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我可能錯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閱讀心得

大學畢業時,我也曾提出想出家,只是家人不贊同,後來轉向於修道,也閱讀宋明理學、陸王心學揉合儒、釋、道三家,或新儒家。反正不出家也不影響修行,只是要周旋於俗務。

不過也幸好當時沒出家,當時認為出家就能專注於修行,但遇到朋友的友人,一位比我小的法鼓山比丘尼,才發現僧團的俗務不少,而且就算出家人之間也會有嫌隙,立即打消我之後想出家的念頭。

這本書是今年暢銷書,終於在圖書館排隊借到,其實內容覺得還好,有點雞湯。作者最後選擇安樂死,可惜書中沒有提及作者的最後記錄,這讓我想起《蒙馬特遺書》、《野鴿子的黃昏》、《愛渴:孟東籬最後日記》、《遠處的拉莫》等生命最後的遺作,有話道「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這本《我可能錯了》一個還俗僧侶的自殺遺作,好似輕飄飄的蜻蜓點水。

不過也不能無視倖存者偏差,如果今日作者是泰國當地人,一位還俗的僧侶能靠繼續傳講稀釋雜揉的佛法維生嗎?在同一地點一般人會選擇一位還俗的僧侶,還是他的師父與僧團呢?如果依靠傳講維生是否會被認為背叛師門呢?

再者,以社會價值觀而言,是否像第19章所說:「去找份該死的工作,老兄!」,畢竟修行基本上是反社會、反生育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6會員
500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人生長老教我活出生命意義、不留遺憾的終極解答
Thumbnail
2024/11/29
人生長老教我活出生命意義、不留遺憾的終極解答
Thumbnail
2024/11/28
1000位人生專家教我的生命功課,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
Thumbnail
2024/11/28
1000位人生專家教我的生命功課,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
Thumbnail
2024/11/21
運用幸福心理學的智慧,避開不幸的陷阱,成就愉快而滿足的生活
Thumbnail
2024/11/21
運用幸福心理學的智慧,避開不幸的陷阱,成就愉快而滿足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者分享自己當森林僧侶的經驗,從練習冥想、行禪、觀察念頭、放下控制,逐步地找回自己內心的平靜;透過直白的自述,讓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並感同身受,跟著作者在過程中一起學會找到平靜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作者分享自己當森林僧侶的經驗,從練習冥想、行禪、觀察念頭、放下控制,逐步地找回自己內心的平靜;透過直白的自述,讓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並感同身受,跟著作者在過程中一起學會找到平靜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是一位在日本朋友的臉書大力推薦!如果也想聽分享,可以聽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買了後,看完手邊書,之後在清單中找出這本書。 作者在成為森林僧人之前是一位經濟學家,在企業服務。,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要他不要這樣繼續下去了,成為了僧人後17年,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要他還俗! 也許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是一位在日本朋友的臉書大力推薦!如果也想聽分享,可以聽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買了後,看完手邊書,之後在清單中找出這本書。 作者在成為森林僧人之前是一位經濟學家,在企業服務。,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要他不要這樣繼續下去了,成為了僧人後17年,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要他還俗! 也許
Thumbnail
書名一開始就將作者在泰國森林寺院學到的神奇咒語告訴讀者了。非常神奇而有力量的簡短咒語。 我們生活中有多少的紛爭,是來自於人們對於自己念頭的執著,認爲自己才是對的?這讓彼此相爭不休,積累不滿的情緒,甚且變成宿怨世仇。 如有一方或雙方能有餘裕往後退一步,去質疑自己的想法:「我可能錯了。」也許僵局就能
Thumbnail
書名一開始就將作者在泰國森林寺院學到的神奇咒語告訴讀者了。非常神奇而有力量的簡短咒語。 我們生活中有多少的紛爭,是來自於人們對於自己念頭的執著,認爲自己才是對的?這讓彼此相爭不休,積累不滿的情緒,甚且變成宿怨世仇。 如有一方或雙方能有餘裕往後退一步,去質疑自己的想法:「我可能錯了。」也許僵局就能
Thumbnail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Thumbnail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作者比約恩在26歲辭掉高階主管工作,到泰國成為森林僧人,17年後還俗回到瑞典 這本書是作者的人生流水帳,忠實地記錄著生活中的體悟和故事, 作者人生的巨大轉折不會有過多解釋,基本上就是「直覺」,對想要解開人生謎底的讀者,可能感到失落 ,但這本書想說的並不是「找到解答」,而是「放下信念」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作者比約恩在26歲辭掉高階主管工作,到泰國成為森林僧人,17年後還俗回到瑞典 這本書是作者的人生流水帳,忠實地記錄著生活中的體悟和故事, 作者人生的巨大轉折不會有過多解釋,基本上就是「直覺」,對想要解開人生謎底的讀者,可能感到失落 ,但這本書想說的並不是「找到解答」,而是「放下信念」
Thumbnail
對於台灣的佛教或佛法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由一些各大山頭的領導人,各自帶領著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同修行。需要遵守戒律,吃齋念佛,每日有嚴格的作息。而這位從瑞典遠道而來到泰國成為一位僧人的作者,到底在出家的十七年間看到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繼續的這樣修行著?這是一開始這本書帶給月光的疑問,而在書中,作者提
Thumbnail
對於台灣的佛教或佛法的印象是這樣的,就是由一些各大山頭的領導人,各自帶領著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同修行。需要遵守戒律,吃齋念佛,每日有嚴格的作息。而這位從瑞典遠道而來到泰國成為一位僧人的作者,到底在出家的十七年間看到了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繼續的這樣修行著?這是一開始這本書帶給月光的疑問,而在書中,作者提
Thumbnail
這週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我最近閱讀,覺得很棒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在這本書中,瑞典籍的作者比約恩用輕鬆有趣的文筆紀錄了他年輕時放棄跨國企業高薪主管的工作,出家成為泰國僧人,在十七年後選擇還俗,成為冥想導師,以及最終前面絕症的過程。
Thumbnail
這週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我最近閱讀,覺得很棒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在這本書中,瑞典籍的作者比約恩用輕鬆有趣的文筆紀錄了他年輕時放棄跨國企業高薪主管的工作,出家成為泰國僧人,在十七年後選擇還俗,成為冥想導師,以及最終前面絕症的過程。
Thumbnail
我沒料到我看了「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本書,在中後段把我很多的情緒給引發出來。
Thumbnail
我沒料到我看了「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本書,在中後段把我很多的情緒給引發出來。
Thumbnail
猜錯了,這本不是關於宗教的書, 更像是成為僧人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猜錯了,這本不是關於宗教的書, 更像是成為僧人的田野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