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讀書心得(中)——三種自我狀態:兒童、父母、成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兒童自我狀態

你會領悟到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

我們是成人,成年後的很多行為,其實都來自童年。作為小孩子,我們曾經發展一些防衛機制,避開各種危險或回應各種情況:
爸爸生氣了!我道歉。
媽媽不肯買玩具,我發脾氣!

長大後的我們,遇上相似的情境,我們的腦袋想也不用想,便會進入兒童狀態,作出慣性的反應。

父母自我狀態

當我們處於父母狀態,我們的行為就像父母一樣。別忘了,父母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人……我們童年的生活受到父母的言行舉止形塑,因此我們一輩子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我們會不自覺複製父母的行為,因為在小時候,父母就是我們第一個學習的對象。處於父母狀態,基本上會一直批評和教育別人,畢竟這是父母的角色。

特別的是,故事中的蛤蟆,他的父母是「挑剔型父母」,但蛤蟆對他人一點都不挑剔,也從不批評他人。蛤蟆很疑惑,他真的會處於父母狀態嗎?

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發現自己的父母狀態,是對自己發揮作用。換句話說,他內心的批評和挑剔,都針對自己。我看到這裏,有點傷心,根據蒼鷺的解說,一直被批評和挑剔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在內心一直批評和挑剔自己,為了懲罰自己,甚至會出現自殘的行為。孩子為甚麼界手?孩子長大後為甚麼總是悲傷,無法好好過日子?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題外話,我想起曾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我們現在對孩子說的話,將會是孩子一輩子在心裏對他自己說的話。」

成人自我狀態

處於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能立刻派上用場,不會被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或是被童年的感覺淹沒。

根據蒼鷺的話,成人狀態可說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在成人狀態中,我們才可能學習到新的東西,我們才可能客觀地了解自己。

不過,這狀態是最難做到的,因為處於兒童或父母狀態,我們不用思考,只需要直接反應。只有在成人狀態,我們要刻意努力去思考和調整自己的言行。

了解自己的工具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蛤蟆的選擇

瞭解兒童、父母、成人三個狀態後,蛤蟆來到十字路口。蒼鷺引導他去思考,面對自己的困境,他應該繼續處於兒童狀態,責怪他人令自己不開心嗎?還是應該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起責任,進入成人狀態?

蛤蟆選擇了哪個狀態呢?他思考了3個chapters,又學習了「心理地位」和「心理遊戲」兩個概念,才作出選擇。

待續,下一篇繼續分享=)

內容總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5
/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5/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契訶夫有一篇短篇小說〈小玩笑〉A joke。 主人翁哄Nadia一起坐小雪橇滑雪坡,Nadia非常害怕,但還是同意了。當他們一起高速滑下雪坡時,當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時,當Nadia恐懼到不得了時,主人翁低聲說:Nadia, I love you!
整間屋子劇烈搖晃,被龍捲風托起到風尖上,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在屋裏的Dorothy起初害怕,後來慢慢平靜下來,還爬到自己的床上,睡着了。 身處龍捲風當中,Dorothy居然睡着了。這個情節想告訴我們甚麼?
我喜歡看育兒相關的文章,但閱讀的範圍大多是台灣或日本的作家,較少香港的育兒文章,有些經驗始終隔一層。而翻開《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讀了幾篇母女相處的故事,便覺得行雲流水地好看,而且發生的場景都在香港。 一邊讀,一邊覺得在如此世道,作者真是一位能堅守自己價值觀,而且總是認真思考的好媽媽啊。
《進擊的巨人》大結局中,有一幕我很喜歡。米卡莎砍掉艾連的腦袋後,一臉平靜地抱着艾連的頭回去找阿爾敏。在路上,始祖尤米爾現身,米卡莎跟她說了一番話。 米卡莎:原來是妳啊,一直在窺探我腦袋裡的人。我覺得妳那份愛情是個漫長的惡夢,被奪走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但就算如此,正因為有妳產下的生命,才有現在的我。
Disturbing,線上Cambridge Dictionary解作making you feel worried or upset,讀這本小說的感受確實非常不愉悅,因為全書都是第一人稱,完完全全代入主角——即犯人——雷普利的視角,也就是說,全書只有雷普利的經歷和感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5/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契訶夫有一篇短篇小說〈小玩笑〉A joke。 主人翁哄Nadia一起坐小雪橇滑雪坡,Nadia非常害怕,但還是同意了。當他們一起高速滑下雪坡時,當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時,當Nadia恐懼到不得了時,主人翁低聲說:Nadia, I love you!
整間屋子劇烈搖晃,被龍捲風托起到風尖上,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在屋裏的Dorothy起初害怕,後來慢慢平靜下來,還爬到自己的床上,睡着了。 身處龍捲風當中,Dorothy居然睡着了。這個情節想告訴我們甚麼?
我喜歡看育兒相關的文章,但閱讀的範圍大多是台灣或日本的作家,較少香港的育兒文章,有些經驗始終隔一層。而翻開《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讀了幾篇母女相處的故事,便覺得行雲流水地好看,而且發生的場景都在香港。 一邊讀,一邊覺得在如此世道,作者真是一位能堅守自己價值觀,而且總是認真思考的好媽媽啊。
《進擊的巨人》大結局中,有一幕我很喜歡。米卡莎砍掉艾連的腦袋後,一臉平靜地抱着艾連的頭回去找阿爾敏。在路上,始祖尤米爾現身,米卡莎跟她說了一番話。 米卡莎:原來是妳啊,一直在窺探我腦袋裡的人。我覺得妳那份愛情是個漫長的惡夢,被奪走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但就算如此,正因為有妳產下的生命,才有現在的我。
Disturbing,線上Cambridge Dictionary解作making you feel worried or upset,讀這本小說的感受確實非常不愉悅,因為全書都是第一人稱,完完全全代入主角——即犯人——雷普利的視角,也就是說,全書只有雷普利的經歷和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這本書在近幾個月很紅 引起了許多人討論 書中提到了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成人及父母 我們要如何分析自己處於哪個狀態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這本書在近幾個月很紅 引起了許多人討論 書中提到了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成人及父母 我們要如何分析自己處於哪個狀態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