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胖的標籤!透過運動克服心魔並建立自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身形就是屬於胖的那種

可能也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所以我以為我很習慣也接受自己的胖

是到近兩年才意識到

胖在潛意識中帶給我對長相的不自信以及負面的自我認知

一個負面認知的案例是:

以前只要我在的電梯遇到滿載而逼逼叫時,即便我不是最後一個進來的人,我都會下意識地擔心「其他乘客會不會在心裡認為是我造成的」。

這種無謂的猜想其實正源自於對自己身材的不自信,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我在看到志祺七七分享他從小到大都因為胖而對自己的長相沒自信時,覺得心有戚戚焉

不過雖然我從小就胖,也因此對自己長相沒自信,但我算蠻幸運,在我成長過程中,沒遇到太多針對身材的歧視或嘲笑。

唯一一個有印象的是在我國中上課時,老師介紹中洋脊的時候,跟大家說中洋脊就像是人的脊椎一樣矗立在大海中央,你們可以伸手往後摸自己的脊椎感受一下。當時的我很聽話的照做了,結果老師轉頭對著坐在講桌旁的我

不用摸了,你摸不到你的脊椎

已經忘記當初聽到這句話是什麼反應了,但我猜應該是尷尬到不行吧😛


偏胖的身形一路維持到 2021 年有了轉變的契機。

當時因疫情而封城,我變得極少出門,在沒控制飲食的情況下,體重直線上升。記得某天照鏡子時,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好胖,才開始決定要運動瘦身,也從那開始維持了近三年的運動習慣。

封城雖然讓我少了一些出門運動的機會,但也因為在家工作的關係,省了很多通勤時間,讓我在下班之後還能有力氣可以做運動。如果不是在家上班,要在辛苦工作一天完,好不容易到家後還要鞭策自己去運動,這個難度應該要大得多。

當時的我主要是做伏地挺身、卷腹、自體重量深蹲...等無器械運動,後來在看到 TheDoDoMen 的全馬影片後,被啟發開始嘗試跑步。(很推薦 TheDoDoMen 的頻道,頻道主題是跳脫舒適圈,看到 Ian, Eric 勇敢去做很多自己沒嘗試過的事情會激發自己想嘗試新事物的心!)

我從小就很害怕有氧運動,想到有氧運動就會想起自己好幾次在跑完步後差點吐出來的記憶,但在看完 TheDoDoMen 的影片後,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自願的跑步。

從那至今跑了 9 個月左右,雖然跑的頻率不算高,但已經變成是一段時間不跑步會覺得不習慣的狀態,這樣應該也算是有順利克服對跑步的心魔了。


到了 2024 年的現在,現在的我雖然還是不算瘦,但至少已經不會是被說胖的身材了。甚至因為有去重訓的關係,偶而會被問到「平常是不是有在運動?」

不過即便如此,有些時候我還是會忘記我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胖胖的自己,會感受到自我認知中胖的標籤還沒完全撕下來。

但我想這個是需要時間適應的,畢竟這個標籤跟著我 20 幾年了,自我認知也需要一點時間才可以調整過來(就跟我做完眼睛雷射偶爾還是會下意識推鼻梁想把眼鏡推高一樣)

不過整體來說,變瘦還是很明顯的提升了我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克服從小以來的心魔」這件事,讓我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出改變的,也大幅改變了我的自我認知。

兩張圖片比例不太一致,對照起來不太公平,但沒有找到更好的照片了🙈

兩張圖片比例不太一致,對照起來不太公平,但沒有找到更好的照片了🙈


最後分享幾個關於運動的小建議

1. 挑選喜歡的運動類型

運動有很多種,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類型去挑選運動,這樣比較容易持久。

像是我最近開始嘗試拳擊,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嘗試的。雖然很累,累到差點吐出來,但過程中很享受,也很期待能在運動之餘,增加一些防身的能力。

2. 在養成運動習慣前先告訴自己有做就好

因為求好心切,我們會希望一旦要運動就要一次做夠久才會有效,但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運動是一件阻力很大的事,要做它就得花費很大的心智能量。而當做一件事需要花費愈大的心智能量時,放棄的機會就愈大。

