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2024/03/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書上提到選擇讓人苦惱的地方,在於我們常常因為不清楚利害得失,而對選項的取捨感到為難,也因分析起來十分困難,所以常常在思考半天後選出了一個自以為良好,實則不然的選項。


作者建議我們,在面對選擇時,可以將下列十個問題都思考過一遍,如此一來將會有效的讓未來更順遂。


一、 哪一個選項可以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每個選項都有優缺點。而某些選項會帶來短期利益,但長期下來能自由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減少;而有些選項短期來看雖然不利,但長期下來能讓選擇的自由度增加。所以基本原則是「選擇能讓長期選項增加的那一個。」


二、 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舒適的選擇通常是我們熟悉、沒有挑戰性,甚至是有所缺憾的選擇,如果現況出了問題或潛意識覺得要有所改變了,這不是理智在幫忙做決定,而是恐懼感在操控你。請記得,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現有的,而是得不到未來更有價值的機會。


三、 不要在憤怒或不平時做出決定

在情緒上頭做的決定,絕對不會是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反而傾向讓自己玉石俱焚,這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吧。


四、 預想最壞的情況怎麼樣,並預做準備

作者做選擇前會問自己「如果事情不如預期,可能會多壞?」、「如果最壞的情形發生了,我承受得住嗎?」走出舒適圈不代表要盲目地承擔風險,當我們連最壞的狀況都想過一輪時,代表我們對於這項選擇也做好了準備,有了全方位的規劃,那執行時的順暢也就大幅提升了。


五、 計算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

把選項數值化,能讓我們避開因為憤怒或不平所做的兩敗俱傷的選擇,在做重大決策時,除了數值化之外,考慮被放棄的選項可能帶來的潛在價值,也就是機會成本亦為重要,把各選項的價值與成本、好處壞處都列出來,再根據目標挑一個最接近的,能更有效地將利益最大化。


六、 難以決定時,嘗試把狀況推到極端

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理性的狀態,把手上的選項推到極端,或把環境推到極端,看看這個選項是否一樣吸引我們,如此一來,可以比較容易辨識出自己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七、 還是很難選擇時,逼自己做些小實驗

邏輯分析沒辦法在資訊不足的時候派上用場,因此我們可以做些小實驗來讓我們對這個選項有更多的了解。嘗試自己沒做過的事,本來就沒辦法一次就知道是否可行,可能要多試幾次才會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但透過這種方法,至少可以在最低風險的情況下理解另一個選擇的優劣、讓後續的判斷更貼近真實。


八、 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與跟風

大家都做的事好像有種「眾人的保證」;但也因為大家都做,所以競爭激烈、機會難得。但這個選項真的適合嗎? 會不會只是一頭熱的跳進去變成不快樂的分母? 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做出的選擇才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九、 有機會,多學習別人的選擇邏輯

世界上沒有什麼選擇是所有人通用的,當你多去了解其他人怎麼想、別人如何面對人生選擇,了解他們背後人生的價值觀,透過別人的故事來讓自己成長,能讓我們有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眼前的選項。


十、 選錯沒關係,要有軸轉或停損的勇氣

沒有人能一次到達完美,大部分都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所以「捨得的勇氣」很是重要。坦然接受失敗、重新調整、嘗試不同方向,就能找到更正確的目標。


選擇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會有人告訴我們要怎麼選,也不會有人能拉著我們前進,然而人生的路上,就是不斷的選擇、修正、再選擇。選項從沒有正確答案,只在未來過得好壞來驗證先前的判斷適不適合。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一起學著如何更聰明的選擇,更正向的面對、也更順暢地前進。

1會員
34內容數
爺爺還在世時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他走了,留下我繼續蓋房子。 如果你需要聯絡我,可以寄信到這裡:[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