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位廣告,最苦的是甚麼,是我們拿不出實際的演算法公式給業主看,我們只能透過經驗去分析、去猜目前的主流受眾跟喜愛的模組。
當我們需要跟團隊、跟業主溝通的時候,當對方太過強勢,或是不夠信任你的時候,你提供任何資料跟數據,都不會被採納。唯一遵循的依據,就是對方說的,「我覺得」。
現在大多數產業還是處於傳統廣告的思維,要看的見的,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舉例報紙、雜誌、電視廣告、帆布、商品型錄等等,這些數十年來穩定且昂貴的廣告支出,始終是大多數人的最愛。
相較於傳統廣告,數位行銷常常會在看不見的地方出現,若自己本身就不是受眾目標,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接收到相關的廣告。
這樣問題就來了,許多業主或是老闆,常常會說,為什麼我看不到自己的廣告,這個問題來自廣告設定上的結構,除了年齡之外,還會設定性別、興趣,以及是否常點擊相關產業的內容,這會直接影響演算法要不要投放給你。
就算以上的需求100%都符合,也會因為預算比例跟時間差,讓這一大群受眾在不同的時間看到,你有可能在第一天投放的時候就被觸及,但也有可能三五天後才輪到你,原因是這個受眾群體數十萬人,甚至數百萬人,但一天的廣告預算可能只有一萬個觸及,所以會輪流接觸到這個廣告內容。
(為什麼我昨天有看到、今天沒看到。為什麼我A朋友沒看到、B朋友就有看到。為什麼競爭對手的廣告我每天都看到,自己的廣告卻看不到。
拜託,你寫信去問祖克柏或馬斯克,我真的不知道自媒體演算法哪時候要投給誰,系統不會知道誰是你朋友、誰不是。
而且你整天去看對手家的粉絲團網頁在做甚麼,自己家的都不看,依照你的點擊習慣,當然都給你對方的廣告阿,拜託,饒了我吧。)
另一個狀況是,有業主提過說,我在一天內看到自己的廣告好幾次,這樣很沒效果,要給不認識品牌的人看才有意義。
這個邏輯沒有錯,但是這是演算法的流程,每一個廣告開始投放後,會先從最有興趣的使用者開始曝光,自己是公司的經營者或團隊,當然會一直被系統抓著不放,能做的就是關閉這則廣告的顯示,或是在後台設定全面排除曾經按過讚、互動過的使用者,這樣才能完全屏除觸及原有的粉絲。
但這個作法在經驗上,轉換率上通常都會降低很多,因為不認識你的使用者,要讓他們看一兩次就下單或者購買產品,基本上很少有消費者會有這種購物習慣,需要不停地去洗腦,重複觀看,甚至到煩,才會建立產品及品牌印象。
換個例子來說,ONE BOY廣告你看的煩不煩,但買的人多不多,大家心中自有定論。
數位廣告做了這麼久,真心覺得難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共事團隊的認知與對市場的理解程度,廣告不是沒看到就沒效,也不是每天看到就有用,甚至覺得暫停廣告之後還是會有訂單阿,何必浪費預算去做數位行銷。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數位行銷有長尾效益,在每一個廣告素材建立之後,在網路上都會留下足跡,哪一天會被其他使用者看到,哪時候會因為其他的話題再度炒熱起來,這些我們都無法控制,能做的,就是把該做的都做完,持續創造穩定的轉換率跟營業額。
相較於傳統廣告,數位廣告更能找到精準的使用者,能透過平常的興趣標籤創造最好的商業成果。當大家都在說電子商務、OMO、臉書廣告、LINE官方帳號的時候,對於數位行銷整體的概念卻相對薄弱。
好的廣告投手,能創造穩定轉單的真的不多,自然流量可以替你創造聲量、創造討論度,但精準的流量才是商業經營的核心。
好啦,抱怨完了,繼續工作,過我的社畜人生。
對於數位行銷或個人品牌經營有興趣的,可以支持一下我的新書,連結就放在下面啦,祝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工作模式。
葛捷思新書上市《沒名片,你就是招牌》全通路熱銷中。
博客來 https://lihi3.cc/eNa8x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gorgeousIMC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官方網站
https://gorgeousim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