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行動心理師如何在「所」群中脫穎而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1 分鐘

今天我想跟心理師聊一聊,社區行動心理師如何讓自己在「所」(治療/諮商所)群之中勝出。

或許有人會說,幹嘛要跟其他的「所」比較, 他們人那麼多,資源又那麼多, 我只有自己一個人,當然比不過囉!

這些「所」們其實讓心理師又愛又恨,

「愛」的是心理師在社區中執業還是需要掛牌在這些組織下,

另一方面,也是不可否認的「所」們的確會讓心理師們擔心, 看到某些「所」在不同地方開立連鎖店, 而所裡的心理師不下十幾個, 我自己一個人要怎麼跟這些有財力、金主當靠山的「所」過招?


這也是一般人常見的誤區, 認為只有財力、人力, 才能跟「所」們打這場「巷戰」。

這讓我想到舊約聖經裡面的一段故事– 大衛與歌利亞巨人, 大衛是一位牧羊的以色列少年, 拿著投石器、牧羊杖和五個石子去迎戰歌利亞。

大衛衝向歌利亞, 用投石器迅速地甩出一顆石子, 擊中歌利亞的額頭, 這巨人就倒在地上。


額頭是歌利亞的弱點, 所以只要一顆石頭就可以擊倒它。

我們不用打敗「所」, 行動心理師只要比「所」厲害, 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客源! 比他們厲害需要知道他們的弱點, 補足這些弱點, 就可以在社區裡佔有一席之地。

這樣說起來,「所」的弱點在哪裡?

raw-image


社區的「所」們的弱點在哪?


1、「所」不容易隨時代變動

越大的集團、心理師人數越多的「所」, 越難轉身, 當你擁有連鎖的「所」, 年資越久的所都越不容易改變, 這些都是所的劣勢。

像有幾個在成立初期就立定經營方向的「所」, 如同專科醫院就有明確的客群, 我是眼科就是專看眼科的病人, 婦產科就都是婦產科的病患。

這樣可以限縮客群的目光,也很容易被人想到。 即便大環境不好,還是會有固定類型的病人會就診, 因為生病就醫是剛性需求(人一定要去看病), 眼睛不舒服就去眼科診所看, 婦科有問題,就找婦產科診所, 而且很容易直覺想到需要的科別。


然而多數的「所」是像綜合醫院, 所含括了許多不同科別的心理師, 好像婚姻諮商、 性別議題、 正念、 情緒、催眠等。 當專長或心理師越多的所, 越不容易被人記得。


所以「所」們如果在建立初期沒有明確的方向, 讓人知道的產品, 往往都很容易被新進的「所」比下來了, 新的所有銀彈, 知道在哪裡下廣告, 會收得到客戶,也可能有紅利 (剛開始經營所,常有些不須要努力就有的個案), 但這些都不太容易有長期穩定的客流量。 幾年以後,又有比現在更可以砸錢的所贏過先前的所。


2、「所」是沒有產品的組織


大家可能會覺得「所」的產品是心理諮商啊, 怎麼會沒有產品呢?

先想想看, 如果提到特斯拉,你會想到什麼? 依隆.馬斯克、電動車、SpaceX; 提到台積電你會想到 張忠謀、半導體、在日本設廠。 除了兩個人名之外, 這些延伸出來的就是這些公司的產品。


再想想看我們周遭的「所 」,除了心理諮商以外, 可以讓你想到什麼東西嗎? 如果每一間「所」都只能讓人想到「心理諮商」, 你的「所」跟其他的「所」有什麼差異呢?


誠如剛剛前面那一段描述某些專精在某一領域的「所」, 打從出生就做一直做同樣的事, 這樣才有可能讓人看到問題就想到他們的產品–某方面的心理諮商。


然而多數的所都會像綜合醫院一樣的發展, 各個心理師有自己的專業、強項, 所以也不會特別強調「所」裡面的某項強項, 也導致不會容易讓人記得, 他們有甚麼產品。 所以許多社區民眾們根本不知道, 「所」裡面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問題解決的心理師, 即使很多心理師都會的一般問題,

對民眾而言, 心理困擾不會像身體的疾病一樣那麼容易被定位, 只要知道自己身體哪裡不舒服, 就去找哪一科, 眼睛酸痛找眼科, 腸胃不好找腸胃科。

而心理困擾, 卻比醫院更不容易被定位該看哪一個專業, 譬如說失眠的問題很直覺的就去看精神科、身心科, 卻不太多人知道心理師也可以處理。

3、不容易要求每個心理師都作品牌行銷自己

這跟前面【「所」是沒有產品的組織】很相關, 因為多數「所」很尊重心理師的個別專業性和意願, 所以不太會勉強大家都做個人品牌。

各個心理師有5-10種專長, 一個「所」又如果有5個心理師, 就不太可能記得某位心理師會什麼, 即使在「所」裡面不清楚了, 更何況所外面的民眾, 每個心理師的專業重複性那麼高, 更不可能知道誰會什麼, 誰的專業是什麼。


