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利他遇上自利-誘因設計的新視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激發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利他精神來達到激勵效果。這種方法與傳統的金錢激勵有很大不同。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正在設計一個鼓勵員工戒菸的計畫。你有兩種選擇:

情境1:抽菸的員工每戒菸一週,公司就發給他5美元獎金。

情境2:抽菸的員工每戒菸一週,公司就捐款5美元給當地慈善機構。

你認為哪種方式更有效?乍看之下,很多人可能會選擇情境1,因為直接給員工金錢獎勵似乎更有吸引力。但是,研究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事實上,早在2000年,Uri Gneezy和他的同事就在一篇名為〈付好付滿──否則乾脆一毛不給〉的論文中研究了類似的問題。他們進行了一項非常有趣的現場實驗,召集了180名高中生為慈善機構募款。這些學生被隨機分為三組:

  1. 無償組:只給學生做一場關於捐款重要性的精神演講。
  2. 低報償組:除了演講,學生還可以得到募款金額的1%作為獎勵。
  3. 高報償組:除了演講,學生可以得到募款金額的10%作為獎勵。

你猜哪一組的募款成績最好?令人驚訝的是,無償組的表現竟然超過了低報償組!雖然高報償組(10%)的學生比低報償組(1%)募得更多捐款,但仍然比不上完全沒有報償的學生。

這個實驗結果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現象:小額的金錢獎勵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反而降低人們的積極性。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戒菸的例子中,情境2(捐款給慈善機構)可能比情境1(直接給員工獎金)更有效。

那麼,為什麼捐款給慈善機構這種間接的獎勵方式會更有效呢?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叫做「春暉效應」(warm glow effect)的心理學概念。這個概念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Jim Andreoni教授提出,指的是人們在幫助他人時所體驗到的喜悅和滿足感。通過幫助他人,我們不僅改善了受益人的處境,也提升了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春暉效應是一種自我訊號的絕佳例子:通過助人、捐贈或志願服務,我們向自己發出了「我是個好人」的訊號,從而正面提升了自我形象。有趣的是,研究發現春暉效應主要來源於我們為幫助他人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實際幫助的大小。換句話說,只要我們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去幫助他人,就能感受到春暉效應帶來的正面自我訊號。

那麼,是不是利社會誘因在任何情況下都優於金錢誘因呢?答案是否定的。Uri Gneezy的前博士生Alex Imas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

在這個實驗中,大學生被要求進行握力測試。首先,所有學生都要進行60秒的基準測試。然後,學生被隨機分配到不同的組別,進行第二輪測試。這些組別的區別在於獎勵的金額(低額或高額)以及獎勵的接受者(學生自己或慈善機構)。

實驗結果非常有趣:在低額獎勵的情況下,學生為慈善事業比為自己更努力。但是在高額獎勵的情況下,這種差距就消失了。換句話說,當獎勵金額較高時,學生為自己和為慈善機構付出的努力程度差不多。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在設計誘因時,我們需要考慮獎勵的金額大小。當獎勵金額較小時,利社會誘因可能更有效,因為人們對慈善捐助的具體數額不太敏感,更在意的是自己有所貢獻這件事。但是當獎勵金額較大時,自利誘因可能更有效,因為人們對高額金錢的反應通常很強烈。

利社會誘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激勵機制,人類的行為動機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在設計誘因時,我們不應該只考慮金錢因素,還應該考慮到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利他精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激發人性中的善意,往往比單純的金錢獎勵更能觸動人心,產生更持久的影響。

