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z'dingo!:從翻譯到「本地化」

2024/03/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az'dingo!:從翻譯到「本地化」〉2023-03-23


  近年來,以本地化思維接替翻譯思維的做法越來越蓬發。一方面與多元文化興起、世界經貿發展與交流的頻繁脫不了關係,但更貼近「現場」的原因在於這個時代的作品比起精確的意義,更強調在每一段落中,對特定情緒與感受的激發。同時,這個時代的文藝作品中,存在著更多難以直接翻譯的互文性。


  我們沒有辦法在每個小笑話的翻譯後面加上註釋、或在故事角色隨口說了一句外國名人的台詞時加以說明--並要求讀者在看到這些註釋和說明的同時,和屬於那個文化圈的原文讀者產生同樣的反應。


  我們可能會得到一種恍然大悟、或一些羅蘭巴特稱之為「傳記微素」的零碎而有趣的小細節。但我們得不到原文讀者的那種「第一手的感受」--除非,本地化人員寫了一個相同結構且同樣有趣的笑話、引用了另一個我們會如那些原文讀者那樣認識的一個中文圈的明星。於是這無關乎信達雅,這關乎情感渲染,關於再現一個平行的情境。



  一個足夠好的例子是「禹英禑」的那段自我介紹,每個國家的本地化人員都用了各自語言中的回文詞。但對於沒有在看韓劇的我來說,《爐石戰記》裡惡魔口中的台語更令人印象深刻。我可不覺得扭曲虛空裡的人本來就那樣說話,但作為一個與艾澤拉斯截然不同的地方上截然不同的物種,這種差異化帶來了一定的敘事作用(當然也一定程度地強化了某種刻板印象連結,但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越是認識到那些令人覺得巧妙的本地化成果,就越令我們意識到一件事。那些作品的主創者和本地化人員都相當清楚,那些與句的存在乃是服務於一種特定的情境與感受的渲染。字詞的一一對應在這個時代裡變得不再重要,為了把握住某種該文本中的「精神」,本地化工作取代了翻譯,就像是從無損壓縮改換到有損壓縮。我們丟掉了那些相對不重要的部分,譬如:那些詞字面上本來的意義。我們驅散了語言的靈,只留下軀體,做為多媒體表達中的工具。



  從這種情感相符但字義不同的換句話說中,我們能重新意識到台灣中文和北京普通話這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不僅僅是字與字之間的筆劃不同,也不只關於作為一個網紅,該說「影片」還是「視頻」。我們所談論的每一句話的背後,都開展著一幅截然不同的社會與文化圖示。


  透過與不同社群的互動,我們能學習到一些自己的文化中從沒辦法完滿表達的新詞語。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無論是多麼令自己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家鄉文化,竟然也存在著令人驚奇的不可取代與不可轉譯性。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5yK8PxQpMgvoRgwauETHaSVVVD2StzvBmP8jw8NEkpMLvkN5GgbBUyB6ktCtrUBXl

14會員
23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