多數的心理師被學校教育出「產品思維」, 認為我只要努力繼續做我會的能力(產品), 遲早就會冒出頭來。 然而商業思維卻不如此–


做出來的只能說是「產品」
賣得出去的才叫「商品」


不僅如此,多數人會想短線操作, 而不想長期經營自己的事業, 也造成心理師們大都不太想要行銷自己, 因為看不到、也不知道行銷的效果有多大, 所以也覺得不太有期望在行銷上有什麼成果, 相較起來還是努力充實自己的諮商技巧, 才是實在。

如果如此,


行動心理師怎麼贏過「所」們呢?

1、人比「所」更有感情

人是可以有溫度的, 而「所」常常是以類似政令宣導, 衛教資訊為主, 缺少「人」兒味。 又加上學校醫療單位要求去個人化, 更減少了「人」性的喜怒哀樂。

然而行動心理師可以有人味, 要讓民眾知道認識自己, 勢必要把自己的專業呈現出來, 可以更加貼近自己的本性, 讓自己更像「人」, 而不只是一個傳遞知識的機器。

2. 人有彈性,可以隨著社區需求轉變專業的呈現方式

可以用你的專長, 當然也是這些「所」沒有的能力。 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這可以用專業或是行銷來跟他們抗衡。

所有的「所」都會作心理諮商, 所以有說跟沒說是一樣的, 有少數的「所」長期開設固定的課程或是販售卡牌, 這才能讓人知道是個有產品的「所」, 以產品作為行銷「所」的產品, 否則多數的「所」都只能說是一個工作地點。

社區有任何需求, 你都可以為因應這些需求, 改變你專業呈現的方式, 無論是行銷端, 你可以用文字、圖文、語音、影像來彈性的調整你的產出, 或是你可以擁有不同的專業技能, 再加上不同的產出方式, 心理師的可變性就更高了。

3. 讓受眾理解你的定位

心理師們在專業上都很清楚, 但卻不容易轉譯給需要的受眾知道, 專業術語,對於受眾就可能很困難理解。 一旦困難理解, 沒法進到人的心裡, 效果就看不見, 也就不知道你的定位在哪裡。

就像正念– 到底誰需要正念? 會不會很難? 很多工序? 我在緊急時需要要怎麼使用? 那些時機點我可以用正念等等, 這些對於非心理相關工作的人, 可能真的是無感。

例如婚姻諮商– 我還沒有到需要婚姻諮商的階段? 是否可以我一個人去就好,另一半不可能來? 我在婚姻生活中有點小爭執,應該不用勞師動眾吧?

類似這些想法, 都是對心理師的產品不明確, 而導致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諮商協助! 或是需要哪些協助。 一旦不確定, 個案當然不會花錢來諮商。

而要讓受眾知道自己的領域、專業、定位, 其實都是需要心理師們持續的產出讓人知道的內容, 否則上面的問題將會是卡住需要個案進入諮商的門檻。

在個人品牌上, 永遠不會是跟現存的產品對打, 而是要找出市場缺口, 以自己的優勢, 卻是其他產品的弱勢, 進入市場才比較可能像大衛拿著甩石器一樣, 打贏巨人歌利亞。


