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世代的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時,對於書中提到的「壯世代」,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驚人的運動習慣,使我不時驚呼「哇!你的退休生活好棒喔!」、「哇!你的體力怎麼這麼好!」一點也不覺得他們老。


我目前才剛步入第二人生不久,身邊不乏許多五十多歲、六十出頭歲的父母和親戚們,經過這幾年的觀察,我發現他們或許外表真的相比以前有變老的感覺,但內心一點都不老,甚至有越活越「壯」的趨勢。


我將這些壯世代大致分為三類:

  1. 對未來感到平靜,似乎沒什麼任何想法。這類人本身就喜歡隨遇而安,因此儘管即將走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仍舊泰若自然,想說退休就種種花草、含飴弄孫、遊山玩水、或追劇不就得了!也許跟上一個世代的老人差不多,但因為他們的生活型態擁有更多的選擇與想像,因此,仍舊可以活得很「壯朗」。
  2. 對未來感到擔心,那就先未雨綢繆吧。這類人從前就習慣操心許多事物,因此當第三人生的大門即將打開,他們更多的擔心也跟著打開。然而,正因為這樣的特質,反而促成這類人,在各式煩惱來臨前試著去做準備,避免被更多的未知困擾,例如:養成運動習慣、培養個人興趣、參加課程或社團結識朋友等。
  3. 對未來充滿希望,早已蓄勢待發準備享受第三人生。這類人從前就很懂得規劃人生,也有可能從前沒有機會好好體驗人生,因此當第三人生準備來臨時,要嘛就是已經從容地準備出發,早已把往後的生活規劃地十分豐富,要嘛就像一隻被壓抑許久的馬匹,即將衝破圍欄,在肥沃的草地上歡喜奔騰,把多年來想實踐卻沒機會完成的夢想,一一去達成。


無論是哪一類的壯世代,他們都擁有比十年、二十年前就邁入第三人生的人們更多的生活選擇,因此,我想比起形容自己身旁的父母老,我看見更多的是他們「壯」的一面,期待年輕的你好好地去認識自己父母的壯生活,也期待正值第三人生的你,好好地去享受自己美妙的壯世代!

avatar-img
28會員
42內容數
暖暖生活美學/旅遊小記/暖暖社區札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暖暖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一個剛滿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退休究竟與我何關? 三年前的冬天,漫步在校園中,時常感到無力與迷茫。當時的我對未來毫無規劃與想像,只覺前途一片黑暗,宛如冷冽的強風,試圖冰凍我虛空的軀殼......
對一個剛滿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退休究竟與我何關? 三年前的冬天,漫步在校園中,時常感到無力與迷茫。當時的我對未來毫無規劃與想像,只覺前途一片黑暗,宛如冷冽的強風,試圖冰凍我虛空的軀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先聲明,這篇我無意賺人熱淚,因為我在寫這篇的時候,我自己也很難受難過,也很掙扎,但是我還是文思泉湧、手指敲鍵盤敲個不停,我不曉得,也許是使命感、也許是抒情,但我認為,現今這個社會,以下的事情,有必要讓各位知道!不論你是青年世代、或是壯年世代,或是老年世代,都應該知道的那些事情!真的無比重要!
Thumbnail
缺工,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現象,而是全球性的現況。 但因為缺工,企業願意擁抱壯世代人才嗎? 讓我們來探討企業的擔憂,及身為壯世代的你(45歲以上)該如何準備?
Thumbnail
要了解未來消費主力的趨勢,就得從現在的年輕人趨勢看起。未滿 30 歲的年輕世代,在消費習慣上有何特色?新零售模式如何打破線上線下界限,提供全通路體驗?行動支付、智慧販賣機等創新應用又將如何改變零售市場?文章從 2024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擷取趨勢重點,了解 AI 如何引領未來零售業發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雖然是年過八十的高齡老人。不過,在心中,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我並沒有感覺到所謂「老了」的明顯衰退的現象。 慶幸我還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後習慣性地打開手機, 瀏覽國內外的第一手新聞,接著才查一下受到新訊息、有趣的貼文。 不去想, 也絕不提 “自己老了”; 大的成就還在積極追尋中。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先聲明,這篇我無意賺人熱淚,因為我在寫這篇的時候,我自己也很難受難過,也很掙扎,但是我還是文思泉湧、手指敲鍵盤敲個不停,我不曉得,也許是使命感、也許是抒情,但我認為,現今這個社會,以下的事情,有必要讓各位知道!不論你是青年世代、或是壯年世代,或是老年世代,都應該知道的那些事情!真的無比重要!
Thumbnail
缺工,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現象,而是全球性的現況。 但因為缺工,企業願意擁抱壯世代人才嗎? 讓我們來探討企業的擔憂,及身為壯世代的你(45歲以上)該如何準備?
Thumbnail
要了解未來消費主力的趨勢,就得從現在的年輕人趨勢看起。未滿 30 歲的年輕世代,在消費習慣上有何特色?新零售模式如何打破線上線下界限,提供全通路體驗?行動支付、智慧販賣機等創新應用又將如何改變零售市場?文章從 2024 AI Taiwan 未來商務展擷取趨勢重點,了解 AI 如何引領未來零售業發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雖然是年過八十的高齡老人。不過,在心中,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我並沒有感覺到所謂「老了」的明顯衰退的現象。 慶幸我還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後習慣性地打開手機, 瀏覽國內外的第一手新聞,接著才查一下受到新訊息、有趣的貼文。 不去想, 也絕不提 “自己老了”; 大的成就還在積極追尋中。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