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教養|2024.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的「過度教養」四個字吸引了我,怎樣算是「過度」呢?我很好奇。

副標直接點出這是發生於「危險的乖孩子」、「控制狂媽媽」與「缺席的爸爸」這三者之間的教養難題。


過去的教養

作者認為早期社會雖然父母不懂教養,甚至爸爸脾氣很壞、媽媽忙於各種家事的同時,小孩也多,無力給予小孩密集的、個別的關注。因此在家中,小孩其實不快樂。


然而大人視線以外的小孩場所,卻非常寬廣,當時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保有距離,反而讓孩子有自己探索嘗試與犯錯試誤的空間。


過去看似放任的教養方式,由於少了父母緊迫盯人的期待,反而有機會讓孩子接受「原本的自己」、進而培養自尊、形成安定的人格基礎,成為孩子一生的寶藏。


過度的教養

作者認為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身旁都有太多大人指指點點、太多關注。其中就如書名副標所示,作者觀察(日本)多是由母親承擔教養責任,因此整本書主要是以母親扮演的教養角色進行討論。


教養的單向性

母親堅持「我希望他能成為好孩子」的信念,在親子關係中介入與管教過多。而孩子在母親的強勢教養下,為了適應只能盡力回應媽媽的期待,然而也形成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兩面性。


作者列舉出發生在日本,許多震撼社會的兇殘少年事件,犯案少年在問題發生前多為品學兼優的好小孩,而他們背後也都有一位「盡責管教」的母親。


母親們的父性化

作者提出孩子成長過程非常需要「母性」的寵愛——指的是對孩子展現出了解、認同、接受、原諒、包容等多種面貌——以母性接納孩子,連結到他背後的想法加以關心。


對小嬰兒而言,通常母親滿足嬰兒的生理需求時,就也同時滿足到嬰兒的心理需求。隨著成長,需求也更明確分化為兩種:「給我東西」的物質需要,與「了解我」的心理需求。


作者將後者的心理需求稱為「撒嬌」,認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憤怒的來源就是「撒嬌不足」——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成為母親教養上的焦慮,急於看到孩子學會學好,也促成母親們的父性化——與孩子互動時展現的不願了解、否決、拒絕、處罰、斷絕等——熱衷於教養的母親,對孩子有過分成人化的期待,就會失去以「母性」對待孩子的餘裕,而漸以父性關係與小孩互動的傾向。


沈重的管教後遺症

父性化的管教易產生「控制—從屬」的關係,所以小孩是在配合父母,而非自己自動自發。


這群教養過度的孩子,面對強勢教養形成的壓力下,可能產生例如:情緒失控、強迫症、霸凌、拒學、社會性繭居、逃避現實沈溺網路、人格障礙等⋯作者認為小孩的問題,其實是親子問題與家庭問題的表徵。父母面對問題時,要對抗的不該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根深蒂固的教養信念。


不要再管教

作者認為完整的家庭教育力,包含直接的訓誡、斥責、鼓勵、稱讚;間接的則是指示範、認同與理解等。


然而當前家庭教育力的平衡已然崩解,只剩下了管教。因此,作者俏皮地說:教養偷懶,才能恢復平衡。


因此作者主張的「不要管教」是希望創造出能認同孩子現狀的母性環境,適度和緩地教養。


「問題」是孩子送給父母的禮物

書本最後,作者也提醒媽媽們要疼愛自己心中的小孩,因為教養的信念往往是世代的鎖鏈。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曾說「一個人越能如實地接納自己,就越能改變自己。」


希望當我們又直覺浮現出嫌惡自己、自責的念頭時,能拍拍自己,說聲「沒關係」。當孩子做不好時,心中能有餘裕的對他說「沒關係」。


書名:過度教養

作者:長谷川博一|譯者:馬淑媛

出版社:世茂

出版年份:2017


外在一事無成、內在無比苛刻,試著理解自己跟人生的關係。先從隨意的看點書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沒事找事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書名為「非暴力溝通」,但內容不是介紹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理論與概念。 作者透過一個寓言故事,來導入溝通與對話的核心。 天神發長勺子給天使與魔鬼們,規定他們只能使用這個長勺子吃飯。然而這個長勺子的長度,遠超過手臂的長度,幾乎無法使用。 一個月後天神來看天使與魔鬼們的狀況。
雖然書名為「非暴力溝通」,但內容不是介紹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理論與概念。 作者透過一個寓言故事,來導入溝通與對話的核心。 天神發長勺子給天使與魔鬼們,規定他們只能使用這個長勺子吃飯。然而這個長勺子的長度,遠超過手臂的長度,幾乎無法使用。 一個月後天神來看天使與魔鬼們的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