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日X展場再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一次很榮幸和覽作伙合作,除了介紹近期與人權相關的展覽資訊,也介紹展場裡的「再現」。

raw-image
什麼是再現?
真相=真的?從兩千年前柏拉圖「洞穴預言」看現代媒體再現

國際人權日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這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也是第一次對基本人權的呼籲。今年,是《世界人權宣言》第75周年。

1950年,聯合國將每一年的12/10定為國際人權日。

人權相關的展覽

覽作伙的花編特別在國際人權日當天參觀了幾場與人權有關的展覽。

以下就來為大家介紹。

《有人‧有影‧有跡──潘小俠 × 高仲明對照展》

raw-image
展覽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2樓 展覽空間 /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展覽時間:2023/12/022024/01/14 11:00-16:30
售票:不需索票
raw-image

第一個展區是從潘小俠老師拍攝的照片來認識這些歷史,在二二八女性的記憶與敘事展間中,有的捧著家人的照片微笑,因為她終於申請得到爸爸最後的遺照,有的面色凝重,雖然事情已經過去許久但這仍然是她這輩子無法撫平的傷痛。

其他 #花編 覺得值得一看的展品有口述歷史的影片,和白色烙印人權攝影計畫,讓政治受雞者重回景美看守所回顧他們當年受難經歷的形象。

另外一個展區是以押房作為展間,想要看到展品就必須如同曾經的受難者一樣,走入押房中。一走上樓,高仲明老師先以投影作品 慢性港傷 讓觀眾在陰暗的環境中感受沉重的氣氛,並在一間一間的押房中展出無家者的故事,如旺角雄叔、北車阿強、大阪三浦先生,在最後還展出了他對非洲女性窘境的關注。

《天曉之前—思念文物典藏展》特展

展覽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仁愛樓2樓 展覽空間 /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展覽時間:2023/10/20-2024/09/01 09:00-17:00
天曉之前

天曉之前

展場再現

你對世界的認識,來自於感官體驗。五感之中,視覺是最主要的資訊接受。

亞里斯多德和認知心理學家都相信,視覺是最主要的資訊受器。

除了影響認知和情感,視覺甚至可以干擾其他感官所接收的資訊。

「眼見為憑」不只是一個成語,視覺是最主要接受資訊的管道。這也可以理解為何這幾年電影越來越重視特效;為何我們「聽演唱會」的同時,舞台設計也必不可少;汲取知識時,若有適當的圖文甚至影像,可以促進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所以「聽演講」時,講者的簡報也是必不可少,甚至需要具備簡報能力,讓知識一目了然。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對視覺的信任和依賴,甚至可以影響我們其他的感官受器所接收的資訊。例如,對聽覺的干擾稱為「麥格克效應」。

