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自己當老闆 搞懂創業眉角

2023/1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常在大專院校演講,有機會與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交流。「有人想要創業嗎?」我總是這麼問。因為自己在博士畢業就創業,因而對現在新鮮人的職涯規劃深感好奇。

一問才發現,好幾個同學想在大學畢業後創業。他們對目前職場上的工作興趣缺缺,主要因為起薪低,比起上班,寧可創業。創業不僅工作時間彈性,也不用花太多時間搞人際關係,而且現在自媒體發達,運氣好,說不定就成為下一個蔡阿嘎。

根據2023年《Cheers》與Dcard合作的「00世代職場大調查」,2000年後出生、如今正要踏入職場的新鮮人,畢業後創業、接案、自媒體、打工外送的比率高達六成;只有四成的人考慮為人所用,當個上班族。

創業看似說創就創,然而就我這過來人的經驗看,申請公司、經營公司與經營好公司的難度層級,可是完全不同的。

產業局與創業加速器雖然有多元的課程,讓新鮮人可以學習如何好好經營一間公司,各級單位也有青年創業貸款可以申請,而核貸的基本要求是必須達到線上或實體的創業相關課程時數;但是,有多少創業青年好好修習了課程?課程與產業是兩回事,而又有多少人先了解創業是怎樣一回事,才進而創業的呢?

若還不足夠了解創業就貿然投入,資金又來自青創貸款(貸款是需要償還的),就算後面創業的結果不如預期,還是必須清償債務。這讓不少創業有夢的青年,步入社會後馬上欠了一大筆債。

台灣還算鼓勵青年創業,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加速器提供導師諮詢服務,這些導師通常具有豐富的業界經驗,可以提供不錯的產業建議。然而,就我的創業過程而言,碰到不少導師只是虛有其表,淨說空話,輔導時鮮少有建設性意見,更可怖的是還有導師要求收費,說只要掛其姓名,保證募集資金一點也沒問題。

另一種是產業太新,就新產業來說,一個創立公司兩年的年輕人,可能比市面上任何一個業師都還懂得自己的業態,而新創導師下指導棋,反而讓創業青年無所適從。

政府鼓勵社會新鮮人創業,希望為產業注入新血是美意,但若忽略上面幾種情境與細節,新鮮人可能會因為一次創業失敗而負債多年,這些錯誤其實是可以被避免的。

一般普遍認為,經驗豐富的前輩適合作為業師;但其實新創團隊的創業題目若較新穎,難以用舊的評量標準或既有的商業模式界定,就不是非找前輩不可。

建議產業經驗只有五年,且題目切合者,可以聘請年輕業師輔導新創。畢竟台灣新創企業成立五年後僅有1%存活;存活超過五年者,至少創業產品的設計是正確的。

談到全球的新創風氣,很多人都會想到以色列。許多生活中曾經紅過、或正在紅的產品,都出自於以色列新創之手,包括USB、ICQ、Waze。

Waze是2006年開發的數位地圖,當時iPhone與Android還沒有這種GPS功能,而以色列新創Waze便賣給了Google。

以色列新創奇蹟,除了政府大力扶植,他們國內就有150多間創投公司,當然數量眾多未必是好事,但卻一定能為其選擇標的提供多元性,減緩傳統投資人對流行產業與女性創業家的歧見。

要打造一個真正良好的創業環境,政府和已經成功的創業家與導師,我想都還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23會員
    81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