在社區的「所」們也不是只能雙手一伸,無計可施, 未來我還會寫一篇「所」如何讓心理師有意願行銷自己, 也讓你的「所」有機會從「所」的紅海中讓人看到。


​​歡迎訂閱【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電子報,讓你掌握第一手資料,也帶你看見不羈樣的世界思維!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某一天你出現了一個想要離開組織的理由。你會怎麼預備還在組織裡面剩下的時間? 1、找好關係?認識人脈? 2、學更多的諮商技術? 3、讓更多潛在個案認識你?
心理工作者在面對行銷產品時,需要具備商業思維來瞭解受眾需求、提升行銷能力。本文探討缺少商業思維的原因,商業思維的好處,以及如何訓練自己的商業思維。
這篇文章分享了個人品牌持續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持之以恆地進行品牌營造。透過故事和技巧,提供了持續力的重要性、市場聲量的累積和經營策略等相關建議。
參加Cynthia Huang老師的「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加值個人事業力」一日課程心得。課程探討心理工作者在品牌建立與商業思維上的缺失,強調長期經營、正確作為導致個人品牌、銷售漏斗導客過程等核心概念。
文章討論缺乏心理師願意接受PGY訓練的問題,並提出商業模式和內容營銷應為培訓吸引力。透過醫院提供社區所需的軟知識和醫院增加PGY心理師意願的解方。文章建議心理師需要用系統性、有綜效的學習內容提升社區競爭力。測試適當的行銷策略、行動來優化,才能精準達到期待的目標。
本文介紹了一位心理師如何透過汰除工作,提升個人品牌效應。作者分享了通過汰除一般個別治療和某個心理項目的專研,以及減少外務,專注本業的經驗和想法。文中談到了興趣對市場的重要性,以及自由工作者必須不斷探索的需求。
某一天你出現了一個想要離開組織的理由。你會怎麼預備還在組織裡面剩下的時間? 1、找好關係?認識人脈? 2、學更多的諮商技術? 3、讓更多潛在個案認識你?
心理工作者在面對行銷產品時,需要具備商業思維來瞭解受眾需求、提升行銷能力。本文探討缺少商業思維的原因,商業思維的好處,以及如何訓練自己的商業思維。
這篇文章分享了個人品牌持續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持之以恆地進行品牌營造。透過故事和技巧,提供了持續力的重要性、市場聲量的累積和經營策略等相關建議。
參加Cynthia Huang老師的「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加值個人事業力」一日課程心得。課程探討心理工作者在品牌建立與商業思維上的缺失,強調長期經營、正確作為導致個人品牌、銷售漏斗導客過程等核心概念。
文章討論缺乏心理師願意接受PGY訓練的問題,並提出商業模式和內容營銷應為培訓吸引力。透過醫院提供社區所需的軟知識和醫院增加PGY心理師意願的解方。文章建議心理師需要用系統性、有綜效的學習內容提升社區競爭力。測試適當的行銷策略、行動來優化,才能精準達到期待的目標。
本文介紹了一位心理師如何透過汰除工作,提升個人品牌效應。作者分享了通過汰除一般個別治療和某個心理項目的專研,以及減少外務,專注本業的經驗和想法。文中談到了興趣對市場的重要性,以及自由工作者必須不斷探索的需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瞭解如何選擇適合你的心理諮商師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個人的需求,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心理師,例如溫暖鼓勵型、犀利分析型、行動派教練型等。此外,瞭解不同生涯探索階段的人可以幫助你找到合適的生涯諮商型態。同時也分享了來談者的族群分類方式。如果你有需要,歡迎找我預約生涯諮商喔~
Thumbnail
找心理師跟找店面一樣,有三要素 地點近、地點近、地點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臨床心理師節怎麼來的? 你有好奇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嗎? 如果是考生,可以怎麼協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職系呢?
Thumbnail
       在執業的日子裡,每次初談都會感受到來訪者的疑惑:「好吧,我踏出第一步預約了,但心理諮商會是什麼樣子?要做什麼?」。接著,另一個常見的期待是「心理諮商,是不是心理師可以給我很多建議?」。
Thumbnail
隨著心理健康觀念普及,越來越多人會在身心狀態不佳時尋求諮商,剛好最近有認識的工作夥伴談論到「踩雷的諮商經驗」,聽著覺得好生氣,一起看看怎麼調選諮商所不踩雷。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過年期間落實「好好休息的精神」停更,開工後想跟大家聊聊:心理師,諮商結束後我們可以當朋友嗎? 心理師,當個朋友吧! 工作夠久,一定會在某些時刻遇到來諮商的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瞭解如何選擇適合你的心理諮商師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個人的需求,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心理師,例如溫暖鼓勵型、犀利分析型、行動派教練型等。此外,瞭解不同生涯探索階段的人可以幫助你找到合適的生涯諮商型態。同時也分享了來談者的族群分類方式。如果你有需要,歡迎找我預約生涯諮商喔~
Thumbnail
找心理師跟找店面一樣,有三要素 地點近、地點近、地點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臨床心理師節怎麼來的? 你有好奇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嗎? 如果是考生,可以怎麼協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職系呢?
Thumbnail
       在執業的日子裡,每次初談都會感受到來訪者的疑惑:「好吧,我踏出第一步預約了,但心理諮商會是什麼樣子?要做什麼?」。接著,另一個常見的期待是「心理諮商,是不是心理師可以給我很多建議?」。
Thumbnail
隨著心理健康觀念普及,越來越多人會在身心狀態不佳時尋求諮商,剛好最近有認識的工作夥伴談論到「踩雷的諮商經驗」,聽著覺得好生氣,一起看看怎麼調選諮商所不踩雷。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過年期間落實「好好休息的精神」停更,開工後想跟大家聊聊:心理師,諮商結束後我們可以當朋友嗎? 心理師,當個朋友吧! 工作夠久,一定會在某些時刻遇到來諮商的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