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忠實讀者,大概會發現近期的文章很少直接提到我的眼疾了。但想表達的概念是一樣的,擁有與別人不同的「特徵」要如何適應社會及生存,今天在家線上跨年,我想提的是「工作觀」。
截至35歲的人生,我一共待過5間公司,裸辭過4次,而且我裸辭的是大家擠破頭想進去的交易室投資前台,感覺起來就是很糟糕......周遭親友也困惑,明明是公館大大財金系畢業,也是個認真的好學生,怎麼出社會後這麼叛逆???
因為學校跟社會要求的是不同的,這裡並非只會不會念書,而是指「適應性」
1.靈巧過活:其實呢,懂得怎麼翹課、抄作業的學生,在職場反而混的更好,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省力以及在一定的界線下,極大化自己的利益。
2.建立在團體生活的評價: 在學生時代,如果有些讀書底子又願意用功,其實在考試制度下都還能得到一定的功勳,即便是「獨善其身」也可以,如果是大學分組報告,也能挑自己喜歡的組員完成。 但是在職場大多是團體績效,要學習如何跟豬隊友同事、想躲事情的上司、不願合作的部門共事更是需要智慧。 認真的人反而容易被推事情,或者因別人的擺爛氣得要死,久了也一起擺爛,會做的事也說不會做XD
3.要察言觀色尋找真實目標: 在學生時代的KPI非常明確,考試成績好或比賽得名。但在職場就太複雜了,比方說大老闆希望創新改革,但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各部門未必喜歡。如果接下PM,就要懂得如何做個表面給老闆看,但又不會過度為難各部門的解答。
4.了解遊戲規則已經不同: 我們無法以自己做人處事的道理,要求整個世界配合。這就像進拉斯維加斯,結果說自己不愛賭博; 在半夜說要吃大餐,結果抱怨餐廳沒開一樣
職場也是,與其抱怨「對方怎麼可以這樣?」 不如承認職場就是黑白灰,轉換心情,鞏固勢力,懂得巴結,切割清楚。
最終得到乾脆把重心放在私人生活就好,在不會裁員的公司,做一定程度的付出就好,對職場沒有期待,自然不會受到傷害的結論。
可是,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沒有解答,但至少要學習保護自己
就算是很認真的人,也要跟對老闆,才值得多付出一些,不然很可能淪為工具人。
撇除上述,我裸辭/離職/閃辭的原因其實非常多,主要癥結點在於:我努力做事,但發現老闆也沒打算分我好處,或者是職務跟事前所溝通的有很大差異,無法建立信任關係。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概是因為我珍惜自己的身體,所以對職場的擺爛總是不順眼
社會希望員工努力+穩定工作,但找到合適的工作談何容易? 人生會遇到許多事情總有可能離開職場,回來就貶值了嗎? 如果老闆跟老鳥沒有要分肉給我吃,為何我要忍耐呢?
如果沒有靠山就只能忍氣吞聲了嗎? 身體承擔不住放棄高薪工作就不好嗎?
無法符合社會的期待就不好嗎? 我不這麼覺得
我無法完全脫離社會的期待
我不想擺爛,但也不想受傷,我開始調整自己的付出,避免不必要的落空
即便換工作未必能解決問題,靠著願意做+學經歷,總是能找到工作,新地方新希望囉
我省吃儉用,建立自己的存股護盾,真的有空白期也還撐得住
或許未必是社會的主流,但我覺得存股收入+兼職的類退休生活也是挺好的
只要願意,總是有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