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你的台劇清單!
高品質的戲劇他會包含很多的元素,想要傳達給觀眾不一樣的思考面向,小編發現很多台劇都會討論到「媒體素養」,究竟追劇可以學習到哪些的媒體素養觀呢?看完後你又有哪些省思呢?
今天,就來看看台劇呈現的媒體議題吧!
整部劇圍繞著主權認同、媒體操控、政治交換三大面向在走
在二月政爭的劇情裡面,你將從兩大巨頭的動作、對白與決策中讀到並且自由詮釋,他們在意的到底是民主發展還是民族正統,又或是隱藏在聲明底下對於金錢權力的欲求?
人類,你渴望的是什麼?探討的絕對不是去評斷孰是孰非,中國並不等於中共、台灣人談論民族自決的聲音下,也因為身份角色的不同而有著各自的解讀和正負面動機。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是楚長青(影射郝柏村)矮小肥胖的身軀勃然大怒,要維護「中華民國法統」的一幕,一邊強調反共、一邊強調必須維護中華民國因此不允許人民自決,到底是如何自相矛盾的宣言?但這也是媒體操控的一環,就因為百姓「不了解政治」,所以往往會被誤導。
新聞不說、課本不寫的史實中,原來還有這樣充滿情感與利益交換的諜對諜斡旋內幕;台韓斷交、軍系治國、言論箝制始末,無可奈何的政治局勢中,該如何夾縫中求生存。
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最佳利益》正義如何實現?
像是第4集「縱火詐領保險金的黃正勝」對很多人來說,正勝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貧窮不該是犯罪的理由之一,所以「選擇」是經過思考而做出的判斷與行動,由於出自人的自由意志,故必須負責到底,將自己的行為推諉給命運或環境,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還有第7集「教育部長候選人管育仁,強暴印傭辛蒂,最後卻因辛蒂的爸爸需要錢而撤銷告訴」。這裡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道德與專業,孰重孰輕?」
小編認為「正義會遲到,但從不缺席。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算逃過法律,也會以另一種形式降臨,懲罰犯錯的人。」
看完最佳利益後小編體悟到,「法律」是來讓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依靠法律,法律是律師來替當事人獲得最佳利益的一項工具,也並不是萬靈丹。
其實全劇三句不離「測試人性」的主題論述,可以看到在路上看著有人的皮包被搶,你會怎麼做?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出去卻被丟鞋子,你又會如何應對?以為得到一份理想的職業,想不到職場既現實且勢利這到底該如何調適?或者是明明克盡職守為客戶爭取伸張所謂的正義,一轉頭卻發現自己的專業被利用該怎解?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喔!
文:威葳
圖:威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