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歡迎觀賞我的探碳大小事,近年來ESG一詞越來越熱門,包含碳盤查、永續管理、碳權相關的詞彙都有越來越多人知道,一直到非常熱門的ISO認證課程,就連小精靈我因為工作上需要取證做證明,上網搜尋相關的ISO 14064-1課程,真的是場場額滿!有錢還上不了呢!所以就讓我們來談談,現在如此之熱門的碳盤查到底是在做什麼?企業一定要做碳盤不可嗎?距離法規設定的期限還有多遠?
碳盤查顧名思義,就是將公司或廠區整體運作過程中,所排放出來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加以歸類與計算。所謂的「碳」,雖然泛指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但實際上是指臺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法規所管制的七種溫室氣體都涵蓋在內,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二氧化碳(CO2)之外,還包括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全氟碳化物(PFCs)、氫氟碳化物(HFCs)。而二氧化碳則是其中排放量佔比最大的溫室氣體。
然而,在ISO 14064-1:2018中就將公司、廠區活動所會產生碳排放的形式區分為六個類別,也分為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以這些方式做歸類與統計去計算整個廠區在一定時間區間內的碳排放量是多少,便是碳盤查。
小精靈很常聽到大家說碳這個東西好虛,看不到也摸不到,為什麼一定要做?還被強制規定,搞得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好頭痛,又要加重額外的工作量....小精靈也清楚大家碰到這些問題一定受到不少困擾,因為小精靈自己也是一路這樣披荊斬棘、過關斬將走過來的,偶爾也希望能夠有個神燈可以召喚,一下子就能夠產出所有的報表數據呢...嘿嘿嘿~
科學清楚地表明,為了避免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保護宜居的地球,於2015年的巴黎協定當中,197個國家同意致力降低暖化,全球在本世紀結束之前,氣溫增幅相較工業化前不得超過2℃,並力求壓在1.5℃以內(未來估計標準值還會再降低)。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聯合國發出全球盤點的技術報告,強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於2030年須相較2019年的程度減少45%、2035年減少60%、2050年減少84%,才有望達成控制在1.5℃的範圍內。
為此,臺灣也跟上國際的腳步,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正式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並設定相關的法規與2022年1月10日所設定12項淨零戰略路徑,從第一階段(2023年)法規規定資本額10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必須完成公司內部碳盤查。而碳盤查就跟減肥一樣,必須先知道目前的體重(排放量)是多少,去評估所測量出來的重量標準到哪裡,並設定減重的目標值,才能從過程與設定時間內,逐步規劃減重的策略與方法,且經由過程中的PDCA逐步去做優化與改善。
根據數據統計調查,全球碳排放的比例佔比大多是因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排放,但它並非全然是造成整體氣候變遷嚴重的影響因素,另加上臺灣是仰賴晶圓與半導體生產的出口國,所以從碳排放量較大的製造業、石化業開始執行碳盤查。
小精靈比較反骨一點,如果有企業問我:「做碳盤就是請企業花錢去向政府表示自己要罰錢,到底誰會做這麼傻的事情?花錢拿證明,就只是證明自己要罰錢給政府!」那小精靈也只能說就不要做吧!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這件事,企業確實沒有錯,若是非強制性的確實也可以選擇不要做盤查,但當法規限制的越來越多時,國外法規要求越來越多時,客戶要求自身企業提供碳盤查的相關資料,自己卻什麼都拿不出來,就只好跟這張貴貴的訂單SAY GOODBYE了呀~~
「阿~沒差拉!不就是一張訂單,再繼續開發下一張大訂單就好了啊。」、「反正我又不是做國內生意,影響不到我,我做的都是國外生意」
是否曾想過,在綠色轉型與綠色競爭力這件事上,不論國內與國外都會不斷的往前走,未來會轉變成「價值」遠超過「價格」的時代,當市場擁有相對應的競爭力時,自己卻只能拚殺低價還不一定接得到訂單,國外的法規要求比國內還要快速,歐盟2026年即將開跑徵收的CBAM碳關稅,直到2034年將會不給予免費額度,還有美國的CCA清潔競爭法案,這些都是未來會發展的法規趨勢。所以不做,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而已。
當然,做碳盤的好處,就是當客戶要求時,你可以第一時間就拿得出證明,也可以證明自己公司產品的品質,對於社會與環境是有相對貢獻與競爭力的,也不會因為不做就遭受罰則,在未來也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設定相對的減碳目標,或是執行碳中和,取得產品碳足跡標準等等,在面對國際上也會更有競爭優勢,對自己企業好、對環境也會慢慢變好,也是ESG的一個小小里程碑呢!
我是永續發展ESG綠色小精靈,本次分享結束,期待下回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