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試煉與祝福—《蒼鷺與少年》觀影心得

2024/01/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電影《蒼鷺與少年》被視為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最終作品,因為最終,想必會是圓滿的句點,故而讓人特別期待。觀影之後,果然又再次被大師療癒了,大師的定義之一就是品質保證。

    自己最喜愛宮崎駿電影的地方,是他非常擅長以兒童或少年視角,來講述關於成長的故事,觀影後經常感動不已,感覺每個細胞都被注入滿滿的力量。我想,可能這樣的敘事模式與主題,無形間療癒了我心裡那個受傷的小孩吧,隨著電影主角的成長領悟,心底那個孩子也跟著慢慢成熟,許多原本困擾的生命課題,也在想法成熟之後,隱褪消失,或轉化成為前行的力量了。

    而在《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裡,引領作者邁向成長的重要媒介,我認為是「火」。惡火吞噬一切,將少年逼到崩潰邊緣,接著蒼鷺煽動於外,個人的好奇渴望召喚於內,於是少年一步步接近神秘高塔,終於踏上成長之路。

    在進入高塔後的奇幻旅程裡,他遇見葬身火海的母親分身—火美,少年親眼見證—火從毀滅者轉化成為救贖者。於是克服恐懼的心魔,長出面對生活的勇氣,最終帶著智慧重回現實世界。火,可以說是貫串電影首尾,引領主角轉化與超越的重要媒介。因而以下便以「火」為主題,來分析這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1.為何由「火」來啟動故事?

  故事的開始,是吞噬一切的大火,大火燒掉了主角真人原有的生活秩序,也奪走與他關係最親密的母親,災難來的如此突然,曾經依附的世界瞬間崩塌,大火,對此時的真人而言,是無情的詛咒。

  大師為何選擇以火來作為故事的起點?

我認為首先是「火的災難性能使觀影者共情」。水火無情,瞬間吞噬一切的事件,透過新聞經常性地出現在我們眼前,經過不斷地複習,早已為我們植入「火就是災難」的可怕記憶。因此,當大火燒毀真人家的畫面一出現,觀影者便能立即對真人失去一切的恐懼感同身受。

  此外,「火也預告了在災難的試煉下,找到重生的希望」。在西方神話裡,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火光照耀大地,人類於是不再穴居於一隅,開啟文明的篇章,卻也惹怒天神宙斯,神於是讓火,轉變成為毀天滅地的災難。故而火之為物,既隱含毀滅與災難,也象徵光明與希望。故事雖始於火的災難性,卻也預告,火,也可能成為讓主角世界重見光明的契機。

 

2.業火的試煉有哪些?

  奪走真人一切的惡火,是真人無法逃避的業火,被迫面對試煉的真人,需要超越與轉化的成長課題又有哪些?

我認為其一是「如何面對與調適被迫中斷的親密關係」。非自願性地終止親密關係,會讓人間轉瞬成地獄,被拋下的強烈孤單感受,使人對一切不再信任,不再有安全感。失去母親的真人,恐懼、慌亂、憤怒、無力…各種伴隨而生的負面情緒,不言可喻,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是真人的第一項課題。

  其二是「必須快速接受並適應新生活的壓力」。遭遇無常劇變後的真人,來到新環境,此刻的他需要立即適應的新關係有:取代母親的阿姨、家中數不清的陌生奴僕、新同學…。一切都是新的,但對於尚未準備好的真人來說,新世界的一切並非希望的象徵,而是適應不良的壓力,沉沉地壓在真人肩頭。

    在這段情境的表現上,最觸動我的一幕,便是阿姨在介紹新家環境後,帶真人到新房間,要他稍作休息,當門關上,世界只剩真人獨自一人時,鏡頭帶到:真人垂下肩膀,嘆口大氣,跌坐在床上,與此畫面幾乎同步出現的是我的眼淚,我共感了真人此刻的頹然無力的心情,也極度心疼孤單面對生活試煉的少年。

 

3.唯有絕處,才能逢生

    面對業火試煉的真人,我們可以觀察到他的情緒經歷了一些轉折與變化:初到新家時,雖然抗拒,卻發現自己既無處可去,也改變不了什麼,此時的他是沮喪頹然無力的;一段時間後,動彈不得的低落逐漸變化為憤怒,他在心裡定是大聲疾呼著:「為什麼命運對我如此殘忍?為什麼我一定要接受這一切?眼前的世界沒一樣我喜歡的,我不想要,我不想要…」

