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讀書|家是個張力場 之 勞動父母的家庭帳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期參加了「家庭經驗敘說工作坊」,引導人是「家是個張力場」一書的作者群之一。


因著這樣的機緣,也買了這本書來閱讀,透過自身敘說家庭的經驗,參照著書中文本,試圖更貼近家的樣貌,也對於敘說多一些的理解。


我打算每回讀一章,就這些內容做點書寫,也做為自己的累積和記錄。


第三章:勞動父母的家庭帳本:兩個女兒的共振參看


在這一章節中,由兩位作者描述著家中算帳本以及其他的經驗。從他們的經驗,也使我想起自家的回憶。


母親是客家人,一如人們對客家人「勤儉持家」的認識那樣,自小,她總是省吃儉用地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她除了要賺錢養家、管教我們外,還有做不完的家事,因為父親並不常在家。即便在家了,也甚少幫忙家務,小時候的印象,父親要不就是在電視機前看京劇,要不就是書桌前寫字,有時候則是躺在床上休息。


小時候,我很怕母親,因為只要成績差、功課不認真寫、和妹妹起衝突,我總是被修理,被修理的時候,如果父親在家,他會出來護著我,如果是因為功課的關係,父親也比母親更有耐心教我。因此,小時候的我,更靠近父親一些。


青春期時,父母分開了,父親經常會來找我訴苦。也不知為什麼,那個年紀的自己,實在不想一再地聽父親說著一遍又一遍相似的話語,覺得厭煩,或許,我連自己因為家變而產生的衝擊都還來不及好好消化、處理,又怎麼有空間容納他的苦吧?


關於家的帳本,記憶中,大約是國小,有一回母親在炒菜,蛋沒了,要我找客廳的父親要錢去買蛋,我去了,但父親不肯給,我回頭跟母親說,她要我再去要,跟父親求了老半天,感覺他似乎看京劇被我打斷了,有些不耐煩,然而不論怎樣求,他就是不肯給錢,當下,我感到受傷,不就是買蛋的錢嗎?為什麼父親那麼小氣不肯給?後來還是母親怒氣衝衝地掏了她錢包的錢給我去買蛋。雖然順利買蛋了,但是,當年的自己,因為父親的舉動,讓我感覺京劇還比自己重要。


小時候,也常看母親不斷向父親要錢,說父親給得太少,不夠家用,然而父親似乎也不願意多給。他們兩個人時常為錢吵架,但我不知道的是,原來他們的吵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糾纏在一起,在一幕幕吵架的畫面中,也曾看過母親氣得拿刀衝到廁所鬧自殺,父親的手被夾在門上,為了阻止母親。那時的我,充滿驚恐,很害怕爸爸的手被夾斷,也害怕媽媽就這樣沒了⋯⋯。


因為養家不易,母親為了省錢,去學了縫糿,小時候總會為我和妹妹做衣服,拉錬壞了、要縫名牌、要改長褲管⋯⋯通通都是她一手包辦。洗澡時,我和妹妹一起洗,浴缸放了水,兩個人下去泡澡,之後那缸水還會換父母洗,再剩下的水,母親拿來洗廁所、沖馬桶⋯⋯;家電壞了,父親不在,也是母親自己修,我記得有一次她拿老虎鉗,要剪某條線,鉗子才剛落下,突然ㄆㄚ的一聲,一陣閃光冒著白煙,下一秒,焦味充斥在家中,母親嚇壞了,我也嚇壞了,當下慶幸,還好她沒事⋯⋯。不只如此,早餐要喝豆漿,母親會讓我拿茶壺去裝,調味罐用完了,母親會倒水進去沖一沖再倒入正在煮的飯菜中⋯⋯,總之,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在每個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能看到她想辦法省錢的身影,然而,如果是我們要買書來看,她總是答應,很少省這筆錢。


還記得,在家庭敘說的工作坊中,我以母親的角色訴說一生時,除了更加感受她心中的種種情感外,也透過其他夥伴的分享,看到時代變遷下,家庭又是如何受到其中的影響;讀著「勞動父母的家庭帳本:兩個女兒的共振參看」一文,也同樣看見我們身處的社會、經濟等脈絡,是如何影響家中的每一位成員。


那是一種很複雜的狀態,有個人的情感面,也有社會脈絡的那一面,還有關係之間的各種變化⋯⋯,這些的交疊,使我一時之間竟也難以用文字捕捉清楚是什麼。只是,我感受到如果以孩子的視角看待父母時,他們會被框架在角色中,如果我稍稍挪動視角,則會看到他們身為「人」,有哪些情感,有哪些欲望,以及他們又是如何在當下的環境中,用自己的力氣,努力存活下來。


我感覺,讀文本或聽他人生命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透過他人敘說,也會回扣自身經驗,當許多人的敘說,則會看見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脈絡。像我的父親和母親,他們出生時,是民國三十、四十年代,那時約莫是國民黨由大陸退守到台灣的時候;到了民國六十、七十年代,則是我和妹妹們相繼誕生的時候,中間這數十年,台灣社會由農業走向工業,也歷經中美斷交,以及台灣經濟開始要起飛的時候,後續則有台商到大陸發展、台商回台灣⋯⋯等歷程,每個時候,看起來好像都不關自己的事,卻又踏踏實實地牽動了在此生存的每一個人。


