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遇到問題時往往很常下意識地使用過往經驗來推斷解決方案,而往往忽略了在這個時空背景下,和過往發生的問題背後的「本質」不盡相同。也許在全盤瞭解後,甚至這個問題完全不是重點,就算真的解決了,也只是解決了表面問題、治標不治本。
我們鍛鍊自己的洞察力,就是為了理解表象背後的黑盒子—系統,從而真正的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而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要素,是你在系統中看得見的,關係則是看不見的。系統的構成由「因果鍊」、「增強迴路」、「調節迴路」、「滯後效應」等要素的連接關係所組成。透過理解這些要素間的關係,才能真正理解本質。
你看到的問題真的是問題嗎?
這邊我又想舉馬斯克的例子了,馬斯克非常講究成本效益,提出「白痴指數」概念以降低生產成本。例如有一次,他不滿供應商25萬美元的閥門報價,決定自行製造,若是只單純關注在只有供應商能提供,而他們的售價又很高的表象,一定不會想到要自己製造。而沒有零件製造經驗的他,就是不斷的嘗試使用各種成本較低的原物料來製造,跳脫原本的框架,透過「假設→驗證→結論→調整」這個方式,最終成本遠低於供應商報價而這種策略成功地應用在SpaceX的火箭製造中,提高了效益。
能力,靠的是刻意練習,不斷地重複、優化自己所擁有的技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並且能夠靈活的運用。
效率,當想做的事情有很多,這時候「選擇」就很重要了,找到對自身目標最有利的事去做,也可以善用工具。說到工具,雖然有點題外話,但我想順便分享一下AI帶來的熱潮,發現國外的youtuber出現大量如何用AI來賺錢的影片,我之前花了整整一周,每天下班都在研究跟觀看,先說結論:我認為幾乎都是假的。看了大量的影片後,我發現了這個生態圈背後的一套模式:聳動的標題吸引使用者點閱(使用者的觀看數是有營利的)→示範AI tool(使用者使用時通常都須付費)→結尾可能推各種課程(使用者不會用要求帶)。每個步驟都有利可圖,老實說我覺得蠻厲害的,而且他是個可以被複製的模式,所以才會看到Youtube滿天飛。這又讓我想到之前在別本書看到的:免費真的是免費嗎?如果你沒花錢買商品,那你就是商品。雖然一堆AI tool雞肋到不行,但在這過程中我也還是有發現一些真的好用的,只要能善加利用AI,它確實是增加我們生產效率的好工具。
槓桿,就是用其他方式去放大你的優勢,作者提出了4種槓桿工具:團隊、產品、資本、影響力。但我認為這不止適用在個人,在商業市場不外乎用的也就是這些。其中還有一個觀點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邊際交付時間。它是指每提供多一項服務或是一個產品所增加的交付時間。在商業領域中,有兩種數學模型主宰著:常態分佈和冪律分佈。它們的核心區別在於邊際交付時間是否為零。冪律分佈,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二八法則。不管是個人在做決策或是企業提供服務時,都只有在邊際交付時間為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達到指數性的成長。這也難怪這個世代到處都是賣課程的人了。
知行合一
而人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可以不斷地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What?想要做什麼?
Why?為什麼要做?
How?要怎麼做到?
其中又以"Why?"最為重要,因為它是你想要完成這件事情的核心、動機,擁有強大的內核是重點,當你遇到困難想放棄時,這就是支撐你繼續前進的動力,只要你夠想要,真的沒有人可以阻擋你,全宇宙都會來幫你。我想,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找到讓你興奮迎接每一天的理由吧。
我相信每件事情背後運作的邏輯都是相似的,如果找不到問題的解法,有可能是沒有悟到核心的本質是什麼,所以我真的建議人生能夠多體驗就體驗,有些你想了一輩子想不透的事情,也許是在學習一門新技能、亦或是一次的旅行的途中就突然豁然開朗了。
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前往博客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