展場作為知識傳遞的場域,策展者擷取與展覽相關的、策展者想讓你知道的資訊,讓你更好地沉浸在展覽的故事裡。

光影、方向和色彩不只是為了視覺上表象的美感,更是為了引起你心底的共鳴。

試想一個明亮的畫面,可能會讓你感到輕快有希望;昏暗的畫面讓你感到隱晦,心情低落。

展覽是一種再現,也是一種權力展示。藉由視覺設計,策展者成為敘述者,打造一個世界觀。而被展出者成為他者。

1905年日本勸業博覽會上,展出了中國小腳和鴉片,遭到留日中國學生抗議,並視為「國恥展出」。抗議的不僅有中國人,也有韓國人與琉球人。

日本彰顯出自身文明,小腳和鴉片成為陋習的符號,指出亞洲其他地區的「不文明」,合理化帝國主義。

展覽是當今的娛樂場域之一,背後除了是許多工作人員辛苦的籌畫和設計,也是資訊的重新解讀和呈現。

追蹤我們IG:100podcast.2022 & 覽作伙
文:100談Sharon/覽作伙#藝啟編、覽作伙#花編
圖:覽作伙#花編

參考資料

外交部最新消息
國家人權博物館
關鍵評論網〈《跨感官心理學》:麥格克效應——聽覺、味覺如何受到視覺左右?
「文化人類學」課堂筆記
李政亮(2006.4)。《博物館學季刊》20卷2期⟨帝國、殖民與展示:以1905年日本勸業博覽會「學術人類館事件」為例〉
林詠純譯,三浦佳世著(2022.9.20)。一起來出版。《用視覺心理學看懂名畫的秘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0會員
192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4/11/25
最近,密碼管理器公司 NordPass 公布了新的常見密碼名單(Top 200 Most Common Passwords)。除了全球排名,也可以切換國家常見密碼名單。
Thumbnail
2024/11/25
最近,密碼管理器公司 NordPass 公布了新的常見密碼名單(Top 200 Most Common Passwords)。除了全球排名,也可以切換國家常見密碼名單。
Thumbnail
2024/11/09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Thumbnail
2024/11/09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Thumbnail
2024/10/13
你有聽過「先入為主」這個成語嗎? 教育部辭典對這句成語的解釋是:「最早聽到的說法容易在心中留下深刻的主觀印象,有了成見後就難以接受其他後來的意見了。」
Thumbnail
2024/10/13
你有聽過「先入為主」這個成語嗎? 教育部辭典對這句成語的解釋是:「最早聽到的說法容易在心中留下深刻的主觀印象,有了成見後就難以接受其他後來的意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珍靜靜地站在新開幕的「時光畫廊」中央,周圍是柔和的環境光照,每一幅作品都被一層金色的光暈輕柔地撫摸。牆上掛滿了由年長藝術家創作的肖像和風景畫,每一幅都默默訴說著一生的故事,刻劃在畫筆的一筆一劃中。隨著訪客陸續進入,他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被掛在前方的親歷史所吸引。
Thumbnail
珍靜靜地站在新開幕的「時光畫廊」中央,周圍是柔和的環境光照,每一幅作品都被一層金色的光暈輕柔地撫摸。牆上掛滿了由年長藝術家創作的肖像和風景畫,每一幅都默默訴說著一生的故事,刻劃在畫筆的一筆一劃中。隨著訪客陸續進入,他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被掛在前方的親歷史所吸引。
Thumbnail
在大都會博物館昏暗的展廳裡,珍站在那幅神秘的肖像畫前,這幅畫是博物館最近收購的。從她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時,它柔和的色調和溫柔的特徵就深深吸引了她。畫中人的眼睛似乎在跟隨她,好像在懇求她揭開藏在畫筆之間的秘密。作為博物館的新任策展人,珍感到一種深深的責任感。
Thumbnail
在大都會博物館昏暗的展廳裡,珍站在那幅神秘的肖像畫前,這幅畫是博物館最近收購的。從她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時,它柔和的色調和溫柔的特徵就深深吸引了她。畫中人的眼睛似乎在跟隨她,好像在懇求她揭開藏在畫筆之間的秘密。作為博物館的新任策展人,珍感到一種深深的責任感。
Thumbnail
珍靠近那張古老的照片,邊緣已經磨損,顏色因歲月而褪去。照片中的臉幾乎像幽靈一樣,模糊不清,但有一種不可否認的熟悉感。作為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的新角色,讓她站在這個小鎮上一個被遺忘的畫廊裡,這裡似乎被時間遺忘了。她的旅程始於在一場遺產拍賣會上發現的一盒舊照片。
Thumbnail
珍靠近那張古老的照片,邊緣已經磨損,顏色因歲月而褪去。照片中的臉幾乎像幽靈一樣,模糊不清,但有一種不可否認的熟悉感。作為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的新角色,讓她站在這個小鎮上一個被遺忘的畫廊裡,這裡似乎被時間遺忘了。她的旅程始於在一場遺產拍賣會上發現的一盒舊照片。
Thumbnail
模糊的文字線條和圖像中的隱約細節,彷彿從夢境深處浮現的一段記憶。在那些霧裡看花的字句中,隱約傳來一個名字:珍。隨之,一個故事開始展開。珍的25周年紀念日不是以喧囂或盛大慶典來宣告,而是以寧靜的反思過去的歲月。
Thumbnail
模糊的文字線條和圖像中的隱約細節,彷彿從夢境深處浮現的一段記憶。在那些霧裡看花的字句中,隱約傳來一個名字:珍。隨之,一個故事開始展開。珍的25周年紀念日不是以喧囂或盛大慶典來宣告,而是以寧靜的反思過去的歲月。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有一組相片,採用五秒左右的動畫來表現,人物都是女 子,而且涵蓋不同民族,意在表達「普遍性」,每個女子都是由側身緩緩轉向正面,輕 聲說出兩到三個字…。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有一組相片,採用五秒左右的動畫來表現,人物都是女 子,而且涵蓋不同民族,意在表達「普遍性」,每個女子都是由側身緩緩轉向正面,輕 聲說出兩到三個字…。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推薦感人好書《漢娜的旅行箱》, 文中因為對在納粹集中營的一口旅行箱產生「好奇心」, 而挖掘出這麼一段感人又引發省思的故事, 一只旅行箱似乎冥冥之中賦予了一份神奇的力量⋯ 感謝石岡史子與「小翅膀」們鍥而不捨的精神, 透過Karen Levine的書寫, 讓我和著淚水閱讀了整個故事的原貌, 漢娜沒有死
Thumbnail
推薦感人好書《漢娜的旅行箱》, 文中因為對在納粹集中營的一口旅行箱產生「好奇心」, 而挖掘出這麼一段感人又引發省思的故事, 一只旅行箱似乎冥冥之中賦予了一份神奇的力量⋯ 感謝石岡史子與「小翅膀」們鍥而不捨的精神, 透過Karen Levine的書寫, 讓我和著淚水閱讀了整個故事的原貌, 漢娜沒有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