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思流(Idea Flow):通過Nick Milo的ARC框架提升知識工作效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2024年2月,參加了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的過程中,我從Nick Milo的分享中獲得了深刻的啟示。他介紹的ARC框架,即Add, Relate, Communicate,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知識工作的流程。這一框架不僅促進了我的思考,也讓我對如何更有效地捕捉、整理和分享知識有了清晰的認識。以下是從ARC框架中得到的三個關鍵體悟,它們共同構成了構思流(Idea Flow)的基礎。

  • 體悟1 - 捕捉火花:Add階段的藝術:在這個階段,重點是將你從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靈感或「火花」轉化為具體的想法。這要求我們保持對周遭世界的敏感度,並隨時準備將這些瞬間啟發記錄下來。這一過程不僅是知識捕捉的開始,也是構思流動的第一步。
  • 體悟2 - 連接與整理:Relate階段的策略:將捕捉到的想法進一步發展為筆記和地圖,這一階段是構思流程中的核心。它涉及到將零散的想法組織成有結構的知識,透過建立相互之間的關聯來豐富這些想法的內涵。這不僅幫助個人深化對特定主題的理解,也為下一步的溝通和分享打下基礎。
  • 體悟3 - 分享故事:Communicate階段的重要性:最後一階段是關於如何將整理好的知識和故事與他人分享。這一步不僅是知識傳播的過程,也是個人思考和理解得到進一步確認和擴展的機會。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我們的想法能夠得到反饋,並在此過程中產生新的火花,從而形成一個循環不息的構思流。

構思流(Idea Flow)不僅是一套工作流程,它也代表了一種持續學習和創新的思維方式。透過實踐ARC框架,我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知識和想法,並在個人和集體層面上創造更多的價值。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通過構思流來提升我們的知識工作效能。

