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明道.有無

2024/01/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提綱


外觀形狀區分了功能,
空缺之處正有其作用。


(原11章) 原文/白話

================================

三十輻同一轂,

三十根輻條共同連接一個車輪中心圓木,

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正是由於車輪內部中空,

才有了車子移動的作用。

然埴而為器,

以燒黏土方式製作器具,

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

正是由於器具內部中空,

而有了陶器裝盛的作用。

鑿戶牖,

把房子鑿出門窗,

當其無,有室之用也。

正是由於房間內部中空,

而有了室內居住的作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所以賦形部份產生功能概念,

空缺之處則是用來發揮作用。

================================

輻:車輪的輻條。

轂(ㄍㄨˇ):車輪中心的圓木。

然埴(ㄓˊ):然同「燃」,埴為黏土。

牖(ㄧㄡˇ):窗戶。



詮釋


由於車輪中空的設計更加有利於轉動,構成了車輛的高速移動能力;碗盤杯壼、窯洞房屋亦然,看得見、摸得著的形體部份構成了器具建築的功能概念,正是其名稱的依據由來,而實際發揮作用的則是其中空的部份,用以盛裝食物飲水及提供人們生活起居的空間。其他工具像是刀劍槍棍等,亦是由「無之」的打磨、削去形成了鋒利、尖刺等實際作用,因此工具概念實際上是由有無兩者所共同形成。

本章所舉三例都強調了「當其無」的重要性,意謂「正是因為沒有了什麼,所以才得到了什麼」,反之也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什麼,所以可能失去什麼」,進而引申出「機會成本」的概念。舉例來說,當把時間花費在打工賺錢的同時,便不能去圖書館學習進修;若是處於尚未決定的狀態,卻是同時擁有打工、學習等兩種以上機會;一旦做出抉擇,意味著其他選項亦將同時消失。因此「有而無之、無而有之」的二層思維乃本章的精神所在,不只是看有的部份,缺少什麼亦包含了重要意義。

「有」是現有、看的見的,也是可預見的部份;「無」是未有、看不到的,為不可預見的部份。看到目前所擁有的,反思失去了什麼機會;有些人雖然現在沒有,卻獲得了可能性的想像。莘莘學子看似難以在社會上立足,正是因為什麼都沒有而能有所餘裕往各方向探索學習,其學成後未來的事業成就難以估量;各行各業的達人名匠雖有所成,然其時間精力都已耗費在現有職務上,其未來發展性就被嚴重地局限住了。因此當發覺自己沒有什麼選擇時,往往正因「當其有」而喪失機會,需要透過適當減少所擁有的事物或被佔據的時間來創造可能性。



1會員
20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