這些,大概是我讀著這一章節,以及在工作坊之後的所思、所想,生命中的各種樣貌,也因此多變而豐厚。


我試圖將這些思緒留存為文字,也是為了在未來時候,對敘說若有更多體會時,可以回頭再看這些文字,或許那時,我還可以再依著那時的理解與體會,對現在所留下的文字,再進行增、減或修改,我是這樣的心情書寫的。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自2019年開始教學後,從本來想以敘事角度來說故事、做自我覺察的課程,卻意外地往Satir(薩提爾)的方向走。2022年,我們一起共讀了「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薩提爾的縱深對話」。於此同時,同學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練習,因此,我們開始一週一練習,一起學會冰山理論的對話練習,本篇文為記錄此學習過程筆記。
你喜歡自己嗎?喜歡自己的哪些地方呢? 大多數的人對於要說出喜歡自己的地方,都感覺有些難度,第一時間會愣在那裡思考,很多時候,好不容易,終於擠出了一個,可是,當我反問大家,如果要列出自己的缺點,你的速度有多快時⋯⋯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訪問起你童年的記憶,你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每個人的童年都很不一樣,但每個人的童年又似乎大同小異。因為在生命第一個七的階段裡,我們都少不了照顧者,才能一路平安長大,只是,不同照顧者的身影,卻也無形地形塑了生命裡最重要的第一個階段。 關於你0-7歲的童年,有哪些故事呢?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自2019年開始教學後,從本來想以敘事角度來說故事、做自我覺察的課程,卻意外地往Satir(薩提爾)的方向走。2022年,我們一起共讀了「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薩提爾的縱深對話」。於此同時,同學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練習,因此,我們開始一週一練習,一起學會冰山理論的對話練習,本篇文為記錄此學習過程筆記。
你喜歡自己嗎?喜歡自己的哪些地方呢? 大多數的人對於要說出喜歡自己的地方,都感覺有些難度,第一時間會愣在那裡思考,很多時候,好不容易,終於擠出了一個,可是,當我反問大家,如果要列出自己的缺點,你的速度有多快時⋯⋯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訪問起你童年的記憶,你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每個人的童年都很不一樣,但每個人的童年又似乎大同小異。因為在生命第一個七的階段裡,我們都少不了照顧者,才能一路平安長大,只是,不同照顧者的身影,卻也無形地形塑了生命裡最重要的第一個階段。 關於你0-7歲的童年,有哪些故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推薦這本溫暖又動人的作品——《再見的練習》!林小杯原本以繪本創作者的身份為人熟知,但沒想到她不僅會畫,還會寫,而且寫得如此感人、如此細膩、如此暖心。    這本書改編自作者林小杯的真實經驗,透過一段關於狗與人的分離與重逢的故事,探討了當我們所愛的事物或人突然離去,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再見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包括自我照顧, 家庭角色和應對親子困境的指南。作者張楊是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建議放下理想,讓自己成為家庭C E O。
Thumbnail
家中陳設的物品以及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除了介紹,也著重在承載的經歷和記憶。未來搬家時應該記錄這些角落,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留住。
Thumbnail
致鬱系(イヤミス)是由評論家霜月蒼於二○○七年提出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指的是那些讀完後讓人心情沮喪、餘味不佳的作品,其主題通常圍繞在人內心的陰暗面。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致富心態不像某些艱澀難懂的投資理財書籍,作者藉由分享許多理財的故事,傳授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首先作者在寫給小孩的信中提到,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努力工作的結果,相同的也不是所有貧困都是因為懶惰,這代表有些成功人士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運氣,因此好運可以讓你成功,而風險則可能讓你從天堂瞬間掉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推薦這本溫暖又動人的作品——《再見的練習》!林小杯原本以繪本創作者的身份為人熟知,但沒想到她不僅會畫,還會寫,而且寫得如此感人、如此細膩、如此暖心。    這本書改編自作者林小杯的真實經驗,透過一段關於狗與人的分離與重逢的故事,探討了當我們所愛的事物或人突然離去,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再見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包括自我照顧, 家庭角色和應對親子困境的指南。作者張楊是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建議放下理想,讓自己成為家庭C E O。
Thumbnail
家中陳設的物品以及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除了介紹,也著重在承載的經歷和記憶。未來搬家時應該記錄這些角落,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留住。
Thumbnail
致鬱系(イヤミス)是由評論家霜月蒼於二○○七年提出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指的是那些讀完後讓人心情沮喪、餘味不佳的作品,其主題通常圍繞在人內心的陰暗面。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致富心態不像某些艱澀難懂的投資理財書籍,作者藉由分享許多理財的故事,傳授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首先作者在寫給小孩的信中提到,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努力工作的結果,相同的也不是所有貧困都是因為懶惰,這代表有些成功人士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運氣,因此好運可以讓你成功,而風險則可能讓你從天堂瞬間掉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