    由低落到憤怒的情緒變化,從原本溫和的他和同學打架的行為,便可感受到。但這些憤怒源於看不見的無常,無常要如何報復?沒有對象、沒有著力點,或許自我傷害吧,此刻,自我傷害,成了他僅存的自主:只有傷害自己才能宣示生命的主控權還在自己手上,以此向無常示威;也只有傷害自己,透過激烈的手段,才能發洩此刻巨大的憤怒,所以,沒什麼比拿石頭砸向自己更能展現當下的憤恨與壯烈了。

    或許有人會對真人拿石頭砸傷自己的情節微微皺眉,但我想,唯有如此激烈的方式,才能表現真人此刻內在風暴的猛烈,也才能啟動「絕處逢生」的連鎖效應,也就是唯有在攸關生命的傷害威脅出現後,才會啟動了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機制。唯有絕境,生命才會迫切需要尋找出口,面對眼前的威脅,不是超越,就是毀滅,於是,才會有後續奇幻世界裡的冒險與成長…

   

葬身火海的母親,在另一個世界化身為少年的拯救者,象徵火的雙面隱喻

葬身火海的母親,在另一個世界化身為少年的拯救者,象徵火的雙面隱喻



4.火的救贖與希望

  真人進入高塔後,開啟了一連串冒險與考驗,在這個奇幻世界裡,他遇見了母親年輕時的分身──火美。此時最讓人驚訝的是母親在另一個世界的姓名,居然是「火美」!亡於火者卻以「火之美」的名字來讚頌火,這種衝突對比引發觀影者的思考。而且另一世界的火美,多次運用自己強大的力量,拯救瀕於危難的真人,這樣的安排與設計讓我們與真人都理解到:原來火並非只有毀滅的力量,它同時包含救贖的可能,兩者的力量都極為強大。

  此外,在這個奇幻世界裡,火美除了拯救真人,也拯救代表新生的哇拉哇拉。這讓我聯想起在原始部落中,會使用火耕法,先讓大火燒毀原有的樹林,讓土地得到富含營養的草木灰,以孕育下一批新生的農作。火美對哇拉哇拉的保護,不正展現出與滅亡相對的重生嗎?原來火,也能為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而在奇幻世界裡與火美的短暫相處、並肩作戰,也慰藉了真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當愛開始流動,奇蹟便會發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危難關頭,真人一次又一次奇蹟式地與死亡擦肩而過,而我認為最動人的奇蹟,發生在真人與夏子阿姨的和解,從現實世界裡的抗拒,到真正認可阿姨而喊出「媽」,誰說這不是愛的奇蹟?私心認為這一幕可以說整部影片的高潮,震動著觀影者的心,此刻,又是一個淚崩的瞬間,因為愛的力量。

  而當眾人在時光之廊的門口,要回到現實世界時,真人忽然想到:如果媽媽回去,一樣會亡於火災而阻止火美,但火美說:「我要回去生下你啊,你忘了嗎?我不怕火。」我想真人在那一刻才真正領悟了:「吞噬他的從來都不是火,而是他對火的恐懼。」

  在冒險旅途的真人,因為火美,對火有了新的定義,克服了對火的憤怒與恐懼,這樣因為重新詮釋而得到轉化與超越的結果,也符合認知心理學大師亞伯‧艾里斯(Albert Ellis, Ph.D)的「驗證ABC理論」:

事件(Affairs) X信念(Belief )=結果(Consequence)

    亦即一件事情會對人造成影響與結果,不在於「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如何看待」的信念。真人對火的信念,因為火美而改寫,火從詛咒轉為祝福,而能改寫信念的智慧,正是少年這趟旅程,所收穫最珍貴的「成年禮」。

 

結語──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帶著新信念回到現實世界的少年,生活依舊是原來那個讓自己厭惡的新生活,但從他回歸之後抖擻的眼神、俐落地整理包袱準備前往東京,可以明顯感受到:真人已不是那個沮喪無助,只能傷害自己的孩子,而是對未知的未來,能帶著滿滿勇氣前去探索的「真」大「人」了。

    這部電影,據說是宮崎駿受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啟發而誕生。「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個靈魂拷問,也讓千千萬萬的觀影者反思。觀影後的我想回應大師的是:我願像真人一樣,活出「以愛為信念,療癒舊傷、開創未來,無所畏懼」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