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作者: 賈德森.布魯爾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05


2024.04.25

本書的第2則心得分享:


#21天挑戰

第一部分:找出我們飲食習慣及迴圈

第二部分:改變大腦中飲食行為所帶來的獎勵價值

第三部分:找出更多獎勵行為

這些部分,不需要智商高達200,不需要使用app,只需要去培養一項最重要的東西-「覺察」,

幸運的是,我們所有人都有潛力可以充分做到,只要我們將原本用來批判、懷疑自己的精力省下來,轉而使用覺察,好好觀察自己的身體,就可以讓自我覺察更強大。


#設定目標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對我重要?

我的動力是外在因素(想要達到某種社會標準)、還是內在因素(想好好照顧自己)、有哪些事情是你希望能做到但因為飲食失調而導致你做不到。


例如目標可以是:

1.肚子餓時再吃東西,吃飽了就停止

2.戒掉清空盤子的習慣(不要因為盤子裡還有食物,明明吃飽了卻還繼續吃)

3.不要無意識的吃點心

4.吃東西時帶有清楚意識,而非因為內在強迫或衝動



#找出飲食迴圈

為何吃?

因為壓力、無聊、難過、失落而想吃食物,和真正餓了而進食,是2件完全不同的事。


吃什麼?

大腦會為了讓心情好一點而想吃高糖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不是對身體營養的食物。但為什麼大腦會有這個習慣呢,我們必須去找原因。


如何吃?

工作時狼吞虎嚥的吃飯,或滑手機、追劇時,無意識地吃洋芋片,會影響我們判斷是否吃飽了。


我們愈不注意這些要素-為何吃?吃什麼?如何吃? 則愈可能在「潛意識」中養成不健康、純屬「習慣」的飲食模式。


對很多人來說,吃東西不在是為了獲取能量或維持身體系統運作,更多是出於情緒上的需求,所以不小心就變成「看見食物就吃」的飲食模式,看到食物,不管餓不餓,出於衝動,都會吃掉他。



#你的身體智慧

我們經常無視身體訊號,忽略身體所發送的訊號變成一種習慣,例如:深夜23點了,一直打哈欠,眼皮沉重,你應該要去休息,但是當我們處在「低能量模式」下,大腦的邏輯區域無法使用,因此「習慣模式」接手。

人天生會趨近開心,避開痛苦的事物,例如:你不小心碰到熱爐子,你想都不會想立刻把手抽走。肌肉先動作收縮手臂,大腦之後才來評估狀況,做出爐子很燙的結論。

但現在我卻無視身體的聲音,反而查看app期待app告訴我們現在餓了嗎?

或找專家嚴格制定的飲食計畫。這些外在的事,會拉開我們與身體的距離。我們距離身體愈遠,會愈難知道身體想告訴我們什麼,不知道我們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壓力大?


我們無視身體訊號時間愈長,愈會將這種行為習慣化。


如果想將飲食回歸正軌,我們必須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當身體發出訊息,我們要專心在訊息上,去「覺察」身體希望做什麼。



#注意你是否忽視身體訊號

試著用一整天時間,觀察自己,是否已經心悸,卻還是「習慣」喝下第3杯咖啡,或明明腰很酸,卻還是一直坐著加班不休息,

請仔細觀察,當你忽略身體訊號後,身體有何麼感覺?

