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與犯罪的距離:教出殺人犯 2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書出版時,作者已過世。是由作者家人整理出手稿,交付給出版社編輯出版。
raw-image


繼上一本「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這一本則回溯到孩子的教養——「好孩子與犯罪的距離」。作者指出許多問題行為發生前 ,犯罪/錯者其實都是好孩子。


在父母教養下而過度壓抑自我的孩子,很多時候透過壓抑真實情感來獲得父母的愛。作者認為一個人對自己內心的痛楚若是變得愚鈍,也會對他人的痛楚無動於衷。


作者以日本女星酒井法子染毒一事進行分析。酒井法子曾在公開的道歉記者會與自己的書中表示:面對毒品的誘惑缺乏堅定的決心,很對不起大家。作者回溯與闡述酒井法子的童年成長經驗,如何形塑酒井法子一直必須是好孩子的心理與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無法真實表達自我的壓抑加上現實生活的困難與壓力,讓酒井法子與毒品走在一起。


酒井法子認為毒品是自己逃避日常生活壓力的替代品,但作者認為毒品其實是掩蓋生活壓力的必需品。作者認為當事人不是逃避、而是需要,是自己去選擇吸毒——只有當事人承認這是自己有意識的行為,才是真正面對自己的錯誤。


簡言之,作者認為正視吸毒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與情感需求,才是反省與改變的起點。


作者在書中後半段提供育兒應注意的重點,主要包含重視情緒(的流動)而非思考(產生應該的壓抑)、不要用評價來讚美孩子、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的自我表現等等。


其中在「叛逆期是孩子的自我表現」章節中,作者提醒家中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長,一定要讓另一位手足知道父母對他的關愛,也要留意孩子因體恤家長而表現出的乖巧體貼,因為那恐怕也是好孩子壓抑自我的表現。所以作者認為要能讓孩子向父母撒嬌、向父母任性,能向他人傾訴煩惱與痛苦、能接受別人的幫助等。


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會造成壓力的20種價值觀,像是「自立自強的想法很強烈」、「覺得軟弱很丟臉,認為人一定要堅強」、「一定要搞清楚是非對錯、無法接受似是而非的答案」等等。


看到作者表列出的這二十種會帶來壓力的價值觀,一邊看一邊忍不住浮現「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們就是這樣被教育的呀」——這也是作者提到的另一個「連鎖」的概念,我們其實正在活出或是傳遞我們被父母教育的價值觀,無論好的還是壞的。


這本書看來感受上有些沈重,作者有提出一些值得我們覺察與思考的觀點與方向,但如何在日常的人際互動與親子教養中調整,還需要其他系統性的作法與協助。

外在一事無成、內在無比苛刻,試著理解自己跟人生的關係。先從隨意的看點書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