的社會結構不變,則報考人數的趨勢應該要略與出生率趨勢相當,但是從資料中可以發現,111年的分科測驗報考人數為29086,前一年的報考人數為40918,111年減少了28.92%,與出生率減少的5%相差甚大,我們可以因此得出,報考人數的減少,並不全然是由少子化所導致,可能還是因為其他因素所致,比如新舊課綱的轉換、重考生增加等因素。
再拿缺額來看
107-111年分發統計
圖片來源: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
110年的缺額數為2732,111年也就是我們討論的這年缺額數則為14493,相比之下111年與110年的差異則為430%,這遠遠大於出生率與報考人數的比例,更可體現出該年的大缺額狀況這兩者因素並非主因,背後則是有其他原因,至於原因為何筆者無從驗證,僅能就現有數據進行推論。
那原因是什麼?
這邊純推論。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回到該年的學測談起,今年是較為特殊的一年,該年的應屆考生即為108課綱的第一屆。新舊課綱使課程內容有極大的改變,考試範圍也有所變化,基於此,110年的考生就會比較不傾向重考參加111年的學測(重考是正常現象,且佔總報考人數有不小的比例),這點數據也可佐證
2010-2022學測報考人數
圖片來源:筆者自製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從圖中我們第一眼接收到的資訊應該為學測報考人數呈現歷年下降的趨勢,這是由少子化導致的這應無需多於論證,但我們還可以發現,在2022年(即111學測),重考生的人數有很大的下降,這在某部分也影響了2022學測的總報考人數,間接導致缺額數的增加。
另外,還有一個如果不是教育現場的老師學生們應該不太會觀察到的現象,就是111年的學測個人申請出現了許多的亂象,或許是新課綱第一屆所致,簡言之,該年的大學錄取門檻與考生一般預期有出現極大的出入,導致不少人填志願受挫,並沒有進入第二階的篩選門檻,又因為後續7月的分科測驗初年上路,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也有不少學生毅然決然決定直接重考,進而使該年入學的大學生減少,因此缺額就多(這點等112的資料出來或許就可佐證了)。
之前還有這樣的狀況嗎?
當然今年這種缺額數大增的狀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2016、2017的時候也有出現過缺額急遽增加的狀況,當年的報導也是將矛頭指向少子化所致,但是在整體少子化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下,理論上這種缺額狀況只會日益嚴重,然而,到了2018年的時候缺額狀況居然又回歸到沒什麼缺額?直到2021又回到缺額數不低的狀況,這使少子化論點不攻自破,顯見少子化根本不是造成大缺額的主因。
大學錄取率高達96.92% 缺額3488人創8年新高-風傳媒 (storm.mg)
為了整體缺額趨勢,筆者挑選了幾間容易有缺額的後段大學(就不公布哪幾間了啊w),我們可以發現,2016、2017的錄取率有大幅度的下降,但隔年又回升於穩定(不缺額)。
出生率與各校錄取率之比較
長條為各校錄取率;黑線為出生率
圖片來源:筆者繪製
至於該年造成缺額的原因為何,筆者根據資料推測,發現該年考生多數為「虎年」出生,根據咱華人的傳統觀念虎年比較不偏好生育,在大學名額數沒有太大的變化下就會造成這種大缺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少子化皆非主因。
1993-2003之新生兒出生數(1998為虎年)
圖片來源:筆者繪製
結論
總而言之,少子化現象確實存在這我們不得不承認,但其並非大學缺額數量增加的主因(觀察歷年大學開出的名額數,也可以發現大學因應少子化有在減少錄取名額),而是由其他因素所導致,包含生肖、課綱改制、考生抉擇等因素,甚至這些才是主因,但我們常常會受媒體及直覺影響,將所有原因都歸咎於少子化,這對了解社會現象幫助反而會產生許多誤解。
[1]但因為台灣學制的關係,以9月作為不同年級的劃分,所以單純以年份來討論可能會產生一些偏誤,但資料難收集只能於此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