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老爺

2024/02/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近讀中研院出版的《灌園先生日記》第一冊。灌園,是林獻堂的號。手邊這冊,起自一九二七年,內文打字排版,最難得的是註解詳盡,特別是人物生平,一路讀來,好像同時讀了日治時期台灣名人簡史。可惜偶有舛誤,書中夾了一小張勘誤表,卻把「蔣渭水」打成「蔣渭川」,反而添錯。​

根據序文,中研院預計陸續出版全套日記二十七冊。我並非專業學者,也就不必逐冊蒐羅。嚐一臠之肉,足知一鼎之調。林獻堂是日治時期霧峰林家的大家長,於政治與文化活動著力頗深。雖只讀單冊日記,已可略窺箇中訊息。​

​一九二七年正是文化協會分裂、民眾黨成立的年代。文協分裂,肇因內部路線分歧,左派的連溫卿透過運作,想將文協改為委員長制。林獻堂在一月一日的日記裡便提及與蔡培火為此事意見不合:「言語間,忽與培火起衝突,殊出意外,余自來之對培火事事取隱忍退讓,不意此刻竟不能忍也。夜餐後向之道歉。」一月三日,文協舉行總會,連溫卿如願改制,蔣渭水、蔡培火等人離場,林獻堂見「會場混亂」,於是留下安定局面,說是「若……一蹴不顧,恐有害於大局」。由這些引文,不難看出林獻堂性格上的溫和持重。​

​從林獻堂的日記還看得出他在智識上的活躍先進。一月十九日的記事,有「今朝聽培火譯高橋龜吉所著之《資本主義之末期》」句。該晚,則「與培火、連鼎、磐石食薄餅,次論道德之標準及善惡問題二時間。」又,二月三日的記事載有林獻堂與人論男女平等。林獻堂以人為本,認為應尊重婦女人格,「此則平等之大意也」。​

​若改由庶民觀點來看,林獻堂的日記也別有趣味可談。林獻堂幾次寫到與人同食潤餅。前面引用過的「薄餅」,想來就是潤餅。我不曉得林獻堂吃的潤餅有哪些餡料,只能勉強用《林家次女》裡讀過的描述來類推:「薄餅皮是在菜市上買的很薄很軟的麵粉皮,包薄餅的料子有豬肉、豆乾、蝦仁、荷蘭豆、冬筍、香菇,樣樣切絲切粒炒過,再放在鍋子裡一起熬」。自然,此「林家」,非彼霧峰林家。林家次女的父親,是以幽默著稱的林語堂。​

​林獻堂在日記裡不少次提到在精養軒用餐。我邊讀日記,邊讀了若干談論日治時期台灣飲食文化的文章。很巧合的是,其中一篇陳玉箴教授寫的〈日本化的西洋味〉,由《灌園先生日記》第五冊轉引了日人對精養軒的描述:「沒有人不知道的店,以洋食為擅長,女侍一個比一個漂亮。」霧峰林家的老爺果然「毛斷」 (Modern)。​

註:圖右為日本上野精養軒,與文中所指精養軒不同,僅作想像參照用。

28會員
165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