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從閱讀到生活的改變

2023/12/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除了費曼之外,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在《最高學習法》書中也提及「要發揮最好的輸入成效,一定要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而申克‧艾倫斯在《卡片盒筆記法》書中也建議我們要帶著「輸出」的目標去接觸新資訊,要替自己設下目標。由此可見,帶著「輸出的前提去輸入」是許多學習專家共同的觀點。

 

「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以我自己為例,近期為《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ㄧ書寫書評。在閱讀的初期,就有設定事後要寫書評文章。當我以寫書評的前提開始閱讀時,就可以感受到我的閱讀行為與平常不太相同。首先,我會先設定核心的問題,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找到「讀書所獲得的知識該如何變現?」的答案,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更有目標地閱讀。其次,因為要寫書評,我會從吉塔.威廉斯《如何書寫當代藝術》一書中,所建議的觀察角度來閱讀此書,觀察角度分別為時事性、論述、可讀性、獨創性、完整度、援引舉例等,所以閱讀與觀察的面向變得更廣。最後,延續獨創性的判斷,我會試著找尋近期有無類似主題的書籍,試著比較兩書的差異點。以《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一書來看,我就比較了與《閱讀變現: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幫你最速儲備職場競爭力!》一書之差異。我發現當我「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的時候,我會變得更有目標、更加專注,也會要求自己學得更好。

 

將「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放大至生活層面

若我們將「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的觀點,放大到生活的層面來看,會有什麼不同呢?當我們帶輸出的目的,去看生活中的人、事、物,你會變更加專注於用心在當下,你會發現你生活中的所有層面都會因此改變。以我為例,近期我接受了一個ChatGPT的邀約訪談,主要談對ChatGPT看法及目前如何應用等議題。以往的我,針對這種訪談邀約就是單純受訪,但在這次的訪談過程中,我自已也錄下訪談逐字稿,後續訪談內容也會變成我的文章、甚至是課程的素材之一。

 

不要凡事都「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

有朋友說,我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放鬆,讓生活增加一些樂趣,這樣的目的也需要帶著輸入為前提的方式來閱讀嗎?我認為是不需要的,不需要凡事都「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端看你的目的而言。但若是為了學習,這樣的方式雖然會比較累,但學習成長也會很快。

 

綜合以上,我認為「以輸出的前提去輸入」,可以幫助我們更有目標地學習,可以學得更好。不僅限於閱讀也可以將此概念放大到生活的任何層面,當然也不要走火入魔,凡事都「以輸出為前提輸入」。

38會員
85內容數
描述協助企業規劃策略的二三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