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底學誌】那些來過金門大學建築系的建築藝人_一場令人無奈的個人經歷

2024/01/0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並不是每一個建築演講都值得你聆聽與記得,才華洋溢的建築論述很可能是事後的包裝與潤飾,如果非得要為了建築明星的演講,而給學生們一劑預防針的話,我想應該是:

專注在這場演講帶給你的啟發,並淡化這個個人。

細數在大學時期所聽過的演講,印象深刻的有城鄉所老夏談「金門的跨領域優勢和金廈的網絡與節點」講述金門區域經濟與生活應用的串聯可能性、中原地景建築喻老師談「建築的七盞明燈」將建築空間的界定概念清楚描述、郭中端老師談中都濕地公園「設計做一半,自然生長做一半」、寶寧老師「女性主義回頭檢視建築史的系統性排除」,有許多為建築設計學生拓展不同的價值觀,頗有學習典範之姿,呈現於學生面前。

然而並非每個侃侃而談、登高一呼的建築明星都值得作為學習典範。就先說點無奈的,從老夏開始吧,據今日的規範,他的兩段婚姻都有可能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和學術倫理。就我在學的這五年總有些「建築藝人」來演講,努力的自我明星化。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2014年,王柏仁,獲ADA入圍,《在極小值裏創造最大值》。收實習生後即傳出情緒管理差,差點讓系上本就優秀的學生實習生放棄,後於2020年建築天眼通被匿名揭露情緒管理差、缺乏對勞動者的尊重,側面證實了過去收金大實習生時的傳聞。對於壓榨員工確實落實了「在極小值裡創造最大值」的價值觀,恣意出氣在員工身上的建築人完全不值得學習,要ADA獲獎案例大可以直接參考系上老師。#建築天眼通30179 #建築天眼通30114

raw-image

2016年,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曾任院長,《後戰地金門_之人文與自然資產保育與發展》,2023年6月傳出的景觀MeToo相關案件中,缺乏性平意識,使得其系上同事「許晉誌」兼任教師於任教期間屢次恣意勾肩搭背,惡名昭彰。除未即時保護學生、不受學生信任外,自許晉誌爆出爭議後,始終未有積極作為,甚至於2023年10月風口浪尖上,仍執意邀請許晉誌出席公部門活動擔任要職,未積極保護受害學生而是積極保護自己的子弟兵,忽視性騷擾的不友善環境。非常不可取。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2017年,彭文苑,建築師/負責人,《空間的原點》,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的起點,發言引起世代衝突熱潮,不承認自己的行為帶有純粹惡意,刪炎上文後也將道歉文刪除。或許他只是代表了某個世代的惡意,問題並不只是個人。令人遺憾的是撕裂世代以來,他始終沒有企圖修補這層關係,時至今日他公司的應徵職缺已轉為三年資歷4-8萬,當年薪資也是他自己開3.8-6萬的,所以當年到底嗆甚麼嗆呢?

raw-image

2019年,羅曜辰,入圍ADA,《在旅行中體驗建築的存在感》,也是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的起點,同後面的劉冠宏、郭志宏等都是。受靠北建築匿名控訴性騷擾,除矢口否認外,不斷強調是合意搭肩,用詞不僅缺乏性別意識,還持續用女權不能如何如何來轉移焦點,並不斷要求匿名申訴者對質施加外部壓力,模糊權力不對等的認知,更過分的是既有合意搭肩即代表匿名控訴中的各種試探紅線的行為都是刻意為之且存在,說謊的嘴臉在此時顯露無遺。同時也側面得知該公司曾不發加班費。同期另有文化大學建築系孫姓老師、無有建築負責人劉冠宏、郭志宏建築師等皆為同一批受匿名控訴的人,部分有對簿公堂遭到司法認證。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2013、2020年,王喆,入圍ADA,《之間的白色》,有一次有一個機會進行低薪產業的價值交流,以工會理事的角色代表勞方進行交流,當天王喆告訴我了三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一、員工的產值Y與薪水X相比的關係為Y=3倍X*13個月。
二、建築前輩已經衝建築師公會努力衝撞預算很多次了,你們工會不要亂說沒有努力。
三、我能做的就是建立好內部溝通機制照顧好我的員工。

