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書上提到選擇讓人苦惱的地方,在於我們常常因為不清楚利害得失,而對選項的取捨感到為難,也因分析起來十分困難,所以常常在思考半天後選出了一個自以為良好,實則不然的選項。


作者建議我們,在面對選擇時,可以將下列十個問題都思考過一遍,如此一來將會有效的讓未來更順遂。


一、 哪一個選項可以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每個選項都有優缺點。而某些選項會帶來短期利益,但長期下來能自由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減少;而有些選項短期來看雖然不利,但長期下來能讓選擇的自由度增加。所以基本原則是「選擇能讓長期選項增加的那一個。」


二、 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舒適的選擇通常是我們熟悉、沒有挑戰性,甚至是有所缺憾的選擇,如果現況出了問題或潛意識覺得要有所改變了,這不是理智在幫忙做決定,而是恐懼感在操控你。請記得,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現有的,而是得不到未來更有價值的機會。


三、 不要在憤怒或不平時做出決定

在情緒上頭做的決定,絕對不會是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反而傾向讓自己玉石俱焚,這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吧。


四、 預想最壞的情況怎麼樣,並預做準備

作者做選擇前會問自己「如果事情不如預期,可能會多壞?」、「如果最壞的情形發生了,我承受得住嗎?」走出舒適圈不代表要盲目地承擔風險,當我們連最壞的狀況都想過一輪時,代表我們對於這項選擇也做好了準備,有了全方位的規劃,那執行時的順暢也就大幅提升了。


五、 計算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

把選項數值化,能讓我們避開因為憤怒或不平所做的兩敗俱傷的選擇,在做重大決策時,除了數值化之外,考慮被放棄的選項可能帶來的潛在價值,也就是機會成本亦為重要,把各選項的價值與成本、好處壞處都列出來,再根據目標挑一個最接近的,能更有效地將利益最大化。


六、 難以決定時,嘗試把狀況推到極端

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理性的狀態,把手上的選項推到極端,或把環境推到極端,看看這個選項是否一樣吸引我們,如此一來,可以比較容易辨識出自己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七、 還是很難選擇時,逼自己做些小實驗

邏輯分析沒辦法在資訊不足的時候派上用場,因此我們可以做些小實驗來讓我們對這個選項有更多的了解。嘗試自己沒做過的事,本來就沒辦法一次就知道是否可行,可能要多試幾次才會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但透過這種方法,至少可以在最低風險的情況下理解另一個選擇的優劣、讓後續的判斷更貼近真實。


八、 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與跟風

大家都做的事好像有種「眾人的保證」;但也因為大家都做,所以競爭激烈、機會難得。但這個選項真的適合嗎? 會不會只是一頭熱的跳進去變成不快樂的分母? 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做出的選擇才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九、 有機會,多學習別人的選擇邏輯

世界上沒有什麼選擇是所有人通用的,當你多去了解其他人怎麼想、別人如何面對人生選擇,了解他們背後人生的價值觀,透過別人的故事來讓自己成長,能讓我們有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眼前的選項。


十、 選錯沒關係,要有軸轉或停損的勇氣

沒有人能一次到達完美,大部分都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所以「捨得的勇氣」很是重要。坦然接受失敗、重新調整、嘗試不同方向,就能找到更正確的目標。


選擇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會有人告訴我們要怎麼選,也不會有人能拉著我們前進,然而人生的路上,就是不斷的選擇、修正、再選擇。選項從沒有正確答案,只在未來過得好壞來驗證先前的判斷適不適合。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一起學著如何更聰明的選擇,更正向的面對、也更順暢地前進。

avatar-img
1會員
34內容數
爺爺還在世時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他走了,留下我繼續蓋房子。 如果你需要聯絡我,可以寄信到這裡:nininglemo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泥的黃金屋 的其他內容
在網路上打TED 一定會跑出這則影片: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拖延大師的腦袋在想什麼),目前在youtube上有5118萬次觀看,是目前TED頻道最多人看的短講。
有個對千禧世代的研究,問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超過八成說主要的目標是變得富有,另有五成的說另一個主要的目標是有響亮的名聲;我們被灌輸概念-為了有美好的生活,這些東西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大家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為他們帶來什麼結果幾乎無從得知;我們對人生所知道的絕大部份來自於訴請別人記起過
「這十年來,我特別將創作焦點放在自己與他者的身分認同,描寫孤獨現代人的實存樣貌。 然而『我是什麼?』這個問題,在現今急遽改變、多樣化的世界裡,有著更複雜的樣貌。」 ——平野啓一郎
「不一樣」是正常的, 你活著就值得被好好對待、尊重,不論對象是他人還是自己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 你會發現 你會訝異 你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 你會鼻酸 你會流淚 只要你能聽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者有時候對了,有時候錯了。」
在網路上打TED 一定會跑出這則影片: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拖延大師的腦袋在想什麼),目前在youtube上有5118萬次觀看,是目前TED頻道最多人看的短講。
有個對千禧世代的研究,問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超過八成說主要的目標是變得富有,另有五成的說另一個主要的目標是有響亮的名聲;我們被灌輸概念-為了有美好的生活,這些東西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大家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為他們帶來什麼結果幾乎無從得知;我們對人生所知道的絕大部份來自於訴請別人記起過
「這十年來,我特別將創作焦點放在自己與他者的身分認同,描寫孤獨現代人的實存樣貌。 然而『我是什麼?』這個問題,在現今急遽改變、多樣化的世界裡,有著更複雜的樣貌。」 ——平野啓一郎
「不一樣」是正常的, 你活著就值得被好好對待、尊重,不論對象是他人還是自己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 你會發現 你會訝異 你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 你會鼻酸 你會流淚 只要你能聽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者有時候對了,有時候錯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方格子)日更一千字文章Day3 今天來分享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幫助了我許多人生思考的抉擇。 這本書再說什麼? 本書作者由姚詩豪(Bryan)、張國洋(Joe)整合多年的專案管理顧問經驗,把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問題做個整合與解答,且書中主要元素大致落在要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式」。 書中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由無數個選擇所構成,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樣子。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選擇,我們常常在選擇時感到猶豫。但其實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後不後悔。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方格子)日更一千字文章Day3 今天來分享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幫助了我許多人生思考的抉擇。 這本書再說什麼? 本書作者由姚詩豪(Bryan)、張國洋(Joe)整合多年的專案管理顧問經驗,把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問題做個整合與解答,且書中主要元素大致落在要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式」。 書中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由無數個選擇所構成,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樣子。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選擇,我們常常在選擇時感到猶豫。但其實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後不後悔。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