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1 人生的選擇由自己創造—正視個人現金流、財務狀況 | 艾斯特紀錄 Esther Records

2024/02/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是艾斯特

我是艾斯特,是一名踏入職場十幾年的工程師。一直職場打滾的這些年,汲汲營營於職涯的升遷、薪資的成長,不得不說,長期在一樣的環境中待太久,以及與外界新資訊接觸的頻率越低,讓思考僵化不少。(至少我的工作環境是相當封閉的)

2022年的下半年,我對於在職場上許多接觸的人感到各種不滿,抱怨頻頻,也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懷疑。當時,我非常不喜歡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自己,因此開始找了一些自我成長,心靈勵志的書籍,活這麼大沒想過有這麼一天要看這類的書😂。

我看了《被討厭的勇氣》,重新沈澱思考,也了解到為什麼這本書可以長久以來佔據書店的排行榜前段班。網路上蠻多《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介紹,在此就不贅述了,但非常推薦所有對自己目前狀態感到迷惘的人去仔細閱讀,尤其是低潮許久、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順眼的你。

改變解讀事物的視角、檢視個人財務

《勇氣》一書閱畢後,我對周遭人事物的解讀改變非常多,我不再像之前一樣對工作周遭的人事物頻頻不滿、滿腹牢騷。接著我繼續去搜尋其他對我有幫助的書籍,這時我看了另外兩本書。第一本是提供改善拖延症狀的書—《你不是迷茫,而是沒有自制力》,這本書給我不少刺激。作者菲爾德使用淺白文句,搭配生活化例子給予讀者了解為什麼拖延發生在生活中,然後告訴讀者該怎麼改善拖延,由小小改變去創造大大的工作品質。第二本則是2023年初,在這之後給我最大衝擊的書籍,就是十方老師所寫的個人理財觀念書籍—《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富媽媽十方教你加速養大有限收入,博無限自由》

我想看到這裡,應該蠻多人迫不及待想關閉視窗了😂,如此老套的劇情?最後看回一本理財書然後說自己的人生有多大的改變?

確實,我的財商自二十五歲開始都只有懵懵懂懂的接觸一些很基本的金融產品,而且那時候剛開始就業,手頭上的資金不算多,這十年來最多就是買了幾張所謂儲蓄險跟個人醫療險。2020年開始進入定存股世界,短期操作更是一竅不通,畢竟如同我最前面說的,工作環境非常封閉,並不是可以上班看盤隨意操作的環境,所以什麼K線D線等等,一直以來都無法上手。過去看的財經書籍,許多作者都在提金融海嘯之時如何逢低買進,勇氣十足地進入金融市場等等,確實值得佩服,但又能有幾個金融海嘯呢?《退休金錢課》讓我讓我知道掌握個人現金流、確實記帳,還有試著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金融產品這三項重要觀念。

關於記帳,前幾年也有斷斷續續去記帳,但都沒有持續下去,在看完十方老師的書之後,我知道為什麼了!因為,我只是在流水式的紀錄我的花費,但卻沒有結合我的金流、個人資產負債,還有分析各項支出組成。我理解到,所謂的理財投資,第一項一定是先清個人務狀況,接著才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在理財部份,我前後先用了半個月的時間,google網路上怎麼製作個人資產負債表、年度金流評估還有找出記帳比較方便的excel工具。開始養成每個月或至少一季一次檢視每個銀行帳戶的台幣、外幣存款啦,股票證券戶的現金總價值等等。還有評估個人一年的基本花費,這點真的很殘酷,因為真的開始看一整年的預估花費,我才驚覺原來我每一年的薪資,原來有這麼一大部分都在這些日常花費中消失。開始記帳之後也是一樣,會斤斤計較一杯手搖飲或甜點蛋糕的支出XD。

找出適合的投資產品

25~35歲 投資小白傻傻買

前面有提到,我大約在25歲開始有接觸金融產品,最早開始投放資金的,就是個人醫療險和台幣儲蓄險保單。原因很簡單,我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所以身體健康很重要,一旦生病,醫療支出一定要由保險來協助。儲蓄險保單則是因為穩賺不賠,只是報酬率很低,只能打敗定存,但對於不闇投資產品的新鮮人小白,就是強迫儲蓄啦!

35歲以後,有更多的選擇嗎?

34歲那年,我的生活起的很大的變化。媽媽在短短的半年內因為急病過世了,原本幫我照看財務,以及可以幫我用閒錢投資股市的左右手離開了,這一刻起我得認真檢視,所以這之前我真的是個只會上班不理財的死工程師。

媽媽離開之後,我開始更認真思考,思考我的人生真的要一直這樣工作到五六十歲然後退休時已經沒有什麼體力過自己生活嗎?我的答案是,我不想要。但是我又是一個對於投資保守至極的人,在這個時期,我決定先投入一筆資金在金融股,也就是定存股領股息股子。所以目前我這部分的資金,從那一年開始,到目前都沒有賣出過,就偶爾想到,登入證券app看兩眼未實現損益是否還是紅字,不是也沒差。唯一比較痛的是領到的股息一樣要再扣所得稅!!(這點我真的好恨QQ)

幾年過後,因為2020年全球CoVID19疫情的關係,我稍微跟上了一波航運股賺錢、全球股市大熱,小賺了一些,不過一樣也套牢了不少。在這個階段,我真的認清我就是定存股的料,短期操作太花費我的腦神經。所以我開始找可以安穩領息,又可以節稅的投資產品。我也真的找到了,那就是2022~2023很夯的海外債券和海外債券ETF。

海外債券ETF穩穩收息

先說,我沒有業配任何金控公司的債券ETF,單純分享這兩年我買債券ETF感受到的好處,也算是分享給有小閒錢,又不想被扒兩次所得稅皮的人。

為什麼我投入了部分資金到海外債券ETF呢?因為他的配息至少有3%,有的甚至可以到4%以上,並且因為這些ETF是購買各國各式各樣大企業的債券,變成一個類似股票組合的ETF指數,接著把這些債息發給投資人。那可能有的人會說:那不如乾脆買這些公司的債券啊!這樣買ETF,還要付保管費,扣掉一堆管理成本,殖利率不就更低?沒錯!所以在這邊我想說的是,這是我分析之後,覺得適合我的投資產品,因為我不喜歡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也是我後來很少重壓個股的主要原因。並且買海外公司直接發售的債券,通常還一定要買到一定單位,還要換美金等等,我真的就更懶了...XD

目前我投入債券ETF資金其實也還不多,但每個月都看到債息入帳,並且都是掛列海外收入不用列入個人所得,這點真的很開心。(要注意,我是因為累積海外收入不達需要納入個人所得稅的級距喔!XD)

買房出租如何?

終於來到我開設部落格的重點了~呼~!

其實,開設艾斯特紀錄最重要的目的,是我想要將跟伴侶一起投資房地產的有趣經過記錄下來,並且分享給大家知道,其實買房投資出租沒有想像中困難,而且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到非常多「有趣的」DIY修繕經驗XDDD。

不過,買房投資出租確實不是一個可以一夜致富的路途,尤其是現在政府致力於打房,很多政策都是要讓年輕人或是現金有限的人可以盡快買到自己的窩。

下一篇開始,先分享我和伴侶一開始想踏入房產出租跌跌撞撞地尋屋過程吧!




能寫就寫,紀錄個人生活、房地產投資中經歷有趣的經驗。 專注於增加人生選擇,以提早退休為目標,也想分享生活中不斷接觸的事物與興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