來源:Dall. E生成

來源:Dall. E生成


avatar-img
19會員
4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從起床張開眼睛開始,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的決策:從早上喝什麼咖啡,到晚上看哪部電影,再到人生重大抉擇如職業選擇或投資決策,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然而,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常常在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那就是「後悔規避」。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文,作者Uri Gne
在現代管理實務中,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一直是一個核心問題。傳統的獎勵制度往往著眼於提供額外的獎金或福利,但這種方法的效果並不總是令人滿意。在 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提及「損失規避」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能解釋為什麼某些誘因比其他誘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吸引客戶,是當今商業環境中,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許多人在設計誘因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人類的心理。在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討論了關於「損失規避」和「心理帳戶」的概念對於提升誘因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Uri
在商業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激勵他人或改變行為的情況,無論是企業想提高員工生產力,還是政府希望民眾養成良好習慣,設計適當的誘因似乎都是不二法門。然而,誘因設計並非易事,一個看似合理的獎懲制度,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誘因設計的原理和陷阱。 在Uri Gnee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平衡個人與團隊的利益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個議題不僅影響到員工的工作動力,也直接關係到整個組織的效能和文化。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個人誘因與團隊誘因這兩種不同策略的利弊。 當談到個人誘因時,我們不得不提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從起床張開眼睛開始,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的決策:從早上喝什麼咖啡,到晚上看哪部電影,再到人生重大抉擇如職業選擇或投資決策,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然而,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常常在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那就是「後悔規避」。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文,作者Uri Gne
在現代管理實務中,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一直是一個核心問題。傳統的獎勵制度往往著眼於提供額外的獎金或福利,但這種方法的效果並不總是令人滿意。在 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提及「損失規避」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能解釋為什麼某些誘因比其他誘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吸引客戶,是當今商業環境中,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許多人在設計誘因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人類的心理。在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討論了關於「損失規避」和「心理帳戶」的概念對於提升誘因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Uri
在商業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激勵他人或改變行為的情況,無論是企業想提高員工生產力,還是政府希望民眾養成良好習慣,設計適當的誘因似乎都是不二法門。然而,誘因設計並非易事,一個看似合理的獎懲制度,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誘因設計的原理和陷阱。 在Uri Gnee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平衡個人與團隊的利益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個議題不僅影響到員工的工作動力,也直接關係到整個組織的效能和文化。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個人誘因與團隊誘因這兩種不同策略的利弊。 當談到個人誘因時,我們不得不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從對方「個人」角度去思考,推測出他在意的利益點為何?並且去做出能滿足到他慾望的連結。
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 所謂的內在激勵,是指被激勵者自身產生且發自內心的一種激勵力量,包括學習新知識和技能、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等。 而外在激勵則是掌握在領導者手中且由領導者執行的一種激勵措施。 內在激勵有助於員工〝開發自己〞,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舞台激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認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實例解析的書,提供了許多誘因運作的案例,可幫助理解誘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Thumbnail
自我訊號加上社會訊號,會更吸引人做出我們想要的事情嗎? 自我訊號可以傳遞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社會訊號則代表一個人想對社會大眾展現的樣貌,兩種訊號都可能會誘使一個人做出要證明自己的行為。 但是如果設計出,兩種訊號都很強的環境,是不是更會誘使一個人做出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Thumbnail
重新探討吸引力法則及其應用。吸引力法則是一種新的思維運動,它透過改變限制性想法和現實生活中的框架,去吸引各種人、各種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想提高文章流量、改變生活狀況,還是實現夢想,吸引力法則都可以幫助你。想學習吸引力法則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搜尋瞭解相關資訊,並不斷地練習和堅持。
Thumbnail
從小喜好的事物可以為一個人成長後的生命路徑做出指引。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話和我們的誘因訊號時常發生衝突。 大學時期,我曾經做過一份打工,負責接聽客服電話,解決客戶在使用手機上遇到的疑難雜症,或者安排客戶手機送修服務等。 當時,公司提出了獎金方案,如果在一個月內,接聽超過1000通電話,就可以多拿10%的薪水,這對缺零用錢的我很是心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從對方「個人」角度去思考,推測出他在意的利益點為何?並且去做出能滿足到他慾望的連結。
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 所謂的內在激勵,是指被激勵者自身產生且發自內心的一種激勵力量,包括學習新知識和技能、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等。 而外在激勵則是掌握在領導者手中且由領導者執行的一種激勵措施。 內在激勵有助於員工〝開發自己〞,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舞台激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認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實例解析的書,提供了許多誘因運作的案例,可幫助理解誘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Thumbnail
自我訊號加上社會訊號,會更吸引人做出我們想要的事情嗎? 自我訊號可以傳遞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社會訊號則代表一個人想對社會大眾展現的樣貌,兩種訊號都可能會誘使一個人做出要證明自己的行為。 但是如果設計出,兩種訊號都很強的環境,是不是更會誘使一個人做出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Thumbnail
重新探討吸引力法則及其應用。吸引力法則是一種新的思維運動,它透過改變限制性想法和現實生活中的框架,去吸引各種人、各種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想提高文章流量、改變生活狀況,還是實現夢想,吸引力法則都可以幫助你。想學習吸引力法則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搜尋瞭解相關資訊,並不斷地練習和堅持。
Thumbnail
從小喜好的事物可以為一個人成長後的生命路徑做出指引。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話和我們的誘因訊號時常發生衝突。 大學時期,我曾經做過一份打工,負責接聽客服電話,解決客戶在使用手機上遇到的疑難雜症,或者安排客戶手機送修服務等。 當時,公司提出了獎金方案,如果在一個月內,接聽超過1000通電話,就可以多拿10%的薪水,這對缺零用錢的我很是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