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1624、2024的聯想

2024/03/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不是夢到了大樂透-- 如果有人因而去買,而且中獎,請我吃飯啊!我是講三個年份。


1598年,湯顯祖牡丹亭完稿。


1624年,是此間一齣樣板歌仔戲的劇名與年代。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套一句對岸的話,造成了現象級的轟動。在台灣的迴響不說了,最特別的,是這股和煦春風吹到香港,飄進大陸,所向披靡,從此港陸年輕一代開始欣賞昆劇,而如白先勇先生等推手,在大陸高校與媒體巡迴宣講昆劇之美的場合,滿室生輝,至今不輟。是以,青春版牡丹亭問世廿週年的2024年,原班人馬還能跨海來台再續前緣,竟照樣座無虛席。


同樣在2024年,文化部召集多家歌仔戲團與豫劇團--是真的,王海玲有參演,但不是本工,而是插科打諢的角色--傾力製作的歌仔戲<1624>堂皇開鑼,甚且佔用公眾資源的公視頻道實況播出。這部宣揚大航海時代台灣主體性的大戲,其用心若何,路人皆知,毋庸贅言。


我只知道: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沒有,到現在2024年也沒有像<1624>拿到8000萬元文化部補助款。但我確定:青春版牡丹亭,點燃了年輕世代對昆曲、對藝術、對文化傳統,對幾乎被忘卻的優雅美好世界的渴慕。沒有這點幽光,漫說上昆今年不可能一口氣三天連演55折全本牡丹亭,蘇州的觀光熱潮或恐也得減色幾分。飲水思源,台灣豈無微功?這又豈是當今狂擲補助的在朝者樂於、敢於想望的?

raw-image


二十年後,2044年,還會有多少人記得有一齣<1624>?這我不敢說。但我絕對確定:2044年,1598年著成的牡丹亭還是會伴著我,我的下一代、下二代「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不禁想起杜甫的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17會員
69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