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輸出,需要對象感

Sylvie-avatar-img
發佈於 故事未完待續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前曾經提到「對象感」。

對象感是什麼呢?

在得到的品控手冊中,曾經提到:

對象感是指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談時的自然邏輯,是「我」跟你之間的一對一交流的邏輯,是一種即使你面對話筒也能看到對面有人的想像力。找不到對象的感覺,相當糟糕。

你的文字有對象感嗎?即使是文筆很好的人寫出來的文章,也可能缺失對象感。

大學寫報告,或者在研究所寫論文的時候,常常覺得好難寫出來——「哎唷,不知道寫這個要做什麼?」

後來才知道,那是一種好像想說點什麼,卻又不知道在對誰說的自說自話。而之所以知道了這原因,是因為某天偶然發現臉書貼文真好寫:很容易在上面打完一篇文字,甚至是結構完整的長篇敘述。

這是因為,臉書的對話對象明確,起碼知道臉友都是什麼人。

不過,隨著後來臉友愈來愈多,我也不太常在上面發文了。若是以前的同學或同事就罷,但偶爾總有些工作上認識的講師或者業界人士,雖然不至於像LinkedIn那樣與職業的功能性高度綁定,但總歸不是一個可以隨便講話的地方。更別說,上面還有親戚與家人,極致的角色衝突,讓發文變得更加困難。

社群平台從來都是公開展演的空間,不是私人的場域。

至於,為什麼作業報告和論文那麼難寫,有可能是因為——那樣的文體面對的是一票面目模糊或屬性太多元的大眾;當然啦,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打從一開始命題或研究主題就是錯的,所以連自己在和誰溝通都不清楚。


對象感不是討好讀者

日劇《影子寫手》(ゴーストライター)描述知名作家遠野在寫作生涯的巔峰卻似乎面臨到才思枯竭的窘境,她寫不出來過往那樣具備高度與水準的作品,然而和劇本的交稿期限在即。於是,在因緣際會之下,同樣擁有創作才華且對遠野崇拜之至的助手川原成了她的影子寫手。

然而,作家的「寫不出來」並非江郎才盡,而是在成名之後,受到大眾的熱烈追捧的勢頭中,她卻漸漸地不知道為誰而寫、為何而寫,也不知道對誰說話。直到找代筆一事曝光,承認了此事的遠野成了眾矢之的,因身敗名裂而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的她,卻在面對自己重病的且完全不記得自己的母親時,絕望之際藉由文字找到宣洩的出口。

遠野又能寫了。

而在此同時,取代了原本的遠野成為知名作家的川原卻始終活在「遠野槍手」的名號之下,所創作的內容,也無法超越擔任幫遠野代筆時期的作品水準。從開始代筆到成名僅僅三年的時間,川原卻一個字都不出來了。

後來的川原才察覺,過去的自己,之所以能夠如此地創意四射、文思泉湧,是因為她將自己崇拜的作家遠野當作是那一個最重要的、又或許是唯一的讀者,衝著自己最崇拜的人而寫,希望可以獲得對方的認可與讚賞。本著對於遠野的熱情,帶來毫無拘束的創作,讓她的作品達到巔峰。

在川原寫不出東西之時,遠野問她:「妳現在是對誰寫小說呢?」『讀者。』川原答。

然而遠野卻告訴她:「試圖用作品討好讀者」就是寫不出東西的原因。因為讀者千人千面,「妳到底該選哪一面?」

或許對於「創作者」而言,必要的對象感,並不是去「討好誰」,而是,如同起初川原將作家遠野當作對象;遠野其後將生命的母親當作對象。

這是對象感,有真實的對象,而非為了達成什麼「目的」去創造對象。


對象感不是設置稻草人

《直抵人心的寫作》一書中強調,心中沒有讀者,就不會贏得讀者。如果文章沒有對象感,會讓寫作變成一廂情願的徒勞無功。

好文字是有讀者緣的,就像會說話的人更有人緣一樣。有些人常常困惑,我寫了這麼多,怎麼總覺得沒有寫到點子上;或者我已經極力寫得通俗易懂了,為什麼讀者還是看不懂;又或者,我的文字太乾巴,好像不太能引起共鳴,不夠打動人。專注於精雕細琢文字,不肯花心思去研究讀者,這是一種寫作上的戰略懶惰。

