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孤兒》讀書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成年孤兒》,亞歷山大・李維著,洪明月譯,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2月24日初版。


“從擁有雙親到失去雙親,這個轉變使我們完全成年了。在這段過程中,我們會產生一種奇妙的認知,不曾經歷過個中變化的人是無法理解的。我們無法與尚未經歷過這種變化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也不需要這麼做,因為了解只需要一個字或一個句子,就足以使我們彼此會心,總是這樣的。”(頁154)


作者認為必須經歷失去雙親,才能完全成年。也就是說,還沒失去雙親前,還不能算是完全成年,這是作者對”成年”的定義。雖然完全成年了,但卻成為孤兒了,也就是作者說的”成年孤兒”。

作者說,在這過程中,會產生奇妙的認知。但是,作者必沒有說明所謂”奇妙的認知”,是指什麼。只認為要經歷過個中變化的人,才能理解。也就是說,失去雙親的人,有同樣經驗的人,彼此才能理解。


“他當信奉上帝的人是迷信的傻瓜。他認為任何對宗教信條的遵守都是愚笨的象徵。他既是充滿敵意的宗教者,也是率直的自然科學家。我父親不但公開表示反對宗教,而且反對的程度超乎尋常,甚至對於任何涉及宗教的言論皆加以譴責,即使那些言論並無壞處。(頁173)


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科學家,都是無神論者,都反對宗教。在西方宗教的影響力很大,作者父親這種人是個異類。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作者父親這麼反對宗教,作者並沒有詳細解釋。作者父親的這種態度,顯然影響到作者,我們都很難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

所有宗教都有共同點,都相信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只是名稱不同),都相信有死後的世界,都有些儀式。有很多人需要宗教,宗教使他們在遭受挫折、打擊時,還能掙扎活下去,是心靈的寄託。所以,對某些人,宗教是必須的,有存在價值的。反對宗教,譴責宗教,是沒必要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信仰是個人的抉擇。

 

“哀傷,也是需要隨著時間慢慢度過的。”(頁222)


失去雙親,必然會哀傷,要如何消除哀傷呢?作者認為要”一次跨出一小步”,跨出一步,再接著下一步,慢慢度過哀傷。隨著時間的消逝,哀傷就會慢慢減輕。如果一直哀傷,3個月或更長時間,都還是非常哀傷,並沒有減輕,就要看心理醫生,尋求協助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家歆的沙龍
22會員
388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王家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本文探討中文速記的困難度、學習動機以及特殊的拿筆方式。作者分享自身學習中文速記的經驗,說明速記速度遠高於書寫和打字,並指出中文速記的學習需要老師指導和大量練習。此外,作者也介紹中文速記特殊的拿筆方式,並說明此方式比一般拿筆方式更舒適。
Thumbnail
2025/02/09
本文探討中文速記的困難度、學習動機以及特殊的拿筆方式。作者分享自身學習中文速記的經驗,說明速記速度遠高於書寫和打字,並指出中文速記的學習需要老師指導和大量練習。此外,作者也介紹中文速記特殊的拿筆方式,並說明此方式比一般拿筆方式更舒適。
Thumbnail
2025/02/08
本文探討李鴻章於1896年出訪俄國期間,面對霍登卡練兵場慘案時的反應。李鴻章建議俄國官員隱瞞死傷人數,此舉引發作者對於李鴻章以及清朝官員隱瞞疫情的批判。
Thumbnail
2025/02/08
本文探討李鴻章於1896年出訪俄國期間,面對霍登卡練兵場慘案時的反應。李鴻章建議俄國官員隱瞞死傷人數,此舉引發作者對於李鴻章以及清朝官員隱瞞疫情的批判。
Thumbnail
2024/11/27
本書的書名是:《人善被犬欺》,副標題是: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限,贏得你應有的成功。2023年1月,究竟出版社初版。   本書的作者馬丁・維爾勒(Martin Wehrle),1970年3月17日出生,今年54歲。德國新聞記者、非小說類作家、職場談判專家及職業顧問(薪資顧問)。
Thumbnail
2024/11/27
本書的書名是:《人善被犬欺》,副標題是: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限,贏得你應有的成功。2023年1月,究竟出版社初版。   本書的作者馬丁・維爾勒(Martin Wehrle),1970年3月17日出生,今年54歲。德國新聞記者、非小說類作家、職場談判專家及職業顧問(薪資顧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一位走失的小孩長大後,在夢中找回失散的親生父親,最終成功相認。夢境使他認為,他已經處理了與源親父親的關係,無需再承受家族的枷鎖。
Thumbnail
一位走失的小孩長大後,在夢中找回失散的親生父親,最終成功相認。夢境使他認為,他已經處理了與源親父親的關係,無需再承受家族的枷鎖。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這世界有些人比較覺醒,在生命遇到一點點困境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出口。但是也有很多人,必須在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或是「苦到了極點」時,才願意回頭。   文怡的父親在公家機關工作,母親則是小學老師,一邊教書一邊把文怡三姐弟拉拔長大。文怡和弟妹各自成家之後,母親也從學校退休了,原本忙
Thumbnail
  這世界有些人比較覺醒,在生命遇到一點點困境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出口。但是也有很多人,必須在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或是「苦到了極點」時,才願意回頭。   文怡的父親在公家機關工作,母親則是小學老師,一邊教書一邊把文怡三姐弟拉拔長大。文怡和弟妹各自成家之後,母親也從學校退休了,原本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