avatar-img
543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但剛開始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因為太專注於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面的平衡。 具體來說,製作卡片筆記,有這3大常見錯誤: 硬內容地圖是他人組織
卡片寫作是一種強大的知識管理技術,它不僅幫助我們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靈感和想法,還能夠促進思考的深度和連結。這種方法結合了傳統的手寫筆記和現代的數位工具,創造出一個既個人化又高效的學習生態系統。如果你想要最大化你的學習效率並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得更遠,以下是三個關鍵步驟。
精通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這幾項都很強: -強項1:組織能力強,知識工作表現出色 -強項2:注重細節,看見常人看不見的連結 -強項3:用不完的好奇心 -強項4:相信長期主義,愈難達成的事愈有熱情 -強項5:彈性高,隨時能將自己歸零從頭開始 觀察看看,你會發現卡片盒筆記法專家這
這4個工具讓你能順利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 - 工具1:3x5寸卡片100張 - 工具2:三菱uni-ball 0.7國民鋼珠筆 - 工具3:Obsidian數位筆記軟體 - 工具4:10分鐘碎片時間 每張書目卡寫下4個想法,1天8張,一個月就能收集到1000個想法!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對於喜愛深入寫作的作者來說, 盧曼的寫作方法提供了一種獨特且有效的策略。 這種方法能幫助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擴展思考, 並在文章中創造出深度和連貫性。 接下來的三個步驟將帶你走進盧曼式寫作的世界, 讓你的文字更加豐富且有條理。 步驟1 - 初稿與註腳的應用 開始你的寫作, 就如同盧曼
但剛開始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因為太專注於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面的平衡。 具體來說,製作卡片筆記,有這3大常見錯誤: 硬內容地圖是他人組織
卡片寫作是一種強大的知識管理技術,它不僅幫助我們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靈感和想法,還能夠促進思考的深度和連結。這種方法結合了傳統的手寫筆記和現代的數位工具,創造出一個既個人化又高效的學習生態系統。如果你想要最大化你的學習效率並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得更遠,以下是三個關鍵步驟。
精通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這幾項都很強: -強項1:組織能力強,知識工作表現出色 -強項2:注重細節,看見常人看不見的連結 -強項3:用不完的好奇心 -強項4:相信長期主義,愈難達成的事愈有熱情 -強項5:彈性高,隨時能將自己歸零從頭開始 觀察看看,你會發現卡片盒筆記法專家這
這4個工具讓你能順利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 - 工具1:3x5寸卡片100張 - 工具2:三菱uni-ball 0.7國民鋼珠筆 - 工具3:Obsidian數位筆記軟體 - 工具4:10分鐘碎片時間 每張書目卡寫下4個想法,1天8張,一個月就能收集到1000個想法!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對於喜愛深入寫作的作者來說, 盧曼的寫作方法提供了一種獨特且有效的策略。 這種方法能幫助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擴展思考, 並在文章中創造出深度和連貫性。 接下來的三個步驟將帶你走進盧曼式寫作的世界, 讓你的文字更加豐富且有條理。 步驟1 - 初稿與註腳的應用 開始你的寫作, 就如同盧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一集都要有主題或底稿,很難沒有主題,想到什麼就講什麼,這樣的內容也過於鬆散了。所以,先買腳架就可以開始想主題,準備錄製。如果不知道要準備多少內容,才能足夠滿足整個影片長度,那就 先默念稿子測時間,例如唸一篇大約兩千字左右的文章,大概要花費十分鐘的時間。如果影片長度要有
Thumbnail
  要拍攝影片上傳到網路,就得準備最基本的工具,以最基礎的配備來說,只要有一台手機和腳架就可以了。把手機放在腳架上固定好,然後放在桌上接著朝手機自言自語,就可以完成影片的拍攝。而且一開始不用想到什麼特效或來賓什麼的。想想看,如果只是要錄一段給朋友的祝福影片,那就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事吧!把想講
Thumbnail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作為一名研究員,我時常面對需要構思的挑戰。構思,正如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所描述,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想像力運用。而且,構思不僅依賴靈感,它還需要訓練和方法的支持。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透過兩種珍貴的靈感,進行有效的構思,並將它們應用於我的研究工作中。 ▋構思:理順與未知的靈感
在2024年2月,參加了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的過程中,我從Nick Milo的分享中獲得了深刻的啟示。他介紹的ARC框架,即Add, Relate, Communicate,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知識工作的流程。這一框架不僅促進了我的思考,也讓我對如何
我們的構思錯誤了,最高法界的構思,不會在我們的世界之下,因為他們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們,在進化之下,這種構思是會比我們好,比我們更好。這個盲點就是,極樂世界已不在是上古模式了。
我知道我們現在就存在這個界中,我們的念頭就真如真實世界。這個非想非非想,加了愛就是夢想的慈悲,我們沒有惡性循環。是因為我們已經是一個更好的人了,我們已證得慈悲心,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我們就絕不做。我心裡有一個問號,和尚,你是不是認為我想殺了你,成就我自己想要的世界? 和尚說:你們真的懂得演化愛,在你
只有一條道路,很長的一條道,兩邊是虛空。我怎樣在這條道上活出自信?我停下了,不再步行。我問自己,我是誰?我心裡有節奏,是跳動的,我想演化愛。如何演化愛?我想,就是在這道上活出不平凡。這裡是什麼地方?有人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地方,讓我進來,這人是誰?我可以假設,這人就是我自己。 讓我想想,我想怎樣?我想知
Thumbnail
這幾天臉書上突然出現有人提出某類型書籍有相似性很高的書籍由不同作者先後產出的狀況,而且好像這幾年已經發生了四次,都是A先出,過幾個月B也出了一本很像的書,因而讓人懷疑B是否故意這樣操作。 更別提連聖經裡都有這樣的方式。 當初我自己發現的時候超級不好意思的,我居然敢說那是我的創意。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一集都要有主題或底稿,很難沒有主題,想到什麼就講什麼,這樣的內容也過於鬆散了。所以,先買腳架就可以開始想主題,準備錄製。如果不知道要準備多少內容,才能足夠滿足整個影片長度,那就 先默念稿子測時間,例如唸一篇大約兩千字左右的文章,大概要花費十分鐘的時間。如果影片長度要有
Thumbnail
  要拍攝影片上傳到網路,就得準備最基本的工具,以最基礎的配備來說,只要有一台手機和腳架就可以了。把手機放在腳架上固定好,然後放在桌上接著朝手機自言自語,就可以完成影片的拍攝。而且一開始不用想到什麼特效或來賓什麼的。想想看,如果只是要錄一段給朋友的祝福影片,那就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事吧!把想講
Thumbnail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作為一名研究員,我時常面對需要構思的挑戰。構思,正如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所描述,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想像力運用。而且,構思不僅依賴靈感,它還需要訓練和方法的支持。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透過兩種珍貴的靈感,進行有效的構思,並將它們應用於我的研究工作中。 ▋構思:理順與未知的靈感
在2024年2月,參加了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的過程中,我從Nick Milo的分享中獲得了深刻的啟示。他介紹的ARC框架,即Add, Relate, Communicate,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知識工作的流程。這一框架不僅促進了我的思考,也讓我對如何
我們的構思錯誤了,最高法界的構思,不會在我們的世界之下,因為他們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們,在進化之下,這種構思是會比我們好,比我們更好。這個盲點就是,極樂世界已不在是上古模式了。
我知道我們現在就存在這個界中,我們的念頭就真如真實世界。這個非想非非想,加了愛就是夢想的慈悲,我們沒有惡性循環。是因為我們已經是一個更好的人了,我們已證得慈悲心,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我們就絕不做。我心裡有一個問號,和尚,你是不是認為我想殺了你,成就我自己想要的世界? 和尚說:你們真的懂得演化愛,在你
只有一條道路,很長的一條道,兩邊是虛空。我怎樣在這條道上活出自信?我停下了,不再步行。我問自己,我是誰?我心裡有節奏,是跳動的,我想演化愛。如何演化愛?我想,就是在這道上活出不平凡。這裡是什麼地方?有人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地方,讓我進來,這人是誰?我可以假設,這人就是我自己。 讓我想想,我想怎樣?我想知
Thumbnail
這幾天臉書上突然出現有人提出某類型書籍有相似性很高的書籍由不同作者先後產出的狀況,而且好像這幾年已經發生了四次,都是A先出,過幾個月B也出了一本很像的書,因而讓人懷疑B是否故意這樣操作。 更別提連聖經裡都有這樣的方式。 當初我自己發現的時候超級不好意思的,我居然敢說那是我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