心中有讀者,才能寫出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文章。有對象感的文字才有交流感,讀者讀後才會有共鳴。

讀到這裡,我突然有種毛毛的感覺。

我們或許偶爾會看到某些文章或報導,看似充滿對象感——其在文字的鋪陳中,很多的「你」、「有人」或者設置了某些情境故事與其中的「那個誰」,然後在敘述中近乎說教式的反覆指點,但其實,那個看似存在的對象,卻難以引發任何人的共鳴。

因為從頭到尾,作者都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中自說自話,旁人甚至無法推敲出他/她所預設的那讀者或對話對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

因為那樣個「對象」從來都只存在於作者的幻想之中,為了自說自話而被創造出來。

這就如同,透過搭建起一個台子,給自己的台子,並藉由幻想去創造出一個或許自始至終就不存在的對象,來展示自己。於是,文章可能假想了一個情境或別人的故事,接著通篇都在「你你你」的「指點」別人,而從頭到尾,說的都是「我我我」、「我在這裡」、「我最重要」,以及「你必須只能看我」。

有沒有很熟悉?

認為市場欠教育的媒體和文化人,最常這麼做了。(噓)

avatar-img
71會員
105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時序接近清明,爸媽準備掃墓的用品包含一項拜拜蛋糕。他們口中的拜拜蛋糕,就是那種一顆圓圓的布丁蛋糕,早些年前,有些麵包店還賣50元一顆。 傍晚在黃昏市場瞥見有攤販在賣類似的蛋糕,但小小一顆就要價100元了。就在我爸媽還在推敲要去哪裡買這蛋糕的那會,一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幾年,他去拜拜都買披薩、可樂和炸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上週三,也是和教練Wisdom的對話中,聊到對於未來的想法還是人生的期許時,我提到一件事,我說: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好好的,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心裡想的也是,我認為自己的日常狀態與身邊親近的友人息息相關,狀態與氣場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只有我在乎的人是好的,我才會是好的。 但教練說,我們無法左右他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如果多拉A夢是你朋友,你最想借的道具是什麼?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飢腸轆轆騎著車,然後一路都是紅燈,一下遇到清潔車,一下遇到馬路在維修;回到家之後發現常常停的位置在不應該有太多車的時間點卻被停滿,轉過身就發現電梯被按到了最高的樓層,中間還停好幾次…… 如果有任意門就好了。 卡在車陣裡,覺得好餓好
時序接近清明,爸媽準備掃墓的用品包含一項拜拜蛋糕。他們口中的拜拜蛋糕,就是那種一顆圓圓的布丁蛋糕,早些年前,有些麵包店還賣50元一顆。 傍晚在黃昏市場瞥見有攤販在賣類似的蛋糕,但小小一顆就要價100元了。就在我爸媽還在推敲要去哪裡買這蛋糕的那會,一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幾年,他去拜拜都買披薩、可樂和炸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上週三,也是和教練Wisdom的對話中,聊到對於未來的想法還是人生的期許時,我提到一件事,我說: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好好的,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心裡想的也是,我認為自己的日常狀態與身邊親近的友人息息相關,狀態與氣場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只有我在乎的人是好的,我才會是好的。 但教練說,我們無法左右他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如果多拉A夢是你朋友,你最想借的道具是什麼?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飢腸轆轆騎著車,然後一路都是紅燈,一下遇到清潔車,一下遇到馬路在維修;回到家之後發現常常停的位置在不應該有太多車的時間點卻被停滿,轉過身就發現電梯被按到了最高的樓層,中間還停好幾次…… 如果有任意門就好了。 卡在車陣裡,覺得好餓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成功,不是來自超速衝刺,而是穩定的節奏與持續輸出。」要走得長遠,我們需要培養內在的「踏實感」,讓自己從焦慮的惡性循環中抽離,回到一個穩定且可持續的狀態。