因此在我們還不習慣運動時,不要一開始就要求自己一步到位,先告訴自己有做就好。像是我在養成運動習慣的初期,如果遇到加班或是工作比較累,我還是會運動個 5-10 分鐘,可能就單純做個幾下伏地挺身之類的,雖然量很少,或許沒有實質運動效果,但對於「建立規律運動的自我認知」是很有幫助的。

3. 可視化運動進度

透過可視化運動進度,可以讓自己感受到已經付出多少努力,會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像是我有下載跑步 APP,會告訴我過去一段時間總共跑了幾次步,當想偷懶的時候,想到過去已經堅持這麼久了,就比較有動力繼續堅持下去。

除了透過 APP 可視化跑步進度以外,我也會在每次健身完後,照鏡子檢視自己運動的成果。這個行為雖然偏自戀XD,但對於加深對自己的正面認知以及強化健身帶來的成效很有幫助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紀錄從事數據分析工作的心得與生活所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數據分析師的雜談 的其他內容
回顧過去,重新寫部落格,紀錄生活,分享心情。
回顧過去,重新寫部落格,紀錄生活,分享心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反英雄》日劇心得:於6月中結束的日劇《反英雄》,擠下木村拓哉主演的電視劇成績,拿下春季日劇最高收視率,長谷川博己成為了本季最有代表性的演員之一,他也於最終回後表示:「好寂寞呀!還不想讓它結束!」
Thumbnail
  像要出發到義大利前一樣,伍月光也花了數日研究路線和景點,希望能做出賓主盡歡的最佳安排。   台灣小歸小,北到南、西至東,值得一走的地方還不少,避免舟車勞頓,耗損體力,影響遊興,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部,往淡水、金山、三芝一帶走。   既有海岸風光,又有群山繚繞,風光明媚;既能大啖海鮮,又能品嘗山產,
今天的實驗大成功 不給食物貼標籤開心地吃巧克力糖和洋芋片 吃了幾片很奇妙就不想吃了 沒吃一顆巧克力光是吸允 就覺得沒有太多的慾望 可以感受到是糖在養成某種渴求 儘管如此今天還是實驗吸允完買來的洋芋片和巧克力 然後清理
Thumbnail
突然讓我想到原來在我還不認識莎岡的時候 我已經先認識了 「日安,憂傷」。
Thumbnail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身形就是屬於胖的那種。可能也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所以我以為我很習慣也接受自己的胖。是到近兩年才意識到:「胖在潛意識中帶給我對長相的不自信以及負面的自我認知」
Thumbnail
社友私下找我問的食物結果 . 這是某社友私下付費問我的, 基本上我都是以問的社友為準感應, 因為我擔心有時候可能會有個人身體差異, 所以找我問的人,我基本上都以個人為準感應。 社友說可以分享給各位, 所以我提供給各位社友參考。 附帶說明,基本上如果該食物有壞影響, 或該食物有好影響
Thumbnail
在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認識很常是來自於身邊親友、師長的評價。例如,我們在還不清楚如何「不得罪別人」的年紀,說了某些話,聽到父母的評價是「你經常講話不經大腦」、「這個小孩子口無遮攔」。久而久之,我們從經驗中逐漸了解何謂「得罪人」,並且為自己貼上了「我就是講話不經大腦」的標籤。
Thumbnail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許大家還不熟悉「洗屋人」這個行業,但千萬別因為「洗」字就誤以為是指打掃房子喔! 事實上,「洗屋」一詞起源於日本,「洗」代表「洗淨、漂白」,而洗屋人的職業是進入曾經發生過凶殺、自殺等案件的房屋(凶宅),利用自己的勇氣和氣場,將原本被認為陰森可怖的房子進行淨化!
