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才得以知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反向操作或背離原常、習慣的行為模式而轉向以不同形式方法做

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與成績

有些人可能擔心若脫離自己本先慣習的動作、操持規律循環會導致力不從心、效果不彰

最終懊悔、愧疚、怪責歸咎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質疑「我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做?」

各種負面情緒的表顯展陳就呼之欲出、蠢蠢欲動

因而不去嘗試、「那很危險」而連碰都沒碰過、未來也保證不會去碰

以為這就是安全、良好的看待事務工事的態勢、「這叫做不輕言試法」

以為若真的做了就是自討苦吃、不知輕重、甚至幼稚不成熟、沒有深思熟慮且做事不經過腦袋

多麼不划算的行為姿態

到時候還要後悔、抱怨自己做的多辛苦、多走了一條彎路、苦命...

就彷若明明知道自己會受傷、卻還去給車撞那麼傻笨、愚蠢

然而沒有試過的事

說如此多有何用呢?

就因為對於若干事務做的方式有預設先立的想像、印象

沒有接觸過就直接言定、臆斷這件事是不可行的

會造成效率低下、能力程度減退銳削且得不到理想結果的

因為已然對於「這樣做」會造成的結果有了潛意識偏見、甚至錯差歧視

所以就開始一系列的自我阻擋、自我妨礙

導致自身從來沒有做過、經歷體驗過

更無從知曉箇中的滋味與感受

在沒有親身做過

抑或身體浸淫潤泡、心靈穿梭越過的條件情況之下

任何人都不能說該事項不能做、很危險、會怎樣怎樣

因為沒有自體的經驗累積

不能回憶、回想、以現身說法告訴他人

所說出的見解想法、觀點概念就沒有說服力

也一點都不準確、精切

只有個人單方面的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主觀感覺、直覺

雖然直覺有時是準的、在預測未來上正中紅心、預感極強

但那也只是有時候剛好瞄射到核心、被說中被想中

大部分時間都只有60%左右(甚至更低)的精準率

能依靠的信賴指數偏低、不足以讓人當作參考

個體沒有嘗試過就說出的口沫橫飛、看似頭頭是道的道理與建議

大多參雜混有許多私人主觀的意識色彩

並非大部分有歷經過的人的感受與想法

沒有經過客觀事實與大眾觀感的核實

一切都只是自己感覺

但也不是都不能相信

可以聽聽就好、當作某一個人的意見

不須真的如法炮製的照做

但至少在對方面前要有禮貌

一副看似「聽懂了、我會考慮」的認真態度與表情眼神

這是接收方應對沒有試過就大說特說高見的人時可以使用的技巧

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又不讓自己身陷什麼都沒有碰過的無形框架枷鎖中

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不做什麼而毫無自我意識與主見

跟你說話、勸諫的別人永遠是別人

不是你自己

他人說什麼事不好、不要碰

就只能代表他覺得那件事不好、不能試

或自己親自面臨、體受過後覺得那件事不好、不能碰

但最後還是得回到自己

自己覺得這件事好不好

若不知道很正常

就去嘗試、去做做看

這就是多方探索的宗旨意義

只有嘗試做過了才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

別人覺得適合跟自己覺得適合是全然不一樣的

兩者都不代表該事務是絕對適合的

沒有一件事務本身是安全的、危險的、或適合誰的

只有人們自己去嘗試、去經歷才會主觀知道

且每個人眼中的那件事觀念、感受都會不同

這才是正常的

至於傳遞者、說話的人

你們就必須仔細聽聽自己所帶出來的話語與看法有無什麼問題

因為沒有經歷過就產出關於該事的言論

可能讓易受干擾、難拒絕外部環境誘惑的人被影響、牽引

進而跟你一起從事若干事務

就永遠不去碰那件「危險」的事了

但也許那事對對方而言根本沒什麼、不會恐怖可怕

甚至反能造就更好的結果、做得更順利、效率更高、更有自信歸屬感

每個人都有適合做的與不適合做的事

若就因為聽信某人的話而不去多方探索、嘗試該事的話

可能就會錯失開發自我、尋找適合自己做事模式的機會

而且聽信的那個人本身還沒有做過、經歷過

這樣就格外可惜、更是諷刺

一切的事物都很難說

自己真的(或感覺、其實根本沒做過)不適合的事

或許他人是適合的、做得來且做得好的

若就因為對某些人說出「我覺得怎麼樣」的話

可能達到誤導的作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ntzeur(aka 邱胤瑋)的沙龍
9會員
840內容數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2024/06/14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2024/06/14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2024/06/10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2024/06/10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2024/06/09
每個人在若干時刻都能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2024/06/09
每個人在若干時刻都能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這個單詞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但是這個行為其實是我們天生就擁有的技能,可能很多人在無意識之間已經運用過了,只是在那個當下你並不知道你在做這件事情,有了這個單詞的概念之後反而讓你遺忘了自己天生就會的技能。
Thumbnail
這個單詞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但是這個行為其實是我們天生就擁有的技能,可能很多人在無意識之間已經運用過了,只是在那個當下你並不知道你在做這件事情,有了這個單詞的概念之後反而讓你遺忘了自己天生就會的技能。
Thumbnail
重貼標籤、縮小問題、擴大解決方案,動起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重貼標籤、縮小問題、擴大解決方案,動起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轉變,永遠不會太遲,在社會欺負你之前,不如先好好欺負自己一下吧!放寬既有的思維,跳脫既定的框架,嘗試從未嘗試的每一件事情,因為翻轉危機的解答並不一定在前方,而在你的每一個「想不到」裡。
Thumbnail
轉變,永遠不會太遲,在社會欺負你之前,不如先好好欺負自己一下吧!放寬既有的思維,跳脫既定的框架,嘗試從未嘗試的每一件事情,因為翻轉危機的解答並不一定在前方,而在你的每一個「想不到」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