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與犯罪的距離:教出殺人犯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書出版時,作者已過世。是由作者家人整理出手稿,交付給出版社編輯出版。
raw-image


繼上一本「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這一本則回溯到孩子的教養——「好孩子與犯罪的距離」。作者指出許多問題行為發生前 ,犯罪/錯者其實都是好孩子。


在父母教養下而過度壓抑自我的孩子,很多時候透過壓抑真實情感來獲得父母的愛。作者認為一個人對自己內心的痛楚若是變得愚鈍,也會對他人的痛楚無動於衷。


作者以日本女星酒井法子染毒一事進行分析。酒井法子曾在公開的道歉記者會與自己的書中表示:面對毒品的誘惑缺乏堅定的決心,很對不起大家。作者回溯與闡述酒井法子的童年成長經驗,如何形塑酒井法子一直必須是好孩子的心理與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無法真實表達自我的壓抑加上現實生活的困難與壓力,讓酒井法子與毒品走在一起。


酒井法子認為毒品是自己逃避日常生活壓力的替代品,但作者認為毒品其實是掩蓋生活壓力的必需品。作者認為當事人不是逃避、而是需要,是自己去選擇吸毒——只有當事人承認這是自己有意識的行為,才是真正面對自己的錯誤。


簡言之,作者認為正視吸毒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與情感需求,才是反省與改變的起點。


作者在書中後半段提供育兒應注意的重點,主要包含重視情緒(的流動)而非思考(產生應該的壓抑)、不要用評價來讚美孩子、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的自我表現等等。


其中在「叛逆期是孩子的自我表現」章節中,作者提醒家中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長,一定要讓另一位手足知道父母對他的關愛,也要留意孩子因體恤家長而表現出的乖巧體貼,因為那恐怕也是好孩子壓抑自我的表現。所以作者認為要能讓孩子向父母撒嬌、向父母任性,能向他人傾訴煩惱與痛苦、能接受別人的幫助等。


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會造成壓力的20種價值觀,像是「自立自強的想法很強烈」、「覺得軟弱很丟臉,認為人一定要堅強」、「一定要搞清楚是非對錯、無法接受似是而非的答案」等等。


看到作者表列出的這二十種會帶來壓力的價值觀,一邊看一邊忍不住浮現「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們就是這樣被教育的呀」——這也是作者提到的另一個「連鎖」的概念,我們其實正在活出或是傳遞我們被父母教育的價值觀,無論好的還是壞的。


這本書看來感受上有些沈重,作者有提出一些值得我們覺察與思考的觀點與方向,但如何在日常的人際互動與親子教養中調整,還需要其他系統性的作法與協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沒事找事做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外在一事無成、內在無比苛刻,試著理解自己跟人生的關係。先從隨意的看點書開始。
2024/08/31
本篇文章探討校園霸凌與加害者悔悟之間的複雜關係,指出現行社會要求加害者表現悔悟,可能導致虛假的形式反省,而忽略真正內心的反思。作者強調,加害者若無法看見自身的痛苦與匱乏,將難以產生同理心,也難以真正理解自身的錯誤。
Thumbnail
2024/08/31
本篇文章探討校園霸凌與加害者悔悟之間的複雜關係,指出現行社會要求加害者表現悔悟,可能導致虛假的形式反省,而忽略真正內心的反思。作者強調,加害者若無法看見自身的痛苦與匱乏,將難以產生同理心,也難以真正理解自身的錯誤。
Thumbnail
2024/02/28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2024/02/28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2024/02/27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2024/02/27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孩子心裡想的事情,會說出口的部分連1%都不到」 父母跟老師要隨時觀察孩子, 才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孩子的異狀。
Thumbnail
「孩子心裡想的事情,會說出口的部分連1%都不到」 父母跟老師要隨時觀察孩子, 才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孩子的異狀。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我們要以良善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也不要小看了可能存在人心中的惡意…
Thumbnail
我們要以良善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也不要小看了可能存在人心中的惡意…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