且不論第一點到底係數合理與否要怎麼吵,我默算了一下我自己當時的產值還真的有超過,他馬上改說認真算就是太計較(他對我說他是故意的)。搬出一堆數據想表達的實際上是「你這個沒經驗的小鬼給我閉嘴,輪不到你大放厥詞」,若要細究我看只會鬧得雙方惱羞。

第二點,衝撞?不查還好,一查才發現當天他根本就在唬爛我。自內政部72.10.20(七二)台內營字第177214號函,調升1%的最低設計費後長達40年沒有任何調動,如果要講其他品項的細節調動那我也沒法佐證,我只想問為什麼會在這種場合對我畫虎爛?還不就是賣弄自己建築明星的招牌,裝腔作勢來騙我嗎?當我不會回去查資料求證?衝撞了什麼,老實說根本就微乎其微,實際上是在玩別的遊戲。

第三點,如果是真的,我確實很想要相信他。工會的存在就並非打擊合法事務所,而是保障弱勢且委屈的血汗設計師。他的反應彷彿工會是他的大敵很莫名其妙。實際上他的公司並不如他說的這麼和諧,後來發現許多他教過的學生和員工都曾表示過不滿。

最終現場張力上升到了不可理喻的狀態,如若不是陳冠帆跟周郁森在當下打圓場,大概也就我無奈離去而以。這種對話方式究竟期望什麼,我不得而知,他可能還以建築明星自居,而無法接受我作為產業工會角色出現在這個場合吧。


最後,我想補充一名建築師:劉獻文。

缺乏專業倫理並致力於自我明星化,發表了許多讓我腦袋打結的論述:

「如果一個競圖標案,我們總金額已經比別人低了,設計是員工做的,最後卻沒有拿到標案,那請問要算誰的?」我微笑告訴他算雇主的。他並不認同。

「勞動契約對雇主有什麼好處?沒有的話我幹嘛要簽?」不僅對於我說的好處一概否認,也變相的否定著勞動契約法、勞動基準法、勞動事件法中法律作為最低標概念,真的很令人惋惜。他其實是有預設立場的,在這種情境的霸王邏輯下,我們之間的交流毫無意義。
事隔兩年,在建改社大會的分享中,他再度以《在制度內反抗的這幾年》為題表達自己的辛苦、觀察與信念。但是我查了半天,發現他就是明星化之後媒體去找他講話,然後以青年建築師身分表述不滿跟參選,這樣就可以叫做反抗了嗎?我看不到反抗在哪欸,不是就吵架嗎?這是很令人感到無奈的。沒有看過他為產業內的性別不平等環境發聲;沒有看到他為產業內基層設計師勞工發聲;沒有看過他指責身邊濫用權勢不對等的同行。漫無目的缺乏論述對公會選舉亂砍亂殺。以前我覺得難得有這種努力反抗的勇者在建築師中努力,查完資料後,我發現並不是這樣,我們並不一樣,這個人只是在利用這一種論述自我明星化,甚至毫無自覺。很抱歉我真的看不出這個人委屈/反抗在哪,只看見「青年」的符號真好用。

相互吹捧、致力貶低他者的建築藝人與建築明星,在事件的揭露下顯得格外討厭。不僅善於透過媒體互相加值、自我明星化,也擅長動用這樣的影響力去貶低他人。這是建築產學界的環境產生的、刻意塑造的莫名權力,有利於不同情境下權力不對等的剝削,這真的非常噁心。更可怕的是,即便整個產業界大家心知肚明,我們卻從未真正的揭開並面對過這個困境,總是由基層以苦難和匿名抱怨告終。業界大佬們像是不知道一樣,始終一片噤默,僅由極少部分的人側面協助,尤以女建築家為多,這又是另一個奇特的現象。

雖然這些事件未必與建築作品的才華有直接相關,但我想仍有除了「設計才華」以外的價值值得大家追尋吧。刻意發布於Q&A中,希望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在邀請演講時能夠順利完滿,大家都能充滿鬥志,滿載而歸。

祝,趨吉避凶(?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