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過了快兩年,我每次想起這事情,還是會莞爾一笑。
我在佛光山西來寺當義工,某日吃午餐的時候,義工A聊起她11歲的兒子寫電郵給老師,送出後,義工A發現兒子沒有在最後屬名,於是跟兒子說:「你要屬名您是誰啊!」
可愛的兒子立刻追加了一封電郵—
老師好!我是剛剛發電郵給您的某某某,我剛剛忘了屬名了!
義工A說完後,同桌吃飯的我、 義工B與C都笑得樂不可支,這男孩太可愛了!
無獨有偶,日前義工D主動向我提供她女兒的事蹟,我也是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她的女兒參加西來寺舉辦的三天兩夜冬令營,帶了球來玩,第一晚和室友在宿舍房間玩球,室友扔球不慎,把檯燈砸壞了,女兒身為球主人,責無旁貸,義工D一直到結營日才知道這「事蹟」 。
義工D讓女兒照價賠償檯燈,輔導法師不收,輔導法師只要求女孩到寺院大寮做10次義工,學會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於是女孩每週日早上9點去大寮做義工,中午12:30離開。
身為媽媽,義工D當然是忍不住念了女兒一頓(可能好幾頓?哈哈!),女兒的回話很有禪意:「媽媽!佛陀不是說要放下嗎?我已經懺悔了兩天了,我已經放下了,您怎麼還放不下呢?」
義工D跟我說的時候,又好氣又好笑!我說您女兒不錯耶!有學到這則「放下」小故事的精髓,哈哈!
一位和尚與小沙彌正要涉水渡河,眼見河畔一位年輕貌美、身著華服的姑娘,似乎急著過河,但躊躇不前。和尚向前對姑娘說:
「姑娘,我背妳過去吧!」
小沙彌緊跟在後,心裡卻不是滋味。憋了幾天後,再也忍不住:
「師父,您不是時常告誡,出家人不可近女色,而那天您背著年輕女子渡河,不是打臉你自己嗎?」
和尚神色自若地說:「我早就把那姑娘放下了,而你怎麼還背著她不放呢?」
義工A與義工D的親子小趣事,讓我思索—孩子對於父母,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
我觀察到,親子及人際關係,如配偶、婆媳關係,不盡人意者不在少數,也許這是常態?難怪在傳統華人思想裡,有一說「配偶是冤親、孩子是債主。」
對於佛教的家庭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家庭有傳燈的功能,不僅把生命延續下去,更將文化、慈悲、道德、信仰等傳揚下去。人間佛教的家庭,便是依此菩薩精神而建立,夫妻不再是冤家,兒女也不是討債鬼,以正知正見成就菩提眷屬,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也因為大師重視家庭教育,佛光山西來寺三好學園自2015年成立以來,在2022年增設了家長班,讓親子同堂共學,希望每個家庭成員都活出充滿「三好四給」精神的光明人生。
唉!理想很豐滿,但現實總是很骨感,親子關係緊張的驚悚新聞時有所見。
若站在父母的角度,有一說「我是當了父母後,才學習當父母」,對於父母就能多點體諒,但當我看到父母虐童新聞時,忍不住又覺得驚悚,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在其著作《一首小夜曲》寫到:「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最喜歡台灣作家龍應台在《目送》一書寫的這一段,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話會讓人淚奔,尤其對於失去摯愛的父母的人。
孩子,您的名字是什麼呢?孩子對於父母,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
我希望所有孩子的名字都是「善知識」,星雲大師說,「善知識」是指一個正直有德,能教導正道的人,他能夠開導別人,也可以成就他人。
我想義工A的男孩是善知識,他單純質樸的行為為人帶來歡笑;義工D的女孩也是善知識,她除了說了有禪意的回話,更重要的是,她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