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ACT-MI研究: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並不能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的首次住院風險或全因死亡率

EMPACT-MI研究: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並不能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的首次住院風險或全因死亡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EMPACT-MI研究結果顯示,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並不能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後心臟衰竭(HF)的首次住院風險或全因死亡率。
  2. 這項研究由巴勒斯科特和懷特研究所的Javed Bulter醫生在美國心臟病學會(ACC)2024年科學會議上進行了發布。
  3. 研究者對Empagliflozin在AMI病患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全球性、事件驅動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
  4. 總共有3,260名病患接受Empagliflozin治療,而3,262名病患接受了安慰劑和標準護理。首次因HF住院或全因死亡的病例在Empagliflozin組和安慰劑組中分別為8.2%和9.1%。
  5. 儘管Empagliflozin在降低首次HF住院的風險上顯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在全因死亡上並無明顯差異。因此,總體來說,對於有心臟衰竭風險增加的AMI患者,Empagliflozin並不能降低首次HF住院或全因死亡的風險。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在降低AMI患者首次心臟衰竭住院或全因死亡風險上並無明顯效果。

標籤:#EMPACT-MI #Empagliflozin #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 #全因死亡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2會員
230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