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觀察|當你需要被需要時

人間觀察|當你需要被需要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也是 30天連續發文挑戰的一環。是說後來我覺得這個挑戰應該要優化一下,例如限定連續30天更新同一主題,那我才能訓練自己提升特定主題上的敏銳度和思考維度。3/10之後的日更文章會先在粉絲頁上發表,之後才會移回方格子備份。暫定文章主題為旅途見聞以及更多的自我覺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以下正文開始



想問問大家一個問題,遇到要選擇的時候,「你會選擇需要你的,還是選擇你想要的?」

相信格友們看到這題都會直覺選擇後者。不過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情境裡,很多人常常比起自己,更優先為別人忙得團團轉。不論提出要求的那一方要求多小,溫柔善良的人容易優先選擇回應外界,並將自己的需求延後。這種「他人優先」的習慣往往會直到遇見某個契機,例如生病或裁員等級的重大打擊,才會逼得他喊停,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

我們之所以這麼容易以他人的需要為優先,大概是因為人天生擁有「需要被需要」的慾望。

我有過好多次這種經驗。

只要旁人一說需要我,我會盡可能放下自己在做的事,陪伴或幫助對方直到他脫離不舒服的狀態為止。我之所以這麼做,一部分原因是不忍看到我關心的人在負面狀態中枯萎,另一方面就是我也從中幫助人中獲得價值感。

我想,我那時是需要被需要。

價值感的重要性

有些人不太有自信,「被需要感」可以幫助他建立自尊與價值。不過我雖不特別感覺自己沒自信,還是會在「被需要感」前舉手投降。畢竟一句感謝,一個「我做了好事」的滿足感實在太巨大,那讓我覺得自己生而為人很有價值。

這讓我又想到一種在職場上經常發生的狀況。

有很多人任職在名氣很大的企業、擁有漂亮職銜和豐厚收入,但卻會因為缺乏「價值感」而離職。雖然大家會說人活著就是為掙口飯吃,但在精神上,許多人仍會想為更大的目標投注心力,這個目標不盡然要與物質利益相關,可以完全利他(甚至就是要利他的價值才有驅動性),舉凡所有企業、組織的願景都是如此設計,只有這種利他的目標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而沒有利他願景的公司,往往很難找到充滿熱情的員工。

人類天生的利他衝動,是一種「人慈」的展現,卻也常常成為消耗自己的主因。

延伸閱讀:《2023 書榜|Top3 自我成長書籍》

對價值感的渴求是鴆也是藥

對價值感的需要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好,但有時也會讓一個人墜入深淵。

如果是遇到懂得社交界線、體貼尊重的人,那麼雙方會在彼此需要、彼此扶持中加深羈絆,成就一段無價的友誼。你「需要被需要」的慾望會促使你成長,是人生中一帖很好的補藥。

但如果對方是不懂得互相尊重、貪心的人,這種渴望反而容易被對方利用,讓你不斷掏空自己去滿足別人,直到前文說的「契機」出現為止。這時這種對價值的渴望會成為一帖毒藥。

有一種人能超越上面種種、真真正正地不論結果或得失,持續重視群體勝過個人感受,、而且無論對方如何反饋都能不斷奉獻,這樣的層級則是超凡入聖令人佩服。

拒絕無限犧牲

如果發現自己有「需要被需要」的習慣,又不想好意被濫用,不妨從設定原則做起。

最不可撼動的原則應該是無論如何同理對方,不要也不該「代替」他解決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有對自己生活負責的覺悟。

如果這是對方該自己做的決定,別越線。
如果這是對方該打的戰爭,別代替他出頭。
只要不是事件主角,不要試圖成為那個真正解決問題的人,更不要背負他的壓力。

一個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明白陪伴與吐苦水是一回事,補給可以找朋友,但打仗是自己的責任。作為朋友,你可以提供很多觀點與資源,但對方才是主角。反之,如果是希望別人幫他出頭、自己坐享其成的話,這種朋友留在人際圈內也毫無意義。

最近我透過寫作不斷地在覺察與調整生命中不夠平衡的地方,回想起自己與身邊好友在人際關係中所跌的跤,源於這種狀況而帶來的人際狀況居然佔了大多數。細探其原因,大概我也逃脫不了「從被需要找到自我價值」的魔咒。現在想想,當初實在應該堅守原則才是。畢竟破壞原則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原則破壞了一次,那就形同沒有原則。

如果格友們也有類似的故事,歡迎留言給我分享你當初是如何克服、最後找到平衡人生的作法。願我們彼此互相提醒,打造乾淨清爽的人際圈。

avatar-img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的沙龍
19.8K會員
423內容數
一個好的品牌,不是被說明得多有用,而是被感受得很深刻。故事是最強大的行銷工具,它能建立情感連結、創造記憶、激發行動。我的專欄將聚焦在「Storytelling Strategy」,並分享我如何以故事為工具,協助品牌、協助人,打造值得記憶的體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30天的寫作挑戰進行到了2/3,我開始透過寫作進入內心。
從兩個身邊朋友的情感案例,聊聊「放手」。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有幸去觀賞冉茂芹大師個展,畫展中的小幅畫作以細緻的畫作細節展現油畫的獨特魅力。本次展覽對於對油畫藝術不熟悉的人非常具有啟發性。展覽時間為2024.03.02~2024.04.06,在阿波羅畫廊舉行。
當我們遇到痛苦,免不了尋求人事物作為短暫的浮木。但當選擇「人」作為浮木,或是自己成為別人的浮木,則可能需要面對道德性問題和情感壓力。聊聊「浮木」吧。
前兩天去嘉義小散心,接著換台南出差。從嘉義驅車前往工作地點的時候,我一直看著窗外風景。一望無際地田、池塘,開著不知什麼種類花朵的樹木從車窗外飛逝而過,鄉間景色對我來說總是十分新鮮。可惜路上我唯一認得出來的樹木是洋風鈴木,之前曾看台南朋友貼過洋風鈴木粉紅花朵盛開的浪漫美景,雖然眼前閃過的洋風鈴木也不過
30天的寫作挑戰進行到了2/3,我開始透過寫作進入內心。
從兩個身邊朋友的情感案例,聊聊「放手」。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有幸去觀賞冉茂芹大師個展,畫展中的小幅畫作以細緻的畫作細節展現油畫的獨特魅力。本次展覽對於對油畫藝術不熟悉的人非常具有啟發性。展覽時間為2024.03.02~2024.04.06,在阿波羅畫廊舉行。
當我們遇到痛苦,免不了尋求人事物作為短暫的浮木。但當選擇「人」作為浮木,或是自己成為別人的浮木,則可能需要面對道德性問題和情感壓力。聊聊「浮木」吧。
前兩天去嘉義小散心,接著換台南出差。從嘉義驅車前往工作地點的時候,我一直看著窗外風景。一望無際地田、池塘,開著不知什麼種類花朵的樹木從車窗外飛逝而過,鄉間景色對我來說總是十分新鮮。可惜路上我唯一認得出來的樹木是洋風鈴木,之前曾看台南朋友貼過洋風鈴木粉紅花朵盛開的浪漫美景,雖然眼前閃過的洋風鈴木也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