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殆盡的人:沒幹勁、無法努力、不想去公司!我該怎麼辦?救治超過10,000名職場人的產業名醫親授,恢復元氣、重燃幹勁的必勝心法!
二○二二年一月最新發表的「ICD-11」(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將「燃燒殆盡症候群」列入其中。
這裡的燃燒殆盡症候群並不是病名,而是「影響健康狀態的因素」之一,歸類於「僱傭與失業問題」類別。燃燒殆盡症候群若是因「管理失當的職場所衍生的壓力」而發生,會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燃燒殆盡症候群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種類:
火種、薪柴、環境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無法燃燒。
所謂的「火種」,就是努力的理由與目標。
為了不讓自己的努力走向燃燒殆盡,取得以上四個要素的平衡點是很重要的,將其串連成一句話來說就是:在不被①慾望與④恐懼壓倒的情況下,建立起自己的②理想與③信念。
所謂的薪柴,就是指為了保持火勢所需要的手法以及對於速度的分配。
找出自己區分「想做的事」、「該做的事」以及「不該做的事」的標準。
改變人生的三個方法
燃燒殆盡症候群若是因「管理失當的職場所衍生的壓力」而發生,會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我想對於大多數上班族而言,這應該是個常見的現象,尤其是《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中提到的五大類狗屁工作:
此書提到燃燒殆盡症候群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種類:
並將燃燒要素區分為:
但解決方案對於無產階級大概幫助有限,《我在底層的生活》書中寫到:
並不貧窮的人很難理解那其實是一種極度痛苦的狀況:午餐可能只有一包多力多滋,所以早在下班之前就已經餓得快要暈倒;所謂的「家」就是一輛可以窩著睡覺的廂型車;即使生病或受傷,還是得咬緊牙關「用工作撐過去」,因為根本沒有生病津貼或健康保險,而只要一天沒有薪水,就意味著隔天連幾塊錢的伙食費都付不出來。這些經驗根本不能被歸類為「過得下去」,而是一種經年遭到剝削、受到無情懲罰的生活方式。—《我在底層的生活》
其實在《重啟人生》國外書評也看到,這些書籍的受眾目標並非底層階級,但對於現在M型社會,中產階級往底層階級移動,如今年提高最低工資,就像海平面上升,浮在海面的感覺往上了,但已在海平面之上的卻有滅頂的危機,最低工資的調漲,勢必會反應在底層工作所提供的服務與物價上。
在企業壽命漸短的現在,外包與降低成本實際上就是將「人力資源」視為「資源」而非「人力」,在量化的報表上人成了百分比,對免洗筷而言,誰理會是否燃燒殆盡?用壞了就換一雙。
能讓人更有價值的方式在於減少人口紅利,人口紅利說白了就了繁殖一堆廉價的勞動力,以促進經濟社會運轉,滿足少數人的利益,如果工作需求大於人力資源,人不害怕無法生活,那麼燃燒殆盡症候群應該大部分會消失。
再者,從根本而言,為何人生一定非得燃燒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