這就讓我想起一段辛酸往事了。 那一次我也算運氣好,至少同事們這樣認為,覺得我好像幾乎沒做什麼主動開發的工作,既沒出門掃街,也沒在發廣告傳單,坐在辦公室裡泡杯熱咖啡,吹著冷氣值班,就會撿到來店客。 客人就要挑我值班的時候來,我總不能拒絕吧! (偷笑中) 就算客人來得簡單,經營起來也一點都不能馬虎。舉
Thumbnail
多數會有媽寶稱號的人,不是因為聽媽媽的話,而是沒有自己的主見。 面對「做決定」的時刻,往往會參考「別人」提供的建議做決定,而不是「自己」,這意思並不是參考意見就是媽寶,而是沒有學習到做決定的能力。 當你面對從未遇過的狀況,參考別人的建議為的是能與自己心中的條件做比較。
Thumbnail
《反英雄》日劇心得:於6月中結束的日劇《反英雄》,擠下木村拓哉主演的電視劇成績,拿下春季日劇最高收視率,長谷川博己成為了本季最有代表性的演員之一,他也於最終回後表示:「好寂寞呀!還不想讓它結束!」
Thumbnail
  像要出發到義大利前一樣,伍月光也花了數日研究路線和景點,希望能做出賓主盡歡的最佳安排。   台灣小歸小,北到南、西至東,值得一走的地方還不少,避免舟車勞頓,耗損體力,影響遊興,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部,往淡水、金山、三芝一帶走。   既有海岸風光,又有群山繚繞,風光明媚;既能大啖海鮮,又能品嘗山產,
今天的實驗大成功 不給食物貼標籤開心地吃巧克力糖和洋芋片 吃了幾片很奇妙就不想吃了 沒吃一顆巧克力光是吸允 就覺得沒有太多的慾望 可以感受到是糖在養成某種渴求 儘管如此今天還是實驗吸允完買來的洋芋片和巧克力 然後清理
Thumbnail
突然讓我想到原來在我還不認識莎岡的時候 我已經先認識了 「日安,憂傷」。
Thumbnail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身形就是屬於胖的那種。可能也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所以我以為我很習慣也接受自己的胖。是到近兩年才意識到:「胖在潛意識中帶給我對長相的不自信以及負面的自我認知」
Thumbnail
社友私下找我問的食物結果 . 這是某社友私下付費問我的, 基本上我都是以問的社友為準感應, 因為我擔心有時候可能會有個人身體差異, 所以找我問的人,我基本上都以個人為準感應。 社友說可以分享給各位, 所以我提供給各位社友參考。 附帶說明,基本上如果該食物有壞影響, 或該食物有好影響
Thumbnail
在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認識很常是來自於身邊親友、師長的評價。例如,我們在還不清楚如何「不得罪別人」的年紀,說了某些話,聽到父母的評價是「你經常講話不經大腦」、「這個小孩子口無遮攔」。久而久之,我們從經驗中逐漸了解何謂「得罪人」,並且為自己貼上了「我就是講話不經大腦」的標籤。
Thumbnail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許大家還不熟悉「洗屋人」這個行業,但千萬別因為「洗」字就誤以為是指打掃房子喔! 事實上,「洗屋」一詞起源於日本,「洗」代表「洗淨、漂白」,而洗屋人的職業是進入曾經發生過凶殺、自殺等案件的房屋(凶宅),利用自己的勇氣和氣場,將原本被認為陰森可怖的房子進行淨化!
這就讓我想起一段辛酸往事了。 那一次我也算運氣好,至少同事們這樣認為,覺得我好像幾乎沒做什麼主動開發的工作,既沒出門掃街,也沒在發廣告傳單,坐在辦公室裡泡杯熱咖啡,吹著冷氣值班,就會撿到來店客。 客人就要挑我值班的時候來,我總不能拒絕吧! (偷笑中) 就算客人來得簡單,經營起來也一點都不能馬虎。舉
Thumbnail
多數會有媽寶稱號的人,不是因為聽媽媽的話,而是沒有自己的主見。 面對「做決定」的時刻,往往會參考「別人」提供的建議做決定,而不是「自己」,這意思並不是參考意見就是媽寶,而是沒有學習到做決定的能力。 當你面對從未遇過的狀況,參考別人的建議為的是能與自己心中的條件做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