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已經躺在我的書庫裡面半年了吧,聽過很多人推薦過這本書,作者是葛瑞格·麥基昂,這是一本在說專注、取捨相關的書,有一點類似斷捨離,在生活中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們去處理,在這些事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其餘大部分都是消耗我們精神的瑣事,而這本書教導我們分辨身邊是要事還是瑣事,把精力專注在要事上面,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有點類似極簡生活,把斷捨離的概念應用到生活處世之中,知道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必要的,並只會專注再這些要事上面,瑣事就不管了,工作、生活都受用這個技巧,專準主義的核心就是選擇、分辨、取捨鎖組成。
選擇:個人的選擇,自己選出要做的事
分辨:任何事都是干擾,只有少數幾項特別有價值,我們要能夠從中找出來
取捨:意識到我們不能全部都要,要有這個觀念『取捨』才能發揮作用
專準主義者有自己的一套評估方法,為了能夠在最重要的一、二件事情上專注,他們會更仔細的探索每一個選項,然後從中選出自己能發揮最高貢獻的選項。
如果你不管自己的生活排序、優先順序,別人就會代勞,許多人懶得思考,別人說什麼就照單接收,或是為了維持社群關係,對於別人的請求或邀約,不假思索地就先答應下來,對於自己的時間不當一回事,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對於自己的時間一點掌控性都沒有,連一點點思考的時間也被他人剝奪去,專準主義者對於自己的時間管控得很好,他們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優先排出自己重要的事,對於無關的邀約,他們會明確的說不,他們知道必須專注在一件事上才能夠做好,要做的事越多,精力只會被分散,而且也不一定每件事都是相同重要,書裡有一個概念重複出現了幾次,就是:如果你不自己決定,別人就會幫你決定。現在想起來以前我就是那種別人說什麼我都好,有可能是我自己怕做決定所以就不加思考先答應,也可能是我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別人說什麼我都OK,有時候工作累了,對於朋友的邀約拒絕怕傷感情,即使自己真的很不想參加也只能答應,日子長久下來對我心裡也造成一些壓力,赴約感覺不是放鬆而是另一項工作,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開始拒絕一些與朋友的活動,有些人會因為拒絕個幾次就再也不找,但還是有一些會繼續邀約,我倒覺得這種偶爾聚一下的感覺比較適合我,頻繁的邀約讓人備感壓力。
一般人遇到困難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直接放棄,認為自己做再多努力都無濟於事,就是『習得性無助』,第二種是做更多努力,他們認為自己要接受全部的事情,遇到挫折付出更多努力,但努力不見得產生更多成果,根據冪次法則,努力跟結果並非是線性關係,某種努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專準主義者會探索更多選項幫助自己找到對的努力方向,不願意放棄任何選項的人會因為兼顧太多而造成自己無法達成目標,有時候為了多做一件事花了更多精力,以為可以兩者兼顧,往往會造成其中一邊沒過好,這種例子也在企業上看得到,公司的價值觀如果簡單明確,決策時照著價值觀去行動,就不會出現混亂,如果公司聲稱股東、員工、客戶都很重要,在關鍵時刻就很難去做取捨,書中提到1982年嬌生集團千面人事件,居家常備藥『泰諾』被人下毒,造成數十人死亡,嬌生集團的準則很明確,消費者第一,股東最後,馬上宣布把市面上通路的產品下架,當時產品市值一億美元,雖然經濟上損失很大,但這很符合他們消費者第一的信念,公司高層迅速做出決策,也讓消費者對他們產生信賴感,一般人會問自己:我該如何兩者兼顧,專準主義者會問自己:我想要哪一個。
取捨
放棄一些選項令人難受,一般來說我們對於朋友、上司、同事、家人的一些請求很難拒絕,因為人性就是偏向社群動物,我們會希望自己跟社群的關係良好,所以怕拒絕了會破壞彼此的關係,但是有時候請求一多,我們很難顧好所有的事情,如果覺得所有的事都很重要,那就會顧此失彼或是全部的事情都做不完,而且做出越多選擇,因為腦力有限人會陷入決策疲勞,會做出差勁的決策判斷,網路發達也讓我們接受資訊過量,壓力增加,所以我們必須透過取捨把不必要的事情捨棄,才能夠有足夠的專注力去面對真正重要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是受到別人的影響,大家都這樣做所以我就跟著去做,心中的標準要清楚明確,如果不是明確的YES,就是該拒絕的事情,對於自己如果沒有特別要求的話,很容易被一堆爛事所包圍,身邊也一堆自己不是特別有感情的物品,當然就算已經分辨出哪些是不必要的事物之後,也沒辦法馬上就處理掉,不妨想想如果這項物品或是機會現在不是你所擁有的,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去擁有它,如果願意花出很大的代價的話那可能就是你真的很喜歡,這樣就可以留下,不然其實丟了也沒差,也可以反過來想,平常我們想要的太多了,現在如果要你排除一件事,你想要哪一件事消失,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做的事。
前面說了專準主義者會探索選項、分辨瑣事要事、做出取捨,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執行,像是我們都知道要瘦身該做哪一些事,但大多數人還是沒辦法做到,因為想法跟執行中間還有許多障礙,我們初期可以靠著自律、紀律去排除,但紀律是有限度的,我們的意志被消磨後會使人偏往輕鬆的方向前進,習慣是移除障礙的有力工具,早點開始從小地方著手,建立一套習慣,養成習慣之後就讓習慣取代紀律,身體自然會做出行動,習慣要改正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們得一邊培養好習慣一邊排除舊有壞習慣,簡單來說列出目標並找出中間的阻礙,看看這些阻礙有沒有那種一但移除可以順帶解決更多小阻礙的,然後就決定先解決這一樣就可以了,慢慢一步步的把阻礙都移除掉,執行自然就會比較輕鬆了,不過想要改變通常都伴隨者巨大的犧牲,以前喜歡的東西、習慣可能是不良的,這時候要取代掉就會非常辛苦,反過來說只要能夠用優良習慣取代掉舊有習慣,那就很容易持續下去。
以前雖然讀過斷捨離,重點比較放在物品上面,極簡主義也是少量的概念,但感覺比較偏向自律、低慾望,這本書讓我感覺像是在某些選擇上追求極致,向書裡有說『與成功有約』作者到史蒂夫·柯維與女兒出遊,途中遇到許久不見得朋友,面對朋友的晚餐邀約他婉拒了,因為這一天他已經決定是屬於父女的相處時光,就像這個例子,專準主義者選出了對他重要的事情,他就會專注地去執行,中途其他選項雖然聽起來也很吸引人,但吸引不了他,因為那些選項跟原本的目標不太相干,現在選項很多,人性會使我們全都想要,但我們練習思考、探索、分辨,告訴自己所有的選項當中只能選一個,在這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比分散自己所有時間精力在全部的選項上面更容易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