在寫論文、做研究時,很多碩博士生都有這種迷思: • 「這週拼個三天三夜,把實驗一次搞定!」 • 「等靈感來了,一口氣寫 3000 字論文!」 但現實總是殘酷: • 短期爆發完,你累到癱掉,後面幾天進度直接歸零。 • 熬夜產出一堆,隔天重看發現「邏輯亂七八糟」,又要重寫。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若今生能擁有鐵飯碗的工作,每月穩定領取薪資,使生活穩定,都要有相當的福德。許多都是過去生,固定每個月在佛門做布施之緣故。」所以想令生活不虞匱乏,不為錢財苦惱,在佛門中修積福德資糧非常重要。若能護持一處真實講經說法、傳戒、弘化之佛教道場,乃為殊勝上善因緣。
Thumbnail
貪生怕死的投資方法 第五章,有提到說跟人生匹配的財務目標,寫下自己的目標,我覺得這挺好的啊。你要先設定目標,你才能夠發現問題點在哪裡?於是去找到方法。   像我自己對投資這件事情,我就知道我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那我也知道我自己的投資個性是屬於那種貪生怕死,可能很容易一遇到大跌就受不了,很想賣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沒有人能否定每個人在若干時刻做出的舉動是否別有用意
Thumbnail
對象感是指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談時的自然邏輯,是「我」跟你之間的一對一交流的邏輯,是一種即使你面對話筒也能看到對面有人的想像力。找不到對象的感覺,相當糟糕。
有時候你會覺得對方已經表示理解,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或是有聽懂也認同,但就是沒有領悟到什麼的感覺,這時你可以找個很像的事物來比喻,最好還是對方已經很懂的事。 如果對方能連結自己的經驗,就容易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會產生更為認同,覺得好理解的情緒。 理解與領悟的分界線 說到理解和領悟,這兩
當對方知道你為什麼找他,也知道你在說什麼,接下來就是直接說出,你希望對方給你什麼回應。 比如你需要對方聽完給意見,但你沒有先說,那麼對方可能就是用,聽聽就好的心態回應你,如果你需要具體的幫忙,但又不知道對方能怎麼幫你,就直說你需要一些幫助,但我不知道從哪開始。 明確、直接、具體的溝通,是一種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成功,不是來自超速衝刺,而是穩定的節奏與持續輸出。」要走得長遠,我們需要培養內在的「踏實感」,讓自己從焦慮的惡性循環中抽離,回到一個穩定且可持續的狀態。
在寫論文、做研究時,很多碩博士生都有這種迷思: • 「這週拼個三天三夜,把實驗一次搞定!」 • 「等靈感來了,一口氣寫 3000 字論文!」 但現實總是殘酷: • 短期爆發完,你累到癱掉,後面幾天進度直接歸零。 • 熬夜產出一堆,隔天重看發現「邏輯亂七八糟」,又要重寫。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若今生能擁有鐵飯碗的工作,每月穩定領取薪資,使生活穩定,都要有相當的福德。許多都是過去生,固定每個月在佛門做布施之緣故。」所以想令生活不虞匱乏,不為錢財苦惱,在佛門中修積福德資糧非常重要。若能護持一處真實講經說法、傳戒、弘化之佛教道場,乃為殊勝上善因緣。
Thumbnail
貪生怕死的投資方法 第五章,有提到說跟人生匹配的財務目標,寫下自己的目標,我覺得這挺好的啊。你要先設定目標,你才能夠發現問題點在哪裡?於是去找到方法。   像我自己對投資這件事情,我就知道我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那我也知道我自己的投資個性是屬於那種貪生怕死,可能很容易一遇到大跌就受不了,很想賣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沒有人能否定每個人在若干時刻做出的舉動是否別有用意
Thumbnail
對象感是指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談時的自然邏輯,是「我」跟你之間的一對一交流的邏輯,是一種即使你面對話筒也能看到對面有人的想像力。找不到對象的感覺,相當糟糕。
有時候你會覺得對方已經表示理解,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或是有聽懂也認同,但就是沒有領悟到什麼的感覺,這時你可以找個很像的事物來比喻,最好還是對方已經很懂的事。 如果對方能連結自己的經驗,就容易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會產生更為認同,覺得好理解的情緒。 理解與領悟的分界線 說到理解和領悟,這兩
當對方知道你為什麼找他,也知道你在說什麼,接下來就是直接說出,你希望對方給你什麼回應。 比如你需要對方聽完給意見,但你沒有先說,那麼對方可能就是用,聽聽就好的心態回應你,如果你需要具體的幫忙,但又不知道對方能怎麼幫你,就直說你需要一些幫助,但我不知道從哪開始。 明確、直接、具體的溝通,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