愈是詳盡體會這些感受,愈能復甦增強「自我覺察」技能。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 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時報出版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avatar-img
233會員
313內容數
中醫師衛教、疾病治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複視就是一個物像看成兩個的情況。 病患也會覺得視力模糊或在某一特定方向視物困難,如果是腦神經的病變或壓迫,可能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
膽結石是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當我們進食時,膽囊就會開始收縮,將儲存的膽汁運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有些人因為體質、膽囊功能性問題或空腹太久,膽囊長久未受刺激或「排空不完全」,使膽汁長時間停留在膽囊中,水分不斷被吸收,致使膽汁過度濃縮,可能泥化而形成「膽沙」,慢慢變大就變成「膽結石」。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謝謝病人的水果和自己做的芒果乾 謝謝另一病人的紅豆芋圓湯 也謝謝我媽媽幫我做的宵夜(蘋果素壽司) 今天晚上病人突然爆滿 還好我速度有提上來, 沒有讓大家等太久 感謝迅速的護理師手腳很快有效率頭腦靈活 -------------------------------------------
香蕉養分: 香蕉含有豐富的色胺酸,能製造血清素讓人快樂,
明明都有控制飲食、也去健身房了,體重卻降不下來甚至還變重?! 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皮質醇增加,因此變胖。
複視就是一個物像看成兩個的情況。 病患也會覺得視力模糊或在某一特定方向視物困難,如果是腦神經的病變或壓迫,可能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
膽結石是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當我們進食時,膽囊就會開始收縮,將儲存的膽汁運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有些人因為體質、膽囊功能性問題或空腹太久,膽囊長久未受刺激或「排空不完全」,使膽汁長時間停留在膽囊中,水分不斷被吸收,致使膽汁過度濃縮,可能泥化而形成「膽沙」,慢慢變大就變成「膽結石」。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謝謝病人的水果和自己做的芒果乾 謝謝另一病人的紅豆芋圓湯 也謝謝我媽媽幫我做的宵夜(蘋果素壽司) 今天晚上病人突然爆滿 還好我速度有提上來, 沒有讓大家等太久 感謝迅速的護理師手腳很快有效率頭腦靈活 -------------------------------------------
香蕉養分: 香蕉含有豐富的色胺酸,能製造血清素讓人快樂,
明明都有控制飲食、也去健身房了,體重卻降不下來甚至還變重?! 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皮質醇增加,因此變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
昨天再度思索 到底怎樣不會有那種 不吃好像很厭世 在這個世間了無生趣的惆悵感 該怎麼想進食這件事情 近幾年閱讀關於少食 食汁 食氣的書或影片 都在講一種意識提高後對食物降低欲望的自然反應 不過這當中提倡的人 也說明需要練習 很多很長時間的練習 首先我敞開自己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
Thumbnail
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這些累積起來,很容易就在月底時逼近吃土的境界。為了打破這樣的循環,那就更應該利用吃得少這樣的優勢才行。將食慾和物慾降低,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以前的心態是,好不容易等到週末了,就會想要吃點不一樣的食物,反正都已經證明只要平常日能努力一些,體重是不會因此持續增加的。但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改變體重信念和療癒心靈和身體有深入的探討,並提供了一些減肥的動力與驅力。文章中也提及了改變飲食和運動行為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自從加入瘦身行列,目前默默地來到第29天。有些問題是可以讓自己思索的,比如 如何讓自己正常吃? 如何讓自己簡單吃? 如何讓自己有效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
昨天再度思索 到底怎樣不會有那種 不吃好像很厭世 在這個世間了無生趣的惆悵感 該怎麼想進食這件事情 近幾年閱讀關於少食 食汁 食氣的書或影片 都在講一種意識提高後對食物降低欲望的自然反應 不過這當中提倡的人 也說明需要練習 很多很長時間的練習 首先我敞開自己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
Thumbnail
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這些累積起來,很容易就在月底時逼近吃土的境界。為了打破這樣的循環,那就更應該利用吃得少這樣的優勢才行。將食慾和物慾降低,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以前的心態是,好不容易等到週末了,就會想要吃點不一樣的食物,反正都已經證明只要平常日能努力一些,體重是不會因此持續增加的。但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改變體重信念和療癒心靈和身體有深入的探討,並提供了一些減肥的動力與驅力。文章中也提及了改變飲食和運動行為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自從加入瘦身行列,目前默默地來到第29天。有些問題是可以讓自己思索的,比如 如何讓自己正常吃? 如何讓自己簡單吃? 如何讓自己有效吃?