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與效能:你在做對的事情嗎?

2024/03/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閱讀後你將學會

  1. 效率與效能的區分:效率是「把事情做得快和好」,而效能則是「做對的事」。
  2. 效率的陷阱:僅僅高效率並不意味著向著正確的目標前進。
  3. 如何實踐效能:透過評估任務與目標的一致性來確保你的努力是朝著正確方向進行。

效率與效能有什麼差別?

加快速度是高效的唯一方法嗎?

raw-image

想想看,當有人對你催促「動作要快一點!」

此時我們是不是常常加快手上的工作,卻鮮少停下來問自己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加快速度做的這件事情真的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在這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這似乎是一種普遍的呼聲。

但這種快速行動是否真的導向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常常聽到「效率」和「效能」這兩個詞,但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或許我們能從彼得・杜拉克的智慧中探尋答案。

彼得・杜拉克對效率與效能的見解

有管理學之父之稱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他的著作《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書中提到一個深刻的觀點:

「效率是把事情做好;效能是做對的事」
Efficiency is doing things right; effectiveness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根據杜拉克所說的定義,「效率」是「把事情做好」(do the things right),強調的是「過程」。它意味著如何用更快的時間、更低的成本,把事情做好,這就是效率。例如在製造業中,提高產品產量的同時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即是提高效率的典型例子。

而「效能」關注的是「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強調的是「結果」。這意味著在開始行動之前,首先確定你的目標是否真正值得追求,並且有助達成目標,這就是效能。

換句話說,無論你的工作效率有多高,如果你所做的並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那麼所有的努力都將是徒勞。舉個例子,一家公司雖然高效地生產大量的產品,但如果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相當低,那麼公司的行為雖然高效,卻不具效能。

因此,效率和效能雖然聽起來相似,但它們代表截然不同的概念。

「南轅北轍」的例證

raw-image

我們可以從一個古老的成語「南轅北轍」來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點。

戰國時代,魏王想去攻打趙國國都邯鄲。正在外地旅行的季梁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趕回去見魏王想要勸阻。

季梁對魏王說:「剛才臣在途中遇到一個人,他要去南方的楚國,但卻駕車朝北走。
臣問他說:『既然要去楚國,你應該往南走才對啊!』。
對方答覆說:『我有一匹跑得快的好馬』。
臣繼續說:『馬雖跑得快,但這並非是去楚國的路啊!』。
對方說:『我的旅費多』。
臣又說:『旅費雖多,但這還是並非是去楚國的路啊!』
對方繼續說:『我的馬伕本領很大』。
臣最後說:『你的馬越好、旅費越多、馬伕本領越大,離楚國就越遠』。」
季梁接著對魏王說:「大王想成就霸業,讓天下人信服,但現在仗著強大軍力去攻打趙國邯鄲,想擴充領地提高聲望。但這樣的行動愈多,就愈不能讓天下人信服,離成就霸業的目標也就愈遠。就像想去楚國卻往北走是一樣的啊!」

故事中,馬越好、旅費越多、馬伕本領越大,代表效率越好。他們有快馬和豐富的旅費,這無疑是高效率的象徵,但問題是他們選擇了錯誤的方向。你可以發現即便擁有資源和效率,但若方向不對,就無法到達楚國,達到目標,就代表沒有效能。(無效能、有效率)

效率與效能的二維矩陣

這個任務處在哪一個象限?

從以上「無效能、有效率」的故事,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將效能與效率畫成一個二維矩陣。從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分別為:「有效能有效率」;「有效能無效率」;「無效能無效率」;「無效能有效率」(如圖1所示),每一個象限代表不同的情況:

  • 第一象限(有效能且有效率):這是我們的理想狀態,代表著我們不僅完成任務的效率高,而且這些任務也正是我們應該做的,對達成我們的目標有直接幫助。
  • 第二象限(有效能但無效率):在這個象限中,任務是對達成目標有幫助的,但是我們完成任務的方式不夠高效。
  • 第三象限(無效能且無效率):這是最應避免的情況,代表我們既浪費了時間和資源,又沒有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
  • 第四象限(無效能但有效率):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們執行任務的效率很高,但這些任務並不支持我們的長期目標。
raw-image

這個「效率與效能矩陣」既適用在企業經營也適用在個人管理,而且使用方法很簡單。

在企業經營上,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將所管轄的單位或個人,依目前的現況放到矩陣當中。

個人管理部分,也可以將所做的事情,依目前的狀況放到矩陣裡。接下來就可以發現那些單位、人、事,處於四象限中的哪個位置。進而對其進行調整,無論是提升效率或是提升效能。

3步驟評估優化

例如你可以透過以下3步驟進行自我評估與優化:

1.評估任務

列出你目前的主要任務。
考慮每個任務對達成你長期目標的貢獻程度,確定它們屬於哪個象限。

2.制定策略

並根據每項任務所屬的象限,制定相應的策略:

第一象限:對於有效率且有效能的任務,繼續保持並優化。
第二象限:對於有效能但無效率的任務,尋找提高效率的方法。
第三象限:對於無效能且無效率的任務,考慮是否應該放棄或重新定義任務。
第四象限:對於無效能但有效率的任務,重新評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定期回顧

最後,透過定期回顧和調整你的任務和目標。我們每個人的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將你的時間精力盡可能投入在第一象限「有效能且有效率」的任務上。

透過此矩陣的實踐步驟,你將能更清晰地看到哪些任務對你真正重要,哪些任務需要改變方式或者完全放棄。這不僅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效能,讓你的努力更有意義和方向。

成為高效能人才 

最後,效率與效能都是衡量企業或個人是否有效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是管理者所欲追求的績效,更是成功經理人應具備的觀念與能力。我們可以透過這個矩陣提醒自己:不僅要做事有效率,更要做對的事,以更接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

希望透過這篇分享能啟發你思考如何成為「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將對的事做好來)的高效人才。

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黃博駿(臺灣高效